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梅山文化是梅山区域在长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积淀,他包含着山人固有的性格与内在精神。这种性格或精神有其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散发性,它深深地扩散和折射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道德情操之中,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语规范与行为准则。梅山文化终归是一种区域性传统文化,它与别的文化虽有同构,但又存在异质,有其独具的不二品性,它一经产生就异常鲜明地打上了“梅山”印记。无论何种文化都有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现实的品质,从这点来说,梅山文化又何尝不是一个优秀典型!九六年七月,新化县横遭洪祸,在县委…  相似文献   

2.
从“体育文化帝国主义”的视角以及“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下的梅山武术传承和发展现状来看,“蛮”是梅山武术的精神要核,梅山武术的“文化悖谬”主要体现为文化传统与现实诉求的矛盾;传统精神与现代价值的差异是梅山武术生存危机的直接导因,社会基础的变迁是梅山武术现代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升华梅山武术的现代精神价值理念,确立对梅山武术文化的认同与适应,重视传统的维系与超越是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五郎信仰体现了梅山文化与汉文化及诸多少数民族文化的互渗融合,展现了梅山文化族群的成长、发展与迁徙历程,表征了积极吸纳先进文化、崇尚自然、血性拼搏、坚韧霸蛮等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学、文化学和思维创造学、人才学等多角度探讨梳理了梅山文化从古代而近代而现当代的流变发展脉络。梅山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动”的目的意向性,它经过历时性的五次流变发展既融入中国现代文化,又卓然而立和而不同,保持着梅山文化的独特品格。梅山文化的现代形态和核心精神主要体现在该文化圈的现代人身上:从屈原的《离骚》到成仿吾早期的诗歌、再到黄永玉的美术创作、贺绿汀的钢琴协奏曲《牧童短笛》、谭盾的渗透着楚风神秘因子的《风雅颂》等,无不既流淌贯通着古梅山文化的血脉又体现了梅山文化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陈明太 《金陵瞭望》2009,(29):80-81
雨花台区梅山街道因上海宝钢集团梅山公司坐落于此而得名,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人口近5万人,近年来.街道坚持围绕“服务大局、文化惠民”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创新创优.精心打造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该地区尚处于一种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从梅山方言切入来研究梅山文化,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梅山方言本身,因为梅山方言本身就是梅山文化的一部分;二是研究梅山方言所反映的梅山历史与地域文化内涵,探讨梅山方言与梅山文化的关系,例如可从梅山方言中的底层语言成分出发考察梅山族群的历史源流与民族属性。梅山方言与梅山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梅山传统建筑既是梅山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当地人民精神与心灵的栖息地,深入挖掘梅山传统建筑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梅山地区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考察的方法,对该地区传统建筑的类型及特色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梅山地区的村庄规划与建设注入持续动力,突出区域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9.
梅山道教文化生成与演化因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梅山文化的意义管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山文化是一种特色明显的地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梅山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梅山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梅山民歌与生养它的本土其他诸文化血肉交融状态所体现的特征称之为观念特征。梅山民歌的观念特征主要体现在梅山民歌与神话哲学、梅山民歌与宗源观念、梅山民歌与礼法乐教、梅山民歌与婚丧习俗诸方面。  相似文献   

12.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梅山武术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对梅山武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应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梅山武术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梅山武术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有许多的显著特点区别于其他武术门派.并对梅山武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梅山武功是一种在湖南新化农村广为流传的地域拳种,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其形成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以发展为主题,科学分析梅山武功历史流变,以期为继承与发展梅山武功服务.  相似文献   

14.
“渔猎”是古梅山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每当狩猎时都要敬梅山神,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衍变成一种戏剧形态《和梅山》,梅山人认为《和梅山》可以敬神祈财,禳解治病,解厄消灾,保地方平安清泰。《和梅山》的搬演形式有请神、祭神、领兵与差兵,搬演内容随地域与群体生存方式的不同而变化。《和梅山》“祭”中有“戏”,“戏”中有“祭”,是原始戏剧形态的反映,它集多种艺术于一身具备广泛群众基础,它主张神人平等,突破了佛道教派神为至上的桎梏,同时使用方言土语,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刘川眉的<眉山苏洵>、刘小川的<眉山苏轼>、熊朝东的<眉山苏辙>是最近完成的研究三苏文化的重要成果.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他们研究的视角新颖,作品鲜活通透,采用立体用笔,展示了中国文化如何造就了三苏,三苏又如何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光彩,启迪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与弘扬三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梅山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古梅山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挖掘梅山文化内涵,分析评价其旅游资源价值,对于开发梅山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云南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群体持续不断的成长。文章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出人才发展环境的五大构成要素,并针对云南省的特点提出了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的对策。文章最后指出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并需各部门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人才吸纳水平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人才存量相对不足与人才的吸纳力水平低下有关,对福建人才吸纳力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显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对增强人才吸纳力的正效应不大。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提升福建省人才区域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区域品牌效应,突破人才瓶颈还需要大力发展为人才成长与科技发展服务的相关产业,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人才的收入预期,增加区域研发和教育投入,改变人才管理方式,以增强区域的人才吸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