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人债权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担保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由于抵押在我国现实生活中长期被作为一种信用手段而广泛使用,所以探讨我国《担保法》中关于抵押制度的规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抵押的概念和抵押权的法律特征。我国《担保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第 2 86条所规定的在建工程承揽人优先受偿权的性质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广泛、激烈的争论。本文以该法为出发点 ,在介绍、分析和比较典型立法模式的基础上 ,从可操作性、内在逻辑结构、外在形式美观和法域间的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 ,试探性地提出我国法定抵押权制度应当选择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逐渐遭受挑战。第三人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角色.不同法系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我国《合同法》也有相应规定,但较为零散。在今后的立法中,需要考虑视情况赋予合同内容涉厦的第三人之诉权和对合同保权中的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担保法律制度是推行市场经济必需的法律制度。从其内容上讲,它是物权制度与债权制度的综合,在发达国家,担保制度通常由民法典来调整。例如,法国、德国和日本民法典在物权和债权编中,对担保制度分别作了详细规定。在《担保法》制定颁布之前,我国对担保关系的调整和规范,分散在《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借款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几项司法解释中。这一状况有很大局限性,表现在;1.规定的内容不够详尽,许多基本问题没有明确。例如,担保主体,担保财产范围,担保适应程序等等都没有规定。这使得司法…  相似文献   

5.
抵押权是近现代民法中最重要的担保物权制度。抵押权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担保债权、融资和投资。我国的抵押权主要是保全抵押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保全抵押权具有向投资抵押权方向拓展的趋势。为此 ,我们应借鉴德、瑞等国的先进制度和经验 ,构建我国的投资抵押权制度 ,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抵押权登记制度是一种基于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旨在维护交易安全,保护交易相对人及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制度。而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并没有相应的办理抵押登记的具体法律规定,当事人办理森林、土地、汽车等登记时,林业、土地、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的拖延拒办现象多有发生,法律也没有登记程序、登记机关责任等有关规定,致使抵押权登记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两个概念分属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1999年 3月 15日通过并将于 10月 1日施行的《合同法》融此二者于一体,规定了颇具特色的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制度,在完善合同履行规则及违约责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本文试结合这两种制度的基本理论,对我国有关《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分析、评价,以期有利于这两种制度在实践中的实施及完善。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在抵押权、质权制度方面的一些改进,将对抵押权、质权竞存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应综合考虑影响抵押权、质权竞存顺位的因素包括占有与登记公示效力的差异、当事人主观善恶的差异、地域范围等,并综合考察他物权善意取得制度(即准善意取得制度)等制度,妥当解决抵押权与质权竞存时的顺位问题.  相似文献   

9.
《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抵押权制度的规定虽较全面 ,但仍存在不足。从物权基本原理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抵押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如限制抵押人对抵押物的转让和再担保 ,对物权变动形式要件的规定与其他相关规定不一致等。针对此情况 ,应通过调整抵押权制度的价值取向 ,来完善我国的抵押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指派或当事人委托,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的一种活动。根据我国诉讼制度中司法鉴定的产生、发展、现状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应特别重视解决鉴定机构的独立性、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机构和个人的资质条件、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监督管理的措施和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刑法中的自首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首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无论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者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尽相同的内容,但把自首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在刑事立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却是其共同之处。自首制度,就是自首从宽的制度,其理论根据,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首可以减少或者消除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之后,犯罪人态度的选择,是表明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犯罪发生后,无论犯罪人出于何种动机,是基于悔悟,还是为了避免处罚,只要投案自首,使其及时地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就意味着犯罪人自行减少对社会的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12.
<担保法>颁布后,我国开始实行抵押权登记制度,但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善,抵押权登记制度所存在的一些矛盾与缺陷日渐暴露出来,如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行为缺乏司法性、登记程序不规范等.本文在分析我国抵押权登记制度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抵押权登记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继承法》规定的无条件限定继承制度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公平地保护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我国应借鉴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在《民法典》中规定严格的限定继承条件。  相似文献   

14.
预期违约制度本是英美合同法的一项制度,我国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借鉴和吸收。其问题在于我国缺乏对于逾期违约种类的具体规定,导致默示的逾期违约类型在立法上的缺失;对逾期违约中守约方的法律救济手段也较为单一,在适用上存在着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冲突。建议对默示的逾期违约作详细规定;进一步丰富法律救济手段;从整体制度上考虑废弃不安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正式确立了补充责任制度,这对侵权责任法律体系的构建有重大意义。补充责任的确立弥补了侵权责任承担的一项制度空白,完善了目前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但由于规定还不够细化,在复杂的司法实践中运用起来,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就侵权补充责任的含义、性质、适用范围等进行归纳,并分析相关制度,以便补充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劳动改造是我国监狱工作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改造手段,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它也是中国现实国情的产物.劳动改造在矫治服刑人员的行为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实现帮助服刑人员重返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徐澜波  李磊 《社会科学》2006,(1):138-143
在为保证行政税费的征缴而制定的土地备案制度中,土地管理人(行政机关)享有的对土地备案人(相对人)土地的备案权是一种财产优先权。为保证管理人能将登记备案后的土地顺利、合法地变现,在相应的立法中应当明确可备案土地的条件。为保证公平,土地备案优先权的实现,应采取由管理人将土地拍卖后所得价金优先支付所欠费用的方式。对管理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备案土地的案件,以及土地备案或土地被过户到行政机关指定的机构后,该土地上的权利人认为其权利受到管理人的侵害而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应当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审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国家机关保证责任法律适用的依据 ,保证后果的责任性质、范围和限制 ,保证期间的确定 ,以及对关于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催收通知单上的签章行为效力的司法解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慧珍 《青海社会科学》2001,(5):110-112,21
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制度 ,是实现宪法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并使辩护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针对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辩护制所存在的弊端 ,1996年 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此作了重大修改。现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修改后的刑事辩护制度 ,我称它为新的辩护制度。  一、建立新的辩护制度的依据(一 )基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立法宗旨。这次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首先 ,是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刑事诉讼法只是一种操作法 ,只是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程序法 ,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制度对经济交易行为有重要影响,当其与正式制度相容时,能有效促进正式制度的实施、执行,两者共同决定经济绩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及我国特殊的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面临大量的制度变迁,导致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不相一致,但政府可以有意识地采取行动,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达到制度相容,提高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