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程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的同时,也对社会、政治和环境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于作为一门有别于传统科学技术哲学的工程哲学.古希腊以来,科学与工程一直被认为代表了西方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但在哲学发生历史主义转向后,两种不同的合理性走向融合.在科学的社会研究变得时髦的今天,我们对工程这种物质性活动进行哲学研究的进路就再也不能采用传统哲学那种单一的规范化方法,而应该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从多维外部视点来理解.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的特性使得工程哲学应该超越传统的规范化方法,而去描述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工程实践,并在容纳各个外部视点后综合每个视点所形成的视图,为工程活动"拼凑一种更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劳斯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产生,在哲学上,其原因可概括为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将海德格尔和福柯哲学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以及融合英美科学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努力等几个方面.劳斯"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特征是:实践对理论具有本体论上的先在性,科学具有权力,科学是地方性知识.劳斯在科学观上的创新,最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理解科学的实践原则,批判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科学观,拓展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演变脉络呈现出从科学方法论的建构到对科学方法论的解构趋向。科学方法论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表明:既不存在标准的科学方法论模型,科学方法论也不是虚无的。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必须是面向社会实践的,实践转向建构了当代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进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进入公共领域,科学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众参与科学成为ST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公民认识论、专长规范论和拉图尔的政治生态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项理论成果。它们将描述性和规范性问题相结合,为科学技术在公共领域的理论分析创造了条件。不同于以往对三种理论分别进行介绍,本文通过重新诠释三条理论进路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的科技治理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5.
科学论与认知科学有着相同的旨趣。然而,它却在认知科学兴起之时转向了社会研究。这是令人费解的。仔细考察表明,那些据认为可以很好地支持社会转向的理由其实更支持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将科学看成是高级认知活动,主张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思想与科学行为。研究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认知的、发展的、生物的以及人格的。并且,科学论中其他研究进路,包括历史的、社会的、人类学的,甚至是哲学的,都应该加入到科学心理学中来。科学论应该形成一个以科学心理学为核心的多学科汇聚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试图摆脱传统、抽象、思辨的哲学研究方式,从人的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直接的、非哲学的科学”的研究方式来表述和研究问题,实现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转变.他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作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展开并阐述一种解决历史之谜、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一门科学”的思想便是这一理论在科学观上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从其理论前提出发必然得出的结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7.
马丁·海德格尔是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先驱,对技术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科学、真理等重要观念也有深入地分析。从海德格尔的思想背景出发,厘清海德格尔关于技术本质的反思进路,探讨技术与真理、科学和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之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力图展现出海德格尔审视科学与技术之本质的独特视域。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学方法教学的传统存在描述方式粗线条化以及教育内容的知识决定论倾向。科学方法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包括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科学哲学基础是一种科学的结构观,其中布鲁纳和施瓦布有不同的观点。基于历史与哲学的视角,科学方法的特征被概括为主体性、客观性、试探性和历史性。科学方法教育发展的进路包括科学方法教学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科学方法课程内容的进阶研究、科学方法教学方式的逻辑研究、科学方法教育理论的系统研究、物理科学方法的科学教育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蔡仲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坚持表象主义的科学观,纠缠于知识和世界或表象之间的关系,陷入某种"认识论"的恐惧。20世纪90年代之后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转向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转向实验室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带来了新的科学图景乃至划界标准,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新的任务。邢冬梅认为,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强调科学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不是科学的表征性语言。对科学操作过程的把握,就是对科学实践过程中人类的力量和各种非人类的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行为的描述,亦即对科学活动在具体的现时秩序中的情境的描述。知识应该被理解为对世界正在进行的参与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一个在原则上可以完成的任务。戴建平认为,劳斯的科学实践概念强调了科学理论、行动者和世界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世界的构造,突出了科学实践的物质性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案,试图综合近20年来科学论领域内所有研究科学实践的不同进路。劳斯所强调的科学哲学的批判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仲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坚持表象主义的科学观,纠缠于知识和世界或表象之间的关系,陷入某种"认识论"的恐惧。20世纪90年代之后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转向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转向实验室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带来了新的科学图景乃至划界标准,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新的任务。邢冬梅认为,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强调科学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不是科学的表征性语言。对科学操作过程的把握,就是对科学实践过程中人类的力量和各种非人类的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行为的描述,亦即对科学活动在具体的现时秩序中的情境的描述。知识应该被理解为对世界正在进行的参与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一个在原则上可以完成的任务。戴建平认为,劳斯的科学实践概念强调了科学理论、行动者和世界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世界的构造,突出了科学实践的物质性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案,试图综合近20年来科学论领域内所有研究科学实践的不同进路。劳斯所强调的科学哲学的批判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