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平原 《云梦学刊》2010,31(6):5-10
当代中国的"人文学",可以落实在大众传媒,也可以藏身于研究院;但毫无疑问,大学是其存在、延续以及发展的中心。大学里的人文学,其影响力往往溢出校园,扩张到整个社会;但反过来,人文学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三化"及其协同发展研究基地于2013年12月经河北省社科联批准成立。研究基地由河北省社科联与河北工程大学共建,办公地点设在河北工程大学。研究基地依托河北工程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优势,重点围绕河北省"三化"(建设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社会管理、文化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以"三化"协同发展为核心开展科学研究,是跨学科、开放式、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主任吕海涛教授为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自治是大学的精神,是世界一流大学最根本的特征,但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支持.现阶段中国政府作为大学的举办者,掌握着影响大学发展的资源,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国家"985工程"建设为例,从资源依赖的视角审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探析大学自治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中的定位,寻求政府与大学在资源交换中的有效平衡,实现政府对大学的期望,实现大学对自治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至今方兴未艾,各高校都在努力谋求更优的办学模式和更广的发展空间,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由单学科或多学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趋向。对于为数众多的理工科大学而言,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就成为其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纪念改革开放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这一极富意义的时刻,我们有必要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既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进行梳理,力争给理工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以一个较为合理和清晰的定位,藉此为我国文化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面临着萎靡、浮泛、功利的危机,对其现状和原因进行阐述分析,既便于清醒地认识大学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为大学师生突破现有的局限、弘扬理想的大学精神、构建积极的大学文化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努力推动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共同促进教师教育、学校发展。但由于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异质性,在建设中必然会涉及与带来一定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大学理论性和研究性文化与中小学实践性和日常性文化的冲突、大学教师文化霸权与中小学教师文化缺位的冲突及大学合作主义教师文化与中小学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冲突。面临这些文化冲突,我们应采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平等参与,互惠双赢;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等文化策略,突围伙伴合作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实现各种型式文化的有效融合,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来稿须知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热诚欢迎校内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赐稿。一、本刊宗旨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点大学建设、1990年代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逐渐走出一条基于中国国情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有力地促进了重点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并带动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当前,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应该实现重点大学建设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建立行政推动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重点大学遴选机制,加强重大学建设中的社会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来稿须知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热诚欢迎校内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赐稿。一、本刊宗旨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丰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本刊主要刊登哲学、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历史、文化、管理科学、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新闻与出版、社会丰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辟由经济与管理、政治思想、文史哲、法学、教育教学、图书档案等综合性栏日。  相似文献   

10.
刘冠男  冯德华 《理论界》2009,(1):169-170
在大学文化注重整体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校园的和谐文化建设还应该把社会的整体性与人的个体性相融合,同时关注个体发展空间.以校报为主导的高校校园媒体应确立其在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成为塑造大学整体价值认同和拓展师生员工个体发展空间的文化"支点".高校校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拓展个体发展空间,充分开发服务功能,完善高校校报在信息资讯、舆论监督、娱乐导向、日常服务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转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人文社会科学正在实现着两个转向:一是实证性和运作性研究转向,二是前瞻性和超越性研究转向。与之相对应,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也发生了转向。科学与价值辩证统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陈艳华 《齐鲁学刊》2005,(1):136-139
人文社会科学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人们所研究的和学校所传授的主要是人 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产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繁荣遮蔽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光 芒,导致了人文社会科学数百年的沉默。然而,繁荣的自然科学在失去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导向后必然会导致人类 的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勃兴人文社会科学,重振失落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的和谐理念引领人类走 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3.
索绪尔在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反思中提出了语言学任务观,分析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与其他人文学科和其他人文现象的关系,可见语言的人文功能和语言学自律并不是矛盾的,对语言的任何结构化的思考,都涉及整个文化模式,都具有社会文化的内涵和理据.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一直以来是张隆溪教授最为深切的关怀和愿望之一,他认为自己在海外求学、研究的个人经历就充分说明,在英语已经成为西方主流学术话语的前提下,中国的人文学者同样也有可能进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并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与西方学者的沟通和对话。张教授进而指出这种对话对于中西方学术界双方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国内学者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并投入到学术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张教授最后还对国内外语学院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善意批评。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袁贵仁 《河北学刊》2005,25(1):5-10
价值是指事物的意义,价值观是关于什么样的事物是有意义的看法、观点、态度。研究价值观,不能不研究文化。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任何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关系表明,价值观建设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良好的文论环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近代学术思想逐渐完成了从"文学的"到"科学的"的转变。科学以其"分科之学"的名义,给中国带来了现代的知识分类体系——前此本为经学之附庸的各类学科,逐渐变为独立学科。然而,在此过程中,人文学科为了反抗经学的压制,明显表现出社会科学化的取向,由此也导致中国学术研究人文传统的失落。时至今日,无论是学科的自我追求还是学科的评价机制,都已将人文学科推到"两头不靠岸"的尴尬境地——既无法达到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严谨精密,又丧失了人文学科自我的主体性。面对人文学科边缘化、人文研究失去学科自信的现实境况,人文学者应该而且可以凭借自己的研究和思想创造力,为社会提供新的思想、理念和价值理想,以重建文化,重建价值理想。文学研究尽管可以用史学考证来丰富其研究方法,但也要恢复精神体验的诗学传统;史学不但要以史料学来夯实研究的基础,也要致力于把握中国社会过去的脉络、当前的性质和未来的走向;哲学不但要经受现代科学和逻辑的洗礼,也要致力于对时代精神框架的批判和建构。只有认识到人文学与社会科学有着不同的学科价值取向,肯定人文学"体验之知"的学科致思方式,以及它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探讨人类本质和价值信仰的特质,才能确立人文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才能站立于"学林群雄"中不为其他强势学科吞并,并形成"自是一家"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7.
论延安中央研究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凌轩 《文史哲》2003,2(3):39-46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框架的确立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西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引进、传播和本土化 ,抗战时期大批优秀学者云集延安 ,这些为延安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它的历史虽然不长 ,但却代表着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正确方向 ,预示中华文化复兴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延安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需要协调发展 ,但它对学术相对独立性重视不够 ,又制约了日后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纯德 《文史哲》2004,(5):118-127
汉学是以中国文化为原料,经过异质文化的智慧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既是外国化了的中国文化,又是中国化了的外国文化。在汉学发展史上,传统汉学(Sinology)和现代汉学(Chinesestudies)是两种汉学形态:传统汉学从18世纪起以法国为中心,崇尚于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化经典研究,侧重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语言等人文学科的探讨;而现代汉学则兴显于美国,以现实为中心,以实用为原则,侧重于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军事、教育等一切领域,重视正在演进、发展着的信息资源。以上这两种汉学形态既在演进中不断丰富发展着自己,又在日趋融合中创造着能够融通两种模式的汉学形态,这就是21世纪汉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邹强 《文史哲》2005,(6):153-165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史哲》已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这五十多年的历史,折射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七彩虹霓。这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有辉煌的顶峰,也有曲折的弯路。评说昔日的荣辱毁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为今后的期刊发展提供宝贵的参照,这有助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赵颖洁  林倩 《阴山学刊》2006,20(3):96-97
本文从现存的各色人文教育观点出发分析了人文教育的内涵,指出人文教育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观的转变及人文精神的内化。因而,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在此之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促进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