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作用的变动关系。从短期看 ,以需求为考察起点 ,需求变动引起生产和投资变动 ,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 (GDP)发生变动 ,而GDP的变动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收入变动 ,由此又引起需求的新一轮变动 ,这样就形成了从需求到新的需求的联动过程。从长期看 ,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 ,长期供给增长了 ,长期需求也就会相应增长 ,两者之间不存在值得注意的不协调关系 ;供给决定了需求的高限 ,但不能决定需求的低限 ,需求在既定的供给能力的条件下出现或多或少的波动。这就要求在分析长期经济增长时 ,既要考虑短期需求的稳…  相似文献   

2.
民众对民生需求的无限性与政府供给民生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有效协调民生供给的公平和效率。民生需求具有层次性,民生供给要在引导民生需求健康发展,弥合应有民生需求和现实民生需求差异的过程中形成民生供需的折衷均衡。坚持基础民生供给公平优先,较高及高层次民生供给效率优先,广泛利用政府和市场具有的两类主体、两种机制的属性,不断创新民生供给方式,是实现民生供给效率和公平内在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需求管理虽是短期性问题,但如果需求结构严重失衡可能带来不利的长期性影响,进而影响到长期供给潜力的实现。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当前的最终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之间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需要对这种需求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王利民 《兰州学刊》2012,(4):128-13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巨大差距逐渐凸显。进而致使农村公共产品结构不协调、供给效率不高。文章全方位解析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对农村公共产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之间矛盾的方法,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构建的影响因子,最终在公共管理视角下确立实施绿色公共管理,健全村民委员会,不断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与转变地方政府理念,构建基于民主选举之公共产品需求机制,进而有效化解在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存在之矛盾。  相似文献   

5.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在社会服务供给体制创新方面的重要举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从本质上说是服务规划者与服务生产者相分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组成了公共服务的"供给端",只是在"供给端"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分工,公共服务的对象则成为"需求端"。由此,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从供给理念、供给制度、供给要素、供给机制和供给边界五个方面构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路径优化的分析框架,以期不断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与质量,有效满足公众需求。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8):32-37
与传统的以供给侧视角进行构建和发展的产业不同,老龄产业以指向性需求群体作为界定依据,需求群体特征对供给侧的产品、服务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老龄产业需求群体具有需求多元化、动态化,追求便利性、整合型服务,社区养老意愿强,排斥年龄歧视,重视健康与照护等特征。要想改变老龄产业长期"叫好不叫座"的状况,从内部因素需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从外部环境来说,需要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结构调整、加强制度管理、帮助宣传推广、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及夯实老龄事业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刘亚丽  孙增武 《河北学刊》2008,28(3):125-129
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任何一个社会的公平缺失总是与政府没有实现好其"用于满足社会公平需求,促进社会公平程度提高的那一部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职能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准确地概括"那一部分公共物品"的词汇,也就更谈不上将其作为一个完整概念进行系统研究了。本文论述了提出公平物品的概念和研究其政府供给系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私营企业分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私营企业分配制度,是完善私营企业激励机制,协调劳资利益,实现私营企业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但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分配制度不健全,需要通过建立私营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三方利益协调机制和工资集体谈判机制、健全企业财会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以及劳资双方利润共享机制等举措,尽快建立健全私营企业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 1 997年开始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实行的高积累政策 ,而高积累的背后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佳和投资效率差。在长期的高积累政策下 ,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受到压抑 ,但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一直被过于旺盛的投资需求所掩盖。消费不足导致中国的生产过剩时代过早到来 ,过剩又导致企业效益下滑进而导致投资急剧萎缩 ,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并引发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决定了这一压力将是中国经济今后的一个长期矛盾 ,因此需要将短期的刺激政策与中期改革目标和长期增长目标协调起来 ,着眼于提高增长质量和投资效率从而改变高积累政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是决定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效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需要完成各种工程建设,而且内含着基层各部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协调过程。因此,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涉及的诸多关系问题、利益问题都属于基层治理问题。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决策机制是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不断演变,农村税费改革前其主要受资金来源问题制约,农村税费改革后其主要受供给决策机制影响。成都市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将资金投入与基层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并在村级治理中构建分配型民主机制。实践证明,分配型民主机制有利于较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对于解决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的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养老服务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是由于受多方面条件制约而出现大规模潜在需求流失造成的结果。人们对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性认识,往往高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需求,这极不利于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在养老服务需求的诸多制约条件中,养老需求心理特质、传统养老观念和消费习惯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主观原因;经济支撑和保障能力不足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经济根源;养老服务低水平供给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供给侧原因;而政策等外部力量较弱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困境在短期内难以破解的外在原因。为此,短期内应实施"精准养老"策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有购买条件的养老需求;长期内应全面持续改善供需经济支撑条件,大幅提高社会养老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杨刚 《贵州社会科学》2021,(10):160-168
