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颖  柳延德 《公关世界》2023,(12):37-39
高校教师的形象一直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和自媒体的日益发达,媒介舆论直接影响着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师形象的认知。本文通过近五年来网络媒体对高校教师形象的报道立场进行分析,根据正面与负面形象报道的数量及比例趋势,分析原因,浅析高校教师媒体形象去污名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刘永伟"肾失踪"事件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新闻媒体所建构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媒体在建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医生群体形象背后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发现,在"肾失踪"事件中,新闻媒体通过标题、分类、文本架构、互文性等手段将青年医生群体塑造成一种缺乏经验、冷漠傲慢、不负责任的施暴者形象。对青年医生群体的污名化与中国社会因转型带来的信任危机以及因社会虚拟化导致的群体责任意识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媒体积极地参与公益报道以践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各大重点新闻网站在公益活动和报道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国内网络媒体公益报道的现状,探讨了网络媒体公益报道的社会价值,分析其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并展望公益传播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社会影响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冲击,残疾人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媒体如何再现疫情中的残疾人,事关该群体在公共领域的可见性,也是审视公共健康危机与边缘群体关系的重要切口.通过对23家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发布的残疾人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本研究发现:残疾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新闻中的整体形象中性偏正面,其脆弱性与抗逆力均得以呈现,但被严重低度再现,且不甚均衡;相关报道缺乏残疾权利视角,刻板印象盛行,存在隐性歧视,残疾人仍被建构为健全人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他者.对此,本文建议进一步反思疫情对残疾人的影响,并全方位、多角度地优化主流网络媒体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残疾人的再现策略.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研究者通过分析媒介的内容,试图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妇女》作为官方女性杂志,是"控制体系"的中国媒体中一个典型。对它的研究能反应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官方女性刊物《中国妇女》为中心,探讨分析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光棍节"已成为新兴节日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这一节日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迅速攀升。在"光棍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媒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且,从2003年初创至今,媒体所呈现的"光棍节"形象已发生流变。对主要报纸媒体资料的研究发现,"光棍节"的媒体形象从早期的社会文化形象和娱乐形象逐步演变为突出商业气息的商业形象,因此,要加强媒体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和市场化环境下媒体的自觉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从海湾战争至今,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冲突不断.美国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误解不断加深,媒体也塑造了一个负面的伊斯兰世界形象.本文以美著名新闻杂志<时代>周刊的140篇报道为个案,分析美媒体对伊斯兰世界报道的主题内容及其建构的伊斯兰文明形象,对<时代>所持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及导致报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8.
主流大众媒体对于"富二代"的报道呈现以下特征:报道体裁方面,注重新闻报道;报道基调上,负面新闻超过半数,且存在"标题党"现象;报道内容方面,炫富、绯闻、违法事件居多;报道主体特征方面,多为高学历低年龄的男性。作为大众媒体,其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对公众对于"富二代"群体形象负面认知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媒体由于受到消费浪潮的影响,而乐于通过塑造"富二代"纨绔子弟的形象来迎合受众、吸引眼球,制造了大量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但也有许多新闻工作者对这种片面化的报道方式进行了反思。一方面,媒体报道应当实事求是,并平衡正负面报道,做到事实客观与整体客观并存,不做"标题党";另一方面,"富二代"也应当严以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视觉文化日益成为学术界热衷的研究对象和讨论课题,学术界出现了众多在视觉文化视野下对广告中女性形象阐释的著述,很多学者都以"看与被看"为研究思路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本文在对视觉文化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通过"看与被看"的模式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单一维度的分析有失偏颇,这样的一种研究思路将男性、女性二元化了,将观看变成了"权力的眼睛"(男权社会)。因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应该是在对其进行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的前提下进行,而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也正是视觉文化研究集中关心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从海湾战争至今,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冲突不断。美国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误解不断加深,媒体也塑造了一个负面的伊斯兰世界形象。本文以美著名新闻杂志《时代》周刊的140篇报道为个案,分析美媒体对伊斯兰世界报道的主题内容及其建构的伊斯兰文明形象,对《时代》所持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及导致报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11.
