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博简《诗论》简文“以人益”之意并非“益人” ,如《诗序》所谓的“长育人材” ,而是靠与人的交往而得砥砺德操之益。《诗·菁菁者莪》的主旨亦在于此。孔子强调“益者三友” ,即有益于自己道德修养的朋友有三类 ,即“友直 ,友谅 ,友多闻” ,讨论《诗论》简文“以人益”应当注意到孔子的这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上博简楚竹书《孔子诗论》,为什么用“改”字来概括《关雎》?这一点要结合《关雎》这首诗在儒家诗教中的特殊地位来考察。从产生的历史语境看,《关雎》是周公取之民间用以教化南民的乐歌,《关雎》为《诗经》之首,体现了周公以礼治国,想从婚姻家庭的角度拨乱反正,以移风易俗的观念。孔子重视《关雎》,体现了孔子“以礼节情”的诗教观。而《孔子诗论》传承了孔子的诗学观念,因此,“《关雎》之改”的“改”字,从文本的主题义来看,就是改正、纠正,即从男女之事转到婚姻之礼。而从文本的主旨义来看.则具有移风易俗.以礼节情的丰富义蕴。  相似文献   

3.
上博简《诗论》与《诗经·黄鸟》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的第 9号简有论析《黄鸟》的语句 ,专家或将其定为《诗经·小雅》部分的《黄鸟》篇 ,本文论析《诗论》简文所提到者当为《诗经·秦风》的《黄鸟》篇 ,两者不可混同。只有确指篇什才能够深入理解简文之意。简文所提到的“反 (返 )古” ,在儒家思想中有特指的含意 ,即复归于古礼 ,而不是返归故乡。简文称许《黄鸟》一诗的作者对于人殉之事的困惑 ,指出其“反 (返 )古”倾向 ,这对于认识孔子的仁学理论 ,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李学勤 《齐鲁学刊》2002,2(2):90-93
《诗论》为亲闻孔子《诗》学的弟子所作,对照文献, 最可能是子夏。现在看,《诗论》和《诗序》、《毛传》,在思想观点上虽有承袭,但实际 距离是相当大的,即以《关雎》等七篇而论,差别即很明显。《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 作品,只能说是由子夏开始的《诗》学系统的产物。但无论《诗序》还是《毛传》,都确实 有《诗论》的影子,这对我们认识《诗》学传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楚竹书《孔子诗论》,为什么用“改”字来概括《关雎》?这一点要结合《关雎》这首诗在儒家诗教中的特殊地位来考察。从产生的历史语境看,《关雎》是周公取之民间用以教化南民的乐歌,《关雎》为《诗经》之首,体现了周公以礼治国,想从婚姻家庭的角度拨乱反正,以移风易俗的观念。孔子重视《关雎》,体现了孔子“以礼节情”的诗教观。而《孔子诗论》传承了孔子的诗学观念,因此,“《关雎》之改”的“改”字,从文本的主题义来看,就是改正、纠正,即从男女之事转到婚姻之礼。而从文本的主旨义来看,则具有移风易俗,以礼节情的丰富义蕴。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十四简“四章”一词,学界看法不一,所言与《诗论》关于《关雎》的评说和历史上对《关雎》的分章均不能严合。通过考证可知,其所指为《关雎》五章中的后四个章节;《关雎》分为五章接近于诗篇原创的分章,是三种分章中最合适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杰 《学术研究》2003,(4):127-128
异文即从二止。字下部止的写法与 2号之近、道所从相同。5 .《性情论》 8号“是以敬安” ,释文读“安”为焉 ,虚词 ,而注文又曰“‘敬安’二字见于《荀子·君道》” ,其文曰“敬而安之”或“安敬之” ,“安”乃一实词。释文与注文相矛盾 ,依文义及句子语气 ,当以读焉为是。上博简拾零@陈英杰$中山大学中文系上博简;;《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①②③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二)———〈缁衣〉》,见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义文及注解》。 ④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171页《缁衣》篇前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第一篇、"诗经四始"之首,也是全部六经的起始。《关雎》从鸟兽虫鸣之声起兴,渐而进于人文礼乐的琴瑟钟鼓之声,体现了《孔子诗论》所谓"《关雎》之改"的诗教大义。从诗教的角度出发来读《关雎》,会发现求取淑女的过程虽然是全篇的主线,但男女德性的相逑才是核心。现代爱情注重"求",而古典夫妇之义关心德性之"逑"。从德性诗教出发,可以展开《韩诗外传》所谓"《关雎》之道"的天人一贯大义,和"《关雎》之事"的通古今之变大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诗论》是“性情”诗学,也是“礼义”诗学。一方面,《孔子诗论》强调以“情志”论诗,将“志”落实在“性情”上;另一方面又强调礼对情感的约束和教化,以礼节情、以礼论诗的思想倾向十分明显。对各篇诗旨的阐释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和审美层次。通过运用一系列富于哲学思辨色彩的评论术语,《孔子诗论》成功地构建起诗学评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晁福林 《文史哲》2011,(3):122-131
上博简《诗论》第29简的简文谓:"《?(卷)而(耳)》,不智(知)人。"知人"是孔子师徒的一个重要政治命题,目的在于知人善任,使贤者为官。简文之义启发我们重新认识《左传》及汉儒的相关论析,其所论《卷耳》诗旨在于写后妃助君主求贤审官,是符合被编定的《诗.周南.卷耳》篇的意蕴的。《卷耳》篇和其他不少《国风》之诗一样,都是王朝遒人"采诗"之后由专门的王朝职官予以整理加工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原创之诗与整编之诗的不同,乃是造成《卷耳》篇歧义迭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上博简《诗论》简中关于"知言"与"不知言"的相关评析,可以使我们看到孔子对于《诗.大田》与《墙有茨》篇的深刻理解。关于这两首诗的意旨,前人多有不同的解释,得《诗论》的简文不仅可以化解相关歧义,而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2.
臧克和  王平 《学术研究》2002,(8):155-156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编者称 ,其中有先秦音乐的内容如《孔子诗论》、《诗乐》和几篇未见于《毛诗》的诗篇。今本《诗经》以《国风》、《小雅》、《大雅》和《颂》为序。竹书《孔子诗论》中的序列与此恰相反 ,称为《讼》(颂)、《大夏》(夏、雅通)、《小雅》和《邦风》。《诗论·序》论次也和今本《诗经》的大序相反。许多诗句用字和今本《诗经》不同。竹书《孔子诗论》没有今本《诗经》小序“刺”、“美”的内容(《楚竹书·序》)。由此也可窥见传世文献未曾记录的两千多年前的《诗》篇和“孔子诗论”内容。本文结合古文字、古文献的考释 ,作些初步讨论。这里发表的是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诗论》是我国最早的孔门论《诗》文学思想著述,其与儒家哲思一脉相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通过《诗论》第一简的"提纲"之言,以关键词为逻辑引线的论《诗》言路,以及《关雎》七篇之《诗》评这三条论《诗》脉络,可以看出,在看似松散的孔门《诗》论背后,儒家之"仁"一以贯之。这一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相关空白;另一方面,可以将《诗论》提升至哲学高度,为其语内、语际新诠释开辟不同视野。  相似文献   

