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有一定婚姻和血缘关系,并共同生活、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家庭仍然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替代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在社会主义家庭关系中,多数情况下,老年人不仅是家庭精神生活的支柱,而且是家庭经济生活的支柱.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在精神生活方面的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在经济生活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方面是由社会主义规定了它的特殊性质,另一方面它又符合一般商品经济的规定性。作为一般商品经济的规定,它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何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规定性又如何制约商品经济共性中对社会主义不利的因素,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精神生活既有其一般价值,又有其特殊价值.其一般价值在于:积极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其特殊价值在于:积极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家庭的发展变化。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许多制度、礼教仅初露端倪或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因此,汉代妇女在家庭中仍居一席之地。她们不仅有一定的财产所有权和支配权,还有对家庭成员及家庭重要事务的相当决策权。  相似文献   

5.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变化取决于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观念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反思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将有利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用生态文明推动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行低碳生活是维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起点和标志。家庭在实质上就是一个经济细胞。经济是家庭的主要功能。 对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已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努力寻找家庭经济发展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以适时促进家庭经济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机制的接轨,本文就家庭经济与家庭成员素质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民族素质已经成为提高经济质量和社会质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尤其是面向21世纪,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处在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8.
一、青年爱情观的变化爱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是异性间以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深沉的感情。因此,爱情不仅表现在恋爱中,而且表现在婚姻和家庭的建立和发展中。爱情是维系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感情基础和自然基础。爱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是人类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赖以确定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众所周知,人人都要在一定的家庭中生活,或与一定的家庭保持着联系。所以家庭生活是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人类自古以来形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医疗、生育、精神慰籍等方面以及对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家庭保障也对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不仅意味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和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而且内涵着对社会文明尤其是人的现代文明的重铸;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大厦的建构,不仅要有现代市场经济作为其坚固的基础,而且要有全社会成员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精神素质的增强作为其不朽的支柱.高度重视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既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又是顺利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生产发展的历史。原始社会的家庭是唯一的生产单位,是物质资料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的单位,是唯一的经济单位和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历史就是家庭发展的历史。在阶级社会,家庭不是唯一的和主要的生产单位、经济单位和生产关系,它对阶级社会的生产和历史发展,不起主要的和突出的决定作用,但是它并没有失去一定的决定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包括个体家庭经济成分,当今的中国家庭一般来说,是社会的主要的生产单位之一、经济单位之一和生产关系之一,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起着突出的、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人类社会生活过程是四元一体的:即由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生活过程为本源,派生出并决定了社会的政治、观念的上层建筑即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与四大生活过程相对应,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由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组成。而社会结构则是指人类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的天然的家庭体制,与之相对应的个体人的心灵生活以及人为的"市民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可是,这样一个重要概念在以往的哲学教科书中却是受遮蔽的,这样就使得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理论体系表现出严重的"无家性"倾向。在现阶段,惟其归依社会结构理论的立场,才能在四大建设之"宏大叙事"中夯实社会关爱的价值观念,并且在"人的世界"重建的基础上构建人民美好家园,最终实现包括西部社会繁荣景气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家庭的经济生产功能一波三折有提高△家庭的教育、娱乐、养老保障功能在降低△家庭已不再是满足性功能的唯一场所家庭规模日益趋小,家庭结构日趋简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说明,在社会经济与家庭规模之间,似乎存在着反向关系。即经济越发达,社会发育程度越高,家庭规模就越小。在原始社会时期,整个原始人群和部落都仿如一个庞大的家族般共同生活在一起;奴隶社会实际上就是以家族为单位而组建的社会;封建社会,就有更多的家庭从家族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的最小结构单元而发挥生产作用。虽然其仍然受家族的支配和挟制,但总的来说,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独…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人类集体形式之一。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变化也引起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虽然后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影响家庭婚姻关系的有:家庭和与家庭有关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具体性,社会监督家庭婚姻关系的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传统和习俗的势力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有目的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各个社会领域、社会阶级和阶层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乃是工人阶级政党人道主义政策的主要要求之一。在九大通过的纲领中,我们党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即努力促使“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方式方法”①在所有生活领域中——在劳动和闲暇时间中,在劳动集体和家庭中,以及在生活习惯中,得到更充分的反映。这是规律、成就,同时也是任务。而社会主义生活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辩证互动机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物质生活的和谐是社会心理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的心理条件和精神动力。社会心理与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心理各层次之间的辨证互动,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向着和谐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二大的报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精神文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作了科学的概括,同时,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为我们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精神文明与法制的联系精神文明是区别于物质文明而言的。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是物质文明。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思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经把国家当作“文明社会的概括。”董必武同志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说到文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经济都源于人的生命发展,它们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始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道德和经济之间需要良性互动,因此在当前我们有必要抓好道德建设,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今天,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家庭养老功能减弱,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重要载体。加强社区在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功能,既可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优点,又能弥补家庭养老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