从1994年至2014年的2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大变化特别体现在媒介的不断创新。2014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20年。20年间,伴随新媒介同步出现了一个新的"青年族群",即"80后"和"90后",尤其是"90后",直接被称之为"互联网一代"。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互联网20年间与青年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事件,通过新媒介事件的"原点"来观测中国新青年的网络社会是如何建构的。  相似文献   

12.
"90后"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纵线,以影响"90后"群体的主要心理因素为横线,从社会化进程、教育化选择、网络化生活以及同一性承诺等四个方面对"90后"群体的多元可能和形成过程进行解析发现:"90后"的天生多元促成了其群体多元的真正实现:"90后"教育选择的多样性加剧了其多元的可能性;"90后"的网络化生存(工作)能力提供了其多元的现实工具;"90后"的自我意识中心反映了其较早的自我觉醒。因此,面对社会给予"90后"的诸多负面评价与"90后"良好自我认同的差异与偏离,我们需要聆听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2010年微博以其实时性、便捷性、简易性等特点迅速占领互联网高地。"90后"大学生普遍利用微博获取信息、交友聊天、求职应聘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微博用户中的重要群体。对重庆6所高校483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对"90后"大学生微博使用影响最大的是微博的兼容性,其次是微博的导向性和便捷性,微博的简易性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学生、管理者和学校层面做好微博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卧谈会"作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很大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对"60后"到"90后"的"卧谈会"现象进行简单梳理,可以发现:曾经风靡大学校园的"卧谈会"在"90后"大学生宿舍里已经不那么普遍了,对此我们进行了解读和原因探究,并期盼"卧谈会"在新生代大学生宿舍里不要流失。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高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跨世纪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作为中国梦的承担者与实现者,他们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总体上积极向上,但部分大学生功利化增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因此,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践行中国梦,立足主体需求,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群体的一个特殊部分,其消费观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和攀比化3个基本特征,并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以及消费心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经济因素、传媒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重视"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建立和完善规范社会消费环境、强化学校的消费观教育、加强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鼓励和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四位一体"的消费观教育体系,是考量"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焦虑与期待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本来是一种带有不愉快情绪色调的正常适应行为,但当它发展成为强烈的情绪状态时,则会成为影响个人行动的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化不断加剧,"90后"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对2043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些焦虑情绪的形成既有个性因素,又有时代因素;既是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也因性别、年级、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特点。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创造性自我实现、家庭幸福、物质富足、事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最大表现,自主创业老板、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商业机构管理者是他们最理想的三大职业。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目前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持有较为乐观的评价,面对不适情绪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三七"女生节"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节日之一,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喜欢过女生节。社会各界尊重女性并支持女生节的发展,学校关爱女生并借助女生节创新校因文化建设,90后大学生为满足自我的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女生节活动,这些因素推动了"女生节"走俏。然而,对"女生节"走俏高校,我们也需要理性对待,引导90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对"90后"大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情况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认可人文经典类图书的重要性,对本国优秀文学作品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普遍存在阅读时间少、阅读主动性低、阅读内容偏好休闲、阅读方式追求简便廉价、对于经典名著尤其是海外书籍的阅读浅尝辄止等情况。基于此,应该从社会风气、图书资源、读书交流三方面入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指导,提供更丰富、更便利的阅读资源,改进"90后"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相似文献   

20.
对于郭美美炫富,国人除了谩骂并未进行理性反思,事实上,郭美美事件折射的是90后青年的价值观问题。由于国内多元社会思潮的兴起,使得90后青年在价值理想、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和价值尺度等方面发生扭曲。为帮助新一代年轻人面对社会思潮多元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三管齐下,共同努力承担其正确价值观养成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