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内核,文化产品则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产品的供给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内在价值基础.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主供给是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品的主要供给方式.但这三种供给方式都难以完全满足农村地区旺盛的文化需求,城乡文化产品的供给存在差距,造成城乡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状况.被称为"经济学良心"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阿马蒂亚·森构建了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全面论述发展问题.文章尝试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为视角分析文化产品的供给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状况不利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增长和农村的发展,也没有实现对农民的"平等对待".因此,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状况应该得到重视和改善,政府、市场与社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供给模式,强化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享有获取文化产品的机会公平;增强多元化文化产品的供给,扩展农民文化产品的选择自由;实现资源下沉,提升农民自身的主体性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优结构是"中国式"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表现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供给动力、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动力、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等。但中国经济结构走向"优化再平衡"面临着系列障碍:经济赶超发展战略、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过时的政策支撑体系等。由此,应通过推行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构建起"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突破路径,促进新生动力的成长壮大,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看,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目前,我国经济要走出萧条,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尤其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去调节供给结构的关系,并协调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能力供给与返贫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本质上首先是能力经济。返贫人口能力供给不足是返贫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反贫困政策若长期注重于短期经济增长和外部环境的改良,离开了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能力供给的增加,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杜绝返贫现象。着力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是增加能力有效供给,切实解决返贫现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需求侧管理提出的理论,但由于主流经济学中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基于西方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而提出的静态理论,其理论基础存在缺陷。与传统的"供给—需求"分析视角不同,基于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的"资本—劳动"范式能够更好地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够在新的范式中得到界定。按照这一范式,在现代经济中,经济增长的启动资本主要通过金融制度创造未来劳动剩余贴现,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导致政策的镜像效应,因而不存在能够同时满足资本和劳动两个目标的宏观政策,资本和现金流之间的贴现率才应是宏观政策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创新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通过马尔科夫链将风险因素引入零基预算编制,并结合创新的特点,作出优化选择,使零基预算在创新预算编制中弥补传统预算的不足,提高了创新项目投资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对企业加强创新投资管理、提高创新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合理评估企业技术创新每一个阶段的投资预算,既能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供给,又能避免企业陷入投资的无底洞;马尔科夫链与零基预算的集成,对创新过程的风险、总量、效益和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使预算具备了计划、控制、评估的综合功能,克服了我国企业长期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中的不足,使预算控制更加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从政府、企业、农民三个维度分析,农村公用事业市场化动因在于乡镇政府财政压力与招商引资任务目标下的抉择、政策激励下企业资本逐利动机的驱使、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意识的不断提高。鉴于目前面临的政府监管责任缺乏持续性、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矛盾的协调不到位、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与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缺乏有效保障的困境,应强化政府在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责任,实现多项政策间整合;构建多元筹资主体、互动合作的运行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与早发现代化国家不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往往周期短、强度大,是一个快速的现代性获取过程.亨延顿认为,相对于发达国家,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性获取过程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防止政治衰败的过程,是一个危机四伏的过渡阶段.危机的根源不是贫困和落后,而是社会成员致富和发展的欲望,以及社会满足这些渴望的能力之间存在着的巨大落差.要保持现代性获取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制衡政治参与需求,适时、适度开放政治系统的政府.亨廷顿"差距理论"对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与稳定问题的借鉴意义在于:有效发挥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吸纳不断增长的参与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扮演着一个协调与规制者的角色,是最重要的行为主体。然而,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级政府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亟需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步伐。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善治应该成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取向。为此,要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由全能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由大政府向强政府的三大转变,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构建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