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模式研究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分析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变迁的基础上,界定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原则,并从模式的概念出发,以资源为配置对象,设计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军民融合发展思想的变迁反映了国家对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其本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目标在于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由体制融合、机制融合、法制融合和资源融合构成。体制、机制和法制三大体系的融合,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褚倩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109-112
优化资源配置是军民融合的本质,也是理解军民融合内涵的重要思路。军民融合的逻辑起点在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社会总需求的牵引,并兼顾多种主体的权利和利益。军民融合体现的是国家整体利益,需要把它转化为各利益主体都可以接受并能积极推进的工作格局。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要抓住优化资源配置,国家、政府、军队、产业、企业不同层级各有所侧重展开工作。国家注重顶层设计,政府部门按职能分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军队部门重在破除封闭体系,产业层面注重产业融合,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快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3.
易重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769-775
从竞争、分工、社会适应性、标准确定、法制化五个方面阐述了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深化军人福利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并指出深化军人福利制度改革的四项具体举措:一是建立以货币化为主,实物供给为辅的军人福利保障体系;二是以中央机关公务员作为参照系,以系数法确定军人福利标准;三是建立健全体现军人职业特点的津补贴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军人福利待遇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5.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军民融合的物流体系是军民融合重要思想在物流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是军队现代后勤工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物流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构建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的异同及相互关系,通过系统研究军民融合物流的体系结构,从建立军民融合的物流法规体系、建设军民融合的物流基础设施、构建军民融合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军民融合的联合物流演练等四个方面构建军民融合的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作鑫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33-139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存在着立法碎片化、立法层级低等不足之处,导致军民融合发展管理体制不清、职责交叉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缺乏强制力保障等问题,不利于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国家通过制定军民融合基本法律,规范军民融合发展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等,取得了较好成效。中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应当借鉴美国等军民融合较为成功的经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统一的军民融合发展基本法,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领导机制、具体措施和法律责任作出框架性规定,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打造以地方高校为承载平台的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尤为重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重庆理工大学针对如何强化地方高校在军民融合制度中的定位,如何有效整合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资源,如何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和进一步提高军民科技双向转化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重点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为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2013—2019年间国家层面颁布实施的111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策为依据,采用政策文本量化的方法,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个维度构建效力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策效力在2013—2019年间表现为上升后下降,政策平均效力始终处于低水平;国家层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策以引导措施为主,调控目标主要聚焦于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开放共享,而人才培养和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的调控权限更多地下放给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9.
国外军民融合的经验是"军民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以军带民,以军转民。陕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是军工企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军民融合的体制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军民融合产业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融资问题依然突出;军工企业对发展民品重视不够,军民融合度低。国外经验对陕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启示是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军民融合的制度创新;制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制定法律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本文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有军工企业未来的军民融合发展做了前瞻性的分析研究。主要结论是:军民融合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军转民”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军民一体化”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军民融合由“军转民”到“军民一体化”是一次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课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英语专业考核方式的现状,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探讨高年级英语专业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对我校英语专业考核改革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线开放课程的诞生,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巨大震动,犹如一场海啸,在各大高校中井喷式发展。在总结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情景与交互以及评价与批判四个方面探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杨诚德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21-23
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形成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和内部关系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整合建构设想如下:以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进行整合;"整合"要重视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建构易于实现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冠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7-79
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构主义知识观在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其所强调的知识具有情境性、建构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征已经得到论证,也给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视野。反思目前大学课程改革,可从设立以人为本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动态化的课程建构过程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5.
田凤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104-110
高速发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变革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还对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在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和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学理性和应用性,更要关注人工智能作为进步科技所具有的政治性、历史性、社会性和价值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时代前沿问题的引领性,将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精准切入到课堂教学中,正本清源、明辨是非,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人工智能伦理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大学生人工智能伦理意识,实现人、人工智能、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概论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种种原因,两科教师固守在各自的专业堡垒内,互不沟通.本文旨在将这两门课程相交叉、联系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两门课程内容的一些热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整合、提炼,探讨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文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
目前,长江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整合优化;缺乏"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对基于职业标准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加强基于执业要求的"双师"队伍建设,能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具备主动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掌握新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万永坤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2):114-119
专业英语是我国内地高校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大致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但目前却不得不面对诸多的误会和非议。基于我国大陆范围内的各种相关研究文献,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考证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源起,尝试将其发展阶段依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着重从ESP视角探讨其发展历史与现状,认定专业英语课程确有其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理应归属于ESP课程的范畴,亟待各种切实有效的革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于瑞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8-10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探索"精准供给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要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