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里格比认为马克思文本中存在着另外一种区别于"生产力决定论"的立论基础,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变迁中具有首要性作用,并且宣称已经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了这种替代理论的文本依据。里格比的论证中有三个重要环节,即社会形式构成社会生产基本要素;据此可以区分各种生产方式;社会生产的每种形态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事实上,这些论据不能支撑所谓的替代性理论,因为生产具有社会性质,但社会形式绝对不是生产过程的一种要素,它发展的不同阶段恰恰是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本身不具有自身独立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进行辩护或重建的过程中,在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时,也对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剖析。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对“生产力决定论”的辩护或否定,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新阐释,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新解读。这些既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或经典论断的反思,也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反思。由此形成了一些切合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补充和拓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赋予了其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探究人类社会演变规律和制度变迁动因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简言之,它是一种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而马克思是借助生产力、阶级和国家这三个相互衔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揭示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的.其中,生产力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阶级是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国家是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正是这三者较为完整地解释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制度变迁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马恩选集》2卷443页)。今天,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倍感亲切。 正是在历史唯物论宇宙观的指导下,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精辟地表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并把生产关系在一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割裂历史和自然的思想,用人的活动把历史和自然统一起来,并以之取代黑格尔用精神运动来说明人类历史的做法,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扬弃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实体"和"自我意识"二分的历史研究方法,而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避免了把共产主义看做人的自我完善或者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避免了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现象和本质的决定论以及因果决定论的解释.从黑格尔历史哲学出发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然会对它产生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6.
此文认为,马克思的大生产力观和关于精神生产力的思想是文化生产力思想的理论来源。从生产力内部矛盾看文化生产力的历史形态,它经历了最初的、过渡的和真正的文化生产力三个阶段。信息时代出现的真正的文化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式。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里格比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通过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建构了一种"生产关系具有首要性"的替代性理论。从学术上看,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误读,主要是由于他在唯物史观研究方法上的失足和在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上的缺失。里格比采用了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研究法和目的分析法对唯物史观进行解读;对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亦存在明显的学术盲点。深入剖析里格比的学术上的错误和意识形态倾向性,利于消除其在学术界的负面影响和维护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既包括物质生产力 ,也包括精神生产力。要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观点置于马克思整体思想的精神背景下 ,置于马克思毕生致力的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的人文动机中加以阐释 ,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理论 ,全面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社会总体文明 ,重建我国社会的精神信仰和道德品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体现为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关系谈论社会主义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同样见证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实。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据此,西方学界将矛头指向了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认为这一理论引起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乔纳森·休斯给予了反驳,他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不单单包括技术的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技术发展同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被长期忽视了的重要原理 对于生产关系含义的认识,学术界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一种认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关系就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或称生产资料所有关系)。这种观点,至今仍在经济学界占居统治地位。另一种认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存在着两重含义的生产关系,即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物质利益关系,较之前者,这种观点突破了长期以来把分工协作仅仅限于生产力的观念,认识到分工协作还包含着生产关系的内容,并且把分工协作包含的这种生产关系看作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一般关系,这在生产关系含义的认识史上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它仍然没有体现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含义理论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有别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范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指谓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各民族普遍交往中形成的。世界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把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正确、全面地运用于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通过“劳动”贯通“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资本的原始要素”,建构起融社会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于一体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既是其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构成其生产力理论的思想基础,源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生育本质的发现。通过劳动力之“先天能力”,发现人本身的自然力;通过“土地”,发现自然生产力。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生产力,其存在本质是生,生存本质是生育,灵魂是共生。所以,社会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共生,社会与环境共生,必以人与自然内在生成为基础。以此审视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为人们重新认知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以及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等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历史决定论问题,作为历史本体论得以建立的前提性问题,构成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根本分歧所在。哈贝马斯的“学习机制”决定论,在方法论上陷入了逻辑悖论,在本体论上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从而背离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然而,哈贝马斯的理论对于我们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有着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科亨作为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运用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精准分析了马克思的基本文本,清晰界定了生产力的概念和构成,他首次阐发了关于生产力的两个命题,并运用功能解释来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文章研究了科亨的生产力理论,并与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比较,得出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次科学地阐发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把物质生产看成是历史的前提和基础,认为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最终决定着历史的发展,对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揭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确定方法论原则的指导思想、逻辑论证过程和具体的理论分析三个方面对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的观点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波普把乌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包括在他所批评的历史决定论的范围之内,是基于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科学性的无知。  相似文献   

18.
由王小锡先生提出和论证的“道德生产力”理论,被夸大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实在是言过其实。以王小锡先生为代表的“道德生产力论”者没有搞清楚道德概念的真正含义,不了解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符合每一个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属于“经济人”道德。王小锡先生的“道德生产力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曲解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生产力”,实际上指的是在生产力中包含着“××”要素。因而,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的概念中,不能逻辑地推导出王小锡先生的“道德生产力”概念和他的“道德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科技思想发展和技术革命活动的历史证明,其“科学也是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的思想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表现了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准确把握.研究毛泽东对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的科学论断和科学分析,及其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考察技术革命等主张,可以得出,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蕴涵着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理论存在着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观的解读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