14.
张福勋先生的《陆游散论》,是近些年国内学术界研究陆游的一项可喜收获。《散论》以“四个结合”概括了陆游爱国诗的丰富内涵和鲜明风格,简明确切;《散论》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诸如咏物诗,农村诗、诗论等,都道前人之所未道;《散论》显示了著者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力。  相似文献   

15.
上博楚简中以二十九支竹简构成的《诗论》 ,对于《诗经》研究的深入 ,有着很大的意义。其中对于《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论说 ,可以从上古时三月成妇的礼制内容得到妥贴的解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笔者此前有关《关雎》乃三月成妇祭之歌的看法 ,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关雎》一诗与古代成妇礼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孔子诗论》第1号残简有“文无离言”句,有学者断其为“文无离音”或“文无离意”,本文以为上述解说均有不足之处,并从文献误拣角度推断该句为“言无离文”之误。  相似文献   

17.
上博简《诗论》及《诗·杜》篇 ,谓是篇与“雀 (截 )服”有关 ,并谓是篇的“情”达到了极至。就《诗·杜》的内容看 ,关于其主旨的释解 ,朱熹的“求助”说比序、笺的“刺时”说为优 ,而王安石、姚际恒等的求助于宗族、兄弟之说又胜于朱熹之说。简文的“雀 (截 )”可读若绝 ,所谓“雀 (绝 )服” ,指超出了“五服”的亲族关系 ,意与“绝族”相当。《诗经》诸篇常表现“复我邦族”的呼唤 ,是对于同族兄弟友情的盼望。《诗论》两简关于《杜》篇论析 ,深入指出了走出宗族者失去兄弟间的怡怡之乐所产生的幽怨情绪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逐渐松动而造成社会巨变的景况  相似文献   

18.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作为战国写本,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新材料。本文重点探讨《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对论及言行关系的简文加以解析,并指出《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的三个方面:主张言不过行,要求少言慎言,并强调慎言与“仁”的关联。在战国竹书本与传世文献相对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窥见儒家思想的传承性与复杂性,同时能够对《论语》等传世文献的成书、流传以及儒家思想的演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晁福林 《文史哲》2005,(2):26-33
上博简《诗论》第21号简简文认为不可以称赞《诗·大车》篇表露的那种“嚣”的道德精神状态。原因在于“嚣”的状态不符合恰当的“度”。我们可以通过简文从一个侧面看出孔子的情爱观念。鼓励大胆追求爱情与提倡男女情爱应掌握一定的“度”,要符合“礼”,这构成了孔子情爱观的两个基点。本简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通过对《湛露》篇的分析,说明对于《大车》一篇不可称赞的原因所在。这种独特的解诗方式,展现了孔子启发弟子深入思考问题的匠心。  相似文献   

20.
对孔子提出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两千年来多有误读。尤其是当它与另一个经典命题“《关雎》,后妃之德也”相对接时,由于系统杂糅与框架混乱,便在三个方面引发尖锐的冲突:毛诗内在的冲突;毛诗与三家诗的冲突;孔子诗说与传统诗经学的冲突。对孔子的这个经典论断,不能从诗义的角度,只能从乐章的角度去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