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简析黄梅戏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运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从语境因素的语场、语旨、语式三方面简要分析黄梅戏这一戏剧曲目的语言特征。根据黄梅戏语言的地方性、喜剧性、雅俗共赏性特征与语域理论三要素之间的联系来探讨语域理论在戏曲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尝试运用语域理论,以舟山渔歌为语料,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方面简要分析其语言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语域理论在分析舟山渔歌这种方言口头表达形式的语篇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诠释舟山渔歌的主题意义,挖掘其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后更好地传承并保护海洋民俗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语域分析理论对语篇《雨中的猫》的文本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和主位结构等特点的分析,说明语言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文本阐释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同时为我们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教学方法提供一个多维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4.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决定语域的语境变量即:语场、语式和语旨。语境变量中的任何一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语域的改变,从而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影响口语表达。本文首先对语域理论进行概述,然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不同的语域对英语表达的影响。英语学习者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域选择恰当的语言项进行表达。习得在不同的语域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形式和句型,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域理论不仅是语言学研究本身的重要方法,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许多语言学者已经探讨了语域理论在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等领域的作用。本文是把语域理论应用到翻译策略分析的一种尝试。分析结果表明:语域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域理论被应用于翻译后,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域的三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出发,探讨了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指出翻译应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在语域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浅谈语域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语域是指语言的功能变体,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组成。不同语域对词汇和语法表达的要求不尽相同。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语域意识的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语域的角度来评价翻译,可以较好地避免主观猜测,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评估译文的"忠实".文章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通过揭示语域在不同层面上的标示及语域理论和翻译的内在联系,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讨论了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和评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应用到翻译批评因为其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以及比较明晰的语域辨别标识而使翻译批评更具客观性和操作性。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主要语域属性——非正式语域——在两个汉译本(译者分别是董秋斯和张谷若)中的再现情况,探讨了语域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语域理论已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翻译研究当中。从语域的角度来评价翻译,可以较好地避免主观臆断,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评估译文的“信”度。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探讨了语域理论对翻译实践和评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料库检索分析方法用在文学批评领域,可以对文学文本进行检索、取样、统计及分析。本文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 Conc3.2,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的女儿》进行检索分析,直观地统计了小说的基本文本信息和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六十个实意单词,在语料库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小说如何巧妙地选取不同叙述视角以及在小说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丰富的意象来深化主题。运用语料库分析文学作品,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戴维·洛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他的早期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天主教徒、学者亚当·爱坡比一天之内的奇遇和奇思妙想,表现了严格遵循教规的天主教徒婚姻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学者学术生活的无奈与尴尬,凸显了人的情欲和道德、自由意志与权威之间永恒的冲突。小说情节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甸园的故事不仅是讲人的堕落,还有语言的退化。从伊甸园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宗教及文学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翅膀》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在写作中张洁参考了广大读者的意见,文学批评界的意见,文学编辑的意见。《沉重的翅膀》的题材效应大于其文学价值,但这不等于说《沉重的翅膀》是一篇毫无艺术性可言的作品,《沉重的翅膀》不仅表现了社会的政治斗争,还以作者特有的女性视角表现了人物的家庭生活,融进了作者的个人人生经验,体现了张洁对爱情、命运的深层思考,这使这部小说超越了一般改革文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以其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作品而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她已出版的九部长篇小说始终以探索黑人历史,弘扬黑人文化为主题,表现了她对黑人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分析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探讨莫里森小说中复杂的文化语境,力图挖掘出莫里森苦心建构的黑人文化之路,展示出莫里森对黑人民族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肖仁福的小说吸收传统文化精神,其中的佛教文化内化为作家的一种文学想象,成为他作品中的一种潜性思维。肖仁福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正是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的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  相似文献   

16.
西王母会君是早期西王母故事的主要故事类型之一,它的文学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两汉,以史籍和诸子著作中粗陈概要的形式存在;汉末至唐五代,经由仙话小说得到文学化的敷衍,并且成为文人诗文中的常见题材,标志着西王母会君故事的文学化历程得以完成;宋代以后,则罕见于通俗文学作品,在诗词和类书中成为符号化的存在,文学中的西王母会君故事在经历了汉末至唐五代的繁盛期之后转而进入衰落期。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变上,语言的通俗化转变使文学语言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以此达到启蒙思想的目的;语言的现代化转变增加了文学语言的哲理性和抒情性,使之更为深刻地表现现代人的思想及情感。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转变影响了徐哥小说的创作,使其小说用大众语言来表达情感,说理语言缜密严谨。徐吾于在离奇诡谲的情节中构建了浪漫传奇的语言形式,在对现实的通俗描写中语言又不乏高雅,建立了雅俗共赏的语言走向。分析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转变对徐骨小说的影响,对探究徐骨小说的语言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照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法则,一种新兴的文学只有在获得了垄断作家合法定义的权利后,才能获得自身的合法生存权。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因全面打破传统"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彻底扭转传统小说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表达方式及由此引发的对传统审美趣味和阅读机制的全方位颠覆,先锋作家自我话语权的确立经过了相当错综复杂的过程。首先,先锋作家取得作家身份上的认证,然后又力求通过先锋批评家的话语支持、创作谈、座谈会、散文随笔、访谈录、对话录、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确立自我话语权,最后经当代文学史各家对先锋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地位的定位和塑造,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合法性地位显然业已建立。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的《母亲》与余华的《活着》在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虽存有个体差异,但皆具有"苦难家运的深沉描摹,顽强民族的生存史诗"的特点,而它们的成功皆"因中国之情,立小说之体;即小说之体,成畅销之势"。  相似文献   

20.
《释迦牟尼佛传》是星云大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文学作品,是星云大师以虔诚的佛教徒的身份写作的佛传,这部作品承载了佛陀的基本理念,更承载了作者星云本人的基本理念。其写作思维和世俗作家、世俗学者迥然不同。其写作目的、写作策略受制于佛陀本人的历史、星云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星云本人的宗教革新思想,其对人间的思考亦展示了太虚大师以来尤其是星云本人倡导的人生佛教(或曰人间佛教)理念。相应地,作者也选择了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在人间情义与佛教道理之间取得了平衡。星云创作《释迦牟尼佛传》这一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宗教革命的尝试,《释迦牟尼佛传》也因此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