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论文作者个数的增多,作者署名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分析了目前作者署名不当的情形及其影响,指出作者署名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而提出了学术期刊应加强作者署名及其顺序的规范化管理,规范作者署名的条件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罗兰·巴特宣布作者之死虽然消解了作者的权威,但也遗留下了不同作者之间的差异被忽视、读者对作者的期待无着落,以及文本意义生产体制与机制难以解释等问题.福柯对"什么是作者?"的追问从作者一功能体的角度为作者保留了一席之地,但仍没有解决巴特留下的问题,他们对于作者的轻视是一致的,忽略作者为文本提供意义的可能性问题在福柯的理论中也仍然存在,他也像巴特一样没有建立起从读者的群体想象角度来理解作者形象的观念.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作者复活,不是要重新恢复他的权威地位,而是要通过恢复对作者的考察,解释文本意义生产的机制,为揭示文本意义的生产过程建构起完整的解释框架.作者复活的理由在于作者是一个以身体感受为存在基础的鲜活的个体;被语言系统建构出来的作者在文学活动中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在各种力量共同塑造作者形象的时候,具体的作者个体也仍在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完全消失;读者也为作者设定了一个公共的形象,一个运用共享代码进行编码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3.
作者资源是一个出版社必须掌握和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阐述了作者资源的特点,在分析当前出版社利用作者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开发利用作者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作为行业学术性期刊的<长江航运研究>杂志,存在作者失衡、读者萎缩、编辑力量不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编辑应与作者、读者互动,架起作者与读者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内容正确对于古诗文教学至关重要。当前一些语文教材与教辅资料中存在古诗文篇目作者标注舛误的问题。经考证,选入语文教材的《新唐书》中的人物传记,作者应更正为宋祁;关于谢安击退苻坚的内容,作者应更正为刘恕;《寻隐者不遇》作者应更正为晚唐诗僧无本。另,《陋室铭》作者非刘禹锡,《清明》作者亦非杜牧。语文教材与教辅资料古诗文篇目作者舛误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且予以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6.
作者问题始终是小说叙事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作者对作品是否承担责任?它是如何介入作品并影响其读者的?作者是否应该在作品中表露其观点和价值立场?作者的"退出"和"死亡",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什么?"模范作者"和"经验作者"到底是什么关系?所有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仅在所谓的"叙事学"范围内引发巨大的争论,也涉及到我们对于写作的基本态度.事实上,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小说中,作者从未退出,它始终是一个幽灵,期待着读者的发现;而被20世纪文学理论所贬损的那个"经验作者",则始终在作品背后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是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总务财政部长。作者在文章中对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及人口分布问题,从全球角度进行了论述。并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如何展开国际援助活动的问题。作者在本文中还介绍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作用以及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者由2002诺贝尔奖颁奖所引发的思考,阐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学中的作者问题一直伴随着"文学"的诞生而存在,它与文学性和主体性等问题密切相关。追溯历史上有关"作者"的诸种观念,分析从柏拉图到结构主义以来,"作者"的地位经历了从拥有绝对权威的主体——主体地位的边缘化——作者之死的过程,试找出其主要的理论支点和发展脉络,以求对各种流派的基本方面作出一定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应重视对论文清样的自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自校论文清样,是学术期刊控制编辑出版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作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作者对此并未引起广泛重视.通过分析学术论文作者自校环节经常遇到的著作权、论文质量和作者素质等问题,提出了作者应重视对学术论文清样自校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4个方面对杨德广教授的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历程与特点进行了简要回顾:关注高等教育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意识;重视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敢于探索高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富于改革创新精神;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融理论家与实践家于一身。  相似文献   

12.
<手稿>和<神圣家族>这两部马克思早年的著作,记录了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这两部著作都涉及到一些文艺美学问题,从马克思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和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文艺思想的精深和博大.同时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成熟,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了唯物主义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3.
从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和《单子论》中梳理其认识论思想,尤其是他对认识主体的看法。莱布尼茨把一种精神客体———单子作为认识的主体,意在说明和强调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和认识的辨证发展性质,但这种唯心主义的解决方式必然引申出天赋观念而最终走向先验论。尽管如此,莱布尼茨对认识主体的探究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发生了积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要论析了桑塔耶纳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他的自然主义哲学主张,对桑塔耶纳有关美的本质(审美价值、美的定义)、审美分析(形式美问题、表现问题)乃至艺术分析等美学基本问题的阐释,本文均作了简要介绍与独到评析.本文认为,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方美学在20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得出了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他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基于形上学宇宙论的艺术观与美学观纠结在一起,具有艺术哲学的色彩。他始终关注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追求艺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也是建立在民族宇宙观和美学诠释学的基础上,虽然没有温克尔曼所期待的科学艺术史的合理原则和丰富史实,但他并未寻找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演绎艺术史。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宗白华的艺术史研究沿着"艺术精神"主导下的艺术风格的变迁以及美感类型的演进来展开的。他主要是从艺术精神、文化象征与艺术风格、美感类型、艺术境界与价值等多个向度来阐释艺术史的观念。其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对人才的本质、意义、造就和使用等问题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放包容、注重实践的人才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在中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得到人们的欣赏和认同。梳理詹姆斯作品新世纪以来在国内的译介和研究有助于阐述国内詹姆斯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厘清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进一步研究詹姆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笔者的研读,本文论述了赵俪生先生对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的主要贡献。并通过对其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方法论的评述,说明了赵俪生先生视野之宏阔、眼光之犀利和史识之精到  相似文献   

19.
尼采生活战争观是尼采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尼采的生活战争观,把社会生活战争化,在社会生活中倡导战争,鼓动好战狂热,为重估一切价值的理论和“超人”理论确定一个最佳的实现方式。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尼采生活战争观的错误根源,在于他在社会生活中不能正确把握好处理问题上的“度”,崇尚极端个人主义,片面坚持非理性的主张等方面。尼采生活战争观并未真正认识社会生活和个人。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关于梁漱溟的研究主要涉及其思想渊源和归属、文化思想、新儒学思想、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总的来说是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精细化的研究固然可使我们获得对于梁漱溟思想的更为准确的理解,但也容易陷入见木不见林的窘境;避免窘境的途径在于抓住梁漱溟思想的根本即人生问题,并将它与其生命践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