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成长进步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析了90后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宿舍,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家园,是大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学校对其实施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宿舍里存在着诸如人际关系不融洽、内务不整洁、学风不浓厚、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外在的宿舍问题反映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主人翁意识和团队意识不强、懒惰懒散、缺乏审美等内在的价值观问题。重庆文理学院开展了"室歌室名"宿舍文化活动,该活动对培育当代大学生良好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更进一步的探讨了怎样加强"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仅为其提供一个较强的理论支持,同时也指导着"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90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在这一重要的改革时期,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有着其重要性。当前的"90后"大学生是教育的主力军,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高校的重要教育任务。这不仅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走向的方向标,是对"90后"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开展的重要课程。基于此,本文主要就"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90后"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90后"大学生的择业情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文章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例,研究"90后"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以及如何对大学生择业问题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6.
"90后"大学生以其自我、标新立异等特点与以往大学生有所不同,本文以"90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在"90后"新生中进行新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岩  李响  耿美娜 《现代妇女》2014,(4):129-129
目前,高校在校的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群体,本论文通过深入思考"90后"成长的社会背景,详细分析了90后大学生管理难现状出现的原因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代际研究方法对青年群体的整体政治认知,基于社会结构理论下的"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发现,经济因素主要影响贫困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和"90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村户籍的"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高于城市户籍大学生;文科背景"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高于理科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制度得以巩固的基础,需要建立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消费群体,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对影响其消费特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骧原 《现代交际》2014,(9):221-222
目前,大学生均为"90后"大学生,他们较80后大学生又有一些不同。"90后"大学生在对待一些问题的态度上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详细分析一些现象,可以得出"90后"大学生好面子、自我认识强等思想根源。探究出思想根源,对于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普遍存在,并呈现明显的个体主义色彩和非正式化特征,而坚持合作主义和秉承共赢原则以化解冲突占主导地位。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以及冲突处理策略更多受网络支持、宿舍构成、个体性格等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以关系疏导和情感宣泄为主的宿舍人际关系机制,以制度化干预机制与分类管理模式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高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跨世纪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作为中国梦的承担者与实现者,他们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总体上积极向上,但部分大学生功利化增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因此,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践行中国梦,立足主体需求,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90后"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纵线,以影响"90后"群体的主要心理因素为横线,从社会化进程、教育化选择、网络化生活以及同一性承诺等四个方面对"90后"群体的多元可能和形成过程进行解析发现:"90后"的天生多元促成了其群体多元的真正实现:"90后"教育选择的多样性加剧了其多元的可能性;"90后"的网络化生存(工作)能力提供了其多元的现实工具;"90后"的自我意识中心反映了其较早的自我觉醒。因此,面对社会给予"90后"的诸多负面评价与"90后"良好自我认同的差异与偏离,我们需要聆听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从1994年至2014年的2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大变化特别体现在媒介的不断创新。2014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20年。20年间,伴随新媒介同步出现了一个新的"青年族群",即"80后"和"90后",尤其是"90后",直接被称之为"互联网一代"。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互联网20年间与青年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事件,通过新媒介事件的"原点"来观测中国新青年的网络社会是如何建构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变迁的大众媒介,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解读和传播也日益达成一个共识,如“70后”、“80后”、“90后”等一系列代表代际差异的名词划分,使得代际问题从社会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学术议题。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代际问题的提出、代际特征个性和共性的描述等方面,而代际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探讨,将是今后研究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部分。研究发现,“80后”被试在外显和内隐态度上出现了分离,被试在外显报告中表现出了对“90后”的积极偏好的显著倾向,在IAT实验中对“70后”的评价要比“90后”更加积极.由此为积极情境线索的反刻板印象想象实验提供了可以降低被试内隐代际刻板印象的IAT效应理论依据。分析代际刻板现象的形成机制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青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增进代际间的理解和沟通,消除代际刻板印象和偏见,从而构建有利于青年身心发展的包容性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党员代际特征与作用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逐渐进入到大学校园中,绝大部分学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些同学已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部分学生经过了党组织的考验,最终从入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预备党员。但是"90后"大学生有着自我的个性和时代烙印,他们有着鲜明的代际特色,如"我的个性我张扬"、"我的选择我做主"、"我的言论我发布"、"我的未来我找寻"等特征。他们也具有不同的入党动机。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90后"大学生发挥其作用,对此可以从"读好书"、"把好关"、"用好人"、"建好网"、"辅好导"、"组好队"等六个方面来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群体的一个特殊部分,其消费观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和攀比化3个基本特征,并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以及消费心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经济因素、传媒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重视"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建立和完善规范社会消费环境、强化学校的消费观教育、加强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鼓励和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四位一体"的消费观教育体系,是考量"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报道的内容与"90后"的生活常态不符,且主要呈现的是一种负面形象。这是媒体赚取关注而主动选择的结果。通过将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与网络媒体建构的形象相比较,研究发现网络媒体所建构的"90后"形象与现实中的"90后"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媒体要从社会责任、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去报道"90后"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三七"女生节"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节日之一,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喜欢过女生节。社会各界尊重女性并支持女生节的发展,学校关爱女生并借助女生节创新校因文化建设,90后大学生为满足自我的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女生节活动,这些因素推动了"女生节"走俏。然而,对"女生节"走俏高校,我们也需要理性对待,引导90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时代,青年是网络参与的主体,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网络的舆论动态,同时,网络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青年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关注青年个人的网络行为及其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来的群体性特征。青年网络行为表现出共性特征:把上网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网络购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网络行为折射出现代生活方式的价值理念变化;认为网络有一定的诱惑力,但不应沉溺其中;认同网络对于人际互动和交流模式的影响。同时青年群体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代际差际,在网络应用方向和目的上,"70后"更倾向与实用性的网络工具,而"80后"、"90后"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