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读了王桂娥同志《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范畴》一文(《江汉论坛》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颇受启发。也激起了我对这一基础理论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现就王文论及的一些主要问题,谈点不同的认识,和王桂娥同志商榷,并求教于哲学界同仁。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社会心理作专门的论述吗? 王文提出:“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对社会心理作过专门的论述,甚至没有直接使用过‘社会心理’一词。……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提出社会心理范畴,……引进历史唯物主义”。这样说来,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压根儿没有论述“社会心理”,我认为,这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的学说长期遭到非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指责普列汉诺夫把意识形态“仅仅看作是人的心理的反映,而不把它们看作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说明普列汉诺夫的这一学说是唯物史观的具体化,是人类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关系的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忽略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它置于厉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之外。其实,社会心理属于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社会心理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起中介作用,是说明社会存在怎样转变到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社会心理通常会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科学地探讨社会心理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意识的构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意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精神体系。深入探讨社会意识的构成,揭示出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理论,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与社会结构 社会意识的构成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对构成社会形态的基本因素曾作了透彻的剖析。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  相似文献   

5.
普列汉诺夫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社会结构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一)生产力的状况;(二)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五)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①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概括,揭示了社会心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及其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政治制度通过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式起决定…  相似文献   

6.
读了《学术研究》1991年第5期关于“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问题的一组文章,觉得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笔者曾在该刊1984年第5期发表《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的论述》一文,也谈到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现受到以上讨论的启发,拟作一些补充和具体论证。一、几个基本概念须要明确文艺作为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通常又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说社会现实的反映,还说文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文艺究竟反映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上面提到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为文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之一,自它创立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无疑是先进的世界观和力法论。然而传统的历史唯物论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这些缺陷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范畴本体化。传统历史唯物论从本体的角度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并在本源与派生的关系上论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根源性。几乎未曾专门论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认知性。这样,历史唯物论的范畴就仅具有本体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里,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深入探讨这些范畴的确切含义,对完善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但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等社会现象,应该划入社会存在,还是划入社会意识呢?  相似文献   

9.
无意识社会心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一样,社会心理内部,也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复杂的结构和内容,其中,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就主体反映的深度和层次,对社会意识作为最概括的区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心理问题的研究有所加强,各种心理学说不断建立,对社会心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作更深入的研究的呼声也不断增  相似文献   

11.
责任是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讲责任尽责任日益深入人心.责任是社会的产物,中外思想史都说明责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范畴.责任有丰富的涵义,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定.责任不是独立的意识形式,而是渗透在各种意识形式中关键内容,使之成为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范畴.事实证明,弘扬责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实践概念及其本质涵义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都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这是不错的;但是,在历史观中却没有给予实践以应有的地位,这样就造成了似乎实践仅仅是认识论范畴的错觉.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就把科学的实践观与唯物史观作了一体化的论述,并把他们新创立的哲学,最初就命名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概念,应首先归入唯物史观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陆一帆教授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逻辑起点,对文艺本质问题作了长期的、深入的、审慎的思考,继承和发展了普列汉诺夫关于“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学说,颇有见地地提出了“所有艺术都是社会心理的直接反映”,“社会心理是文艺的直接源泉”等崭新的理论观点。这对于传统的文艺观点,不啻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堪称为“一家之言”。然而,当我对其《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下简称《提纲》)进行再思考时,却又觉得有的提法欠妥。 (一) 把文艺本质定义为“所有艺术都是社会心理的直接反映”是否恰当?理由有三:第一,普列汉诺夫关于“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学说,并非探讨和论述文艺本质问题的,而是探讨和回答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但尚未解决的包括文艺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问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社会意识领域内,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的社会心理并且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双向影响和制约,是社会意识发展的内部动力,它与总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但我国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是强调社会存在直接决定意识形态,没有从社会意识内部深入阐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论证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按教科书所讲,科学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生产力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然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在理论上早已迭成共识,那么,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是生产力,是否混淆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界限?科学究竟应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解决这一教学难点问题的关键是运用辩证法.我们认为,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即认识世界,这是科学认识功能,这时科学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二是在物质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这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这时科学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社会心理是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民族、特定阶级(阶层)中普遍流行的,没有经过职业思想家加工制作的精神状态。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它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不稳定的形式。社会心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它同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社会意识的整体,并使社会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意识的主体性理解封毓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人们通常是就其对社会存在的关系,把它定义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点说,就是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社会物质生活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现实,而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8.
政法制度、设施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过去的一些哲学教材,往往把它划入社会意识的范畴。现在有的同志又把它们划入社会存在的范畴。邹永图同志就是持这种看法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初探》,《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以下简称《初探》;《对“社会存在”范畴的再理解》,《学术研究》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再理解》)但我不赞成把政法制度看成社会存在,仍觉得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我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机制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范畴。然而,当人们应用它去说明社会现实问题的时候,往往疏于对其范畴自身涵义及特征的缜密研究,因而在理论界对这样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和比较精确的规定和共识,本文拟就社会机制这个范畴的涵义与特征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社会机制渊源于机制一词。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机制的本意是指机器运转过程中各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的涵义,长期以米就存在不同的看法,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争论。《学术研究》1980年第五期和1981年第三期上分别发表了邹永图同志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和张云勋同志的《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