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才开发》2011,(3):60-61
2010年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先后发布,如何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不足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部起草的《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正在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个系统化、社会化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不能就人才论人才,孤立地看待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人才问题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各行各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今年年初,我国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并把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作为主要支撑条件之一。如何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有力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将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5.
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提出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所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除了具备一般人才的特点外,  相似文献   

6.
为实施科教兴省的战略,在吉林省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稳定现有科技人才队伍,为吉林省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保证,我们对吉林省现有科技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  相似文献   

8.
李净  王斌 《人才开发》2011,(12):25-29
科技人才规律理论创新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科技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必然,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以用为本"核心创新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理论,具体体现为创新系统配置规律、创新使用效益规律、创新科技成果滞后性规律,为确保创新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理论的有效发挥,还必须提供管理、评价及创新环境建设方面的理论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更加紧迫。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说,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最可依靠的是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建设新型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说,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新侨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10.
周元胜 《人才开发》2006,(11):34-35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军民结合,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这一重要指示,为我军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鲜明的导向。为此,应转变观念,走军民融合之路,提高军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努力把我军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声音     
胡锦涛: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12.
促进科技人才资源 合理流动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领域内高新技术含量不断跃升对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当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质的鲜活在于流动,人才的动力和  相似文献   

13.
<正>科技人才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于推动我国科技水平高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强化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创新水平,才能有效加快科技发展整体进程。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积极肩负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尤其需要加强对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国际科技竞争激烈,技术更迭速度加快,国家对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科研院所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剖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阜宁县是革命老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确保“五年再建一个新阜宁”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牢固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仅1997年,就有近百人受到市以上表彰奖励,其中受国家表彰的3人,受省表彰的21人,有15项科技成果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有16项发明取得国家专利,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王春廷 《人才瞭望》2006,(11):11-1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领域内高新技术含量不断跃升对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当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质的鲜活在于流动,人才的动力和活力在于交流。实践表明,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是激发科技人才队伍活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当前,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关键在于构建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机制,有效培养、吸引人才,从而有力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实施。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8,(6):110-110
近几年内蒙古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投资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内蒙古分层次动态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吸纳国内高层次人才59人为科技顾问,同时围绕稀土、奶业、草业、肉业和蒙医药等特色产业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245名,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7.
孙蔚 《人才开发》2010,(9):43-4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受到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所面临的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任务更加紧迫,加快人才资源资源开发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我们以"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与政府责任"为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8.
高层次人才短缺,是制约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瓶颈。 李宽说:“高层次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河北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全省人才总量在12个沿海省份中排第8位,工程技术人员总量仅25万,占全国总量的5.8%,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千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型人才更少,两院院士只有13人。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结构一直是钢铁、建材、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富民强省中原梦的宝贵战略资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还比较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够强,有利于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与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机遇和发展要求相比,河南省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现实的挑战.只有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从省情出发,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才能实现由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女性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女性科技人才的比例逐渐上升,是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她们的职业发展一直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诸如专业技术职称序列等级偏低、管理层级的职位偏低、人事制度执行中的性别偏差等困境,这类问题在理工科高校中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女性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