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论是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康德的历史哲学几乎建立在这一理念的设定之上.康德的目的论是一个消极性的理念,因此它无法解决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二元论.康德之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如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鉴于康德历史哲学的二元论困境,将康德消极性的目的论转换成积极性的目的论,即将目的论实体化和主体化.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目的论的实体化的表现,他们从这种实体化的理念当中演绎出各自的历史哲学,从而产生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说,没有目的论,就不可能产生思辨的历史哲学,我们应当重新看待德国古典哲学中目的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对自然权利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称人拥有自然权利是17、18世纪西欧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实质性精神,黑格尔于19世纪初对此作出了全面深刻的批判.黑格尔既指出霍布斯、洛克式的、由经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自然权利概念没有论证普遍性和必然性,又指出康德、费希特的形式的或先验的自然权利概念是抽象的、空洞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以约翰·洛克为代表的英国政治哲学和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政治哲学在论述政府权力的来源,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和制衡,私有财产权的起源与合法性,战争、妇女和婚姻等问题上的不同主张的对比,认为以形而上学思辨为特征和长处的德国传统实际上并不先进,且缺陷严重.  相似文献   

4.
费希特政治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费希特政治哲学中自由和法律、个人和国家、民众和君主、国家和社会、理想和现实、革命和改良等重要论题的剖析,力图阐明费希特的政治哲学具有比康德政治哲学更为激进的革命性,因而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的最高发展,是雅各宾专政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5.
费希特是从研究康德哲学开始步入哲学殿堂、从认同康德哲学逐步转向改造康德哲学的,并将康德带有二元论性质的先验哲学发展成为以自由为最高原则的客观唯心主义知识学体系。费希特的哲学带有独特的行动特色,从以自由为最高原则的知识学出发,构建了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体系。行动特色不仅体现在他的知识学思想中,更在他的伦理学中有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8世纪著名哲学家费希特所著《伦理学体系》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作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作者认为,费希特运用当时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先验伦理原则作了深刻的论述,以感人激情表达了对人类道德完善的热烈向往;《伦理学体系》在对康德哲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发展了康德的先验主义伦理学,而这又直接影响了谢林和黑格尔,具有不可磨灭的学术价值和理当享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针对布·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创立了“真正批判的世界观”。1843年年底,为了回应普鲁士政府的保守政治,布·鲍威尔以“自我意识哲学”为基础,把宗教批判进一步拓展为“纯粹批判”,寄希望通过对群众的“有限的自我意识”的批判实现人的自由。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的过程中指出,其“纯粹批判”把人抽象为“自我意识”或“精神”,在一切领域贯彻“自我意识”同“实体”的对立,实质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向康德费希特主义立场的后退。鲍威尔通过精神批判提升人的“自我意识”而实现的“自我意识的自由”是一种缺少现实内容的主观主义自由。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体的人”出发,指出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实质的意义上增进人的自由,不能寄希望于个体的“善良意志”和“普遍的自我意识”,而是必须改造现代市民社会,建立“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同鲍威尔“纯粹批判”哲学的争论,反映了黑格尔的弟子们是向后退回到康德费希特主义还是向前发展黑格尔主义来实现个体自由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康德的二元论批判哲学 ;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思辩统一哲学 ;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 ,呈现五种形式 :康德的主体是“纯统觉” ,它是产生我思的“自我意识” ,它是先验的 ,但却是一切经验意识的前提和条件 ,这个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不可分 ;费希特力图证明康德的“先验自我”是独立的精神实体 ;谢林使“自我意识”变为主客体同一的绝对精神实体 ,即绝对精神 ;黑格尔使这个绝对精神具有了内在的矛盾性和过程性 ;费尔巴哈把自我意识理解为感性的、具有类本质的普遍性的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费希持与康德的必然联系出发,论述了费希特辩证法思想的产生与演化。费希特的辩证法思想直接起源于康德的认识论。自我反思的本质是它产生的基础。费希特没有停于康德,从认识论推进到本体论,人类社会的必然矛盾是社会辩证法产生的根由。由于绝对自我本原行动的辩证运动与发展,演进与展现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诸领域的辩证法。费希特的辩证法不同于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起源于康健的本体论,并由本体论而进认识论。费希特的辩证法是“人”的自我作为纯粹理性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体系,不同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上帝”的自我作为绝对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体系。二者虽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它们却是两类不同系统的辩证法理论。  相似文献   

10.
康德对纯粹概念完备体系的构想在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上承柏拉图的相论、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以及洛克、休谟等英国观念论者的思想,下启费希特的知识学和黑格尔的逻辑科学.对康德这一构想的历史脉络及其历史意义和哲学意义进行考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