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消费社会也随之产生,为市场经济与信息化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新的发展契机。信息化将传统社会存在的相对实体性、物态的方式,刚性的、稳态的社会形态,已经转变为趋向以非实体的、虚拟的方式存在,其社会形态是柔性的、易变的。信息化以全新的模式对传统社会的存在形态和消费观念进行清扫,为消费社会的来临铺平了道路。同时,都市依托其规模巨大的人口与空间,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与服务体系,发达的交通与信息,政策服务系统所形成的都市文化模式,为市场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提升创造了一切可能的现实条件。市场经济与信息化技术成为都市消费社会发生的必不可少的机制性因素,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社会的成熟与否。  相似文献   

2.
信息消费的创新性特质体现在:信息消费本质上是符号信息的社会流动,它适应了今天社会复杂的“互动”要求,赋予了社会控制新的意义;信息消费是一个信息认知、选择、重组的过程,当它成为一种社会主要的消费形式时,就会将社会带入一个持续学习、创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消费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机器对人的异化、生产对消费的异化,信息消费中的符号互动的特质,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着原有生产和营销的运作模式,也创造了市场中生产与消费良性循环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扩张,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消费越来越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年来, 手机短信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很多人用手机仅仅是为了发送、接受短信。本文以手机短信的消费为分析对象,把手机短信消 费看作一种特有的文化消费现象,揭示手机消费现象背后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4.
论消费制度的本质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从社会再生产过程分析消费制度的本质与功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消费制度是产生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消费关系相对应,本质反映这一过程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方面的客观经济范畴.消费制度是满足人的需要、适应稀缺世界的一种形式,是消费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信息和行为规范,是消费关系走向实践和操作层面的具体形态.消费制度的功能有五个方面:提供消费规范,提供刺激,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确保人权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协调及防止和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鼠标轻触的那一刻我们就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了,在与世界相连的同时,每个人的信息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留在了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数据库像鹰眼般无时无刻监视着网络世界的一切,并快速形成一个由信息技术完成消费控制、由消费行为建构符号意义的社会。以网络购物为切入点,以福柯的话语理论及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符号学原理为基础,分析网络消费中全景监狱的权力阶层与话语体系,以期通过调查数据最终阐释消费社会对个体消费意识的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和信息消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将大数据很好地应用于信息消费发展成为热门话题。从大数据与信息消费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得出大数据是信息消费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然后从主客体方面分析大数据对信息消费的影响;进而结合实例,分析大数据在信息消费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出大数据在信息消费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我国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江苏省的信息消费水平,无论是政府信息消费、产业信息消费还是居民信息消费,都与本省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当,其因主要在于信息服务供给的综合创新力度不足和信息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以信息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江苏省首先要引导信息消费热点,推进信息产品融合创新;其次要鼓励商业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再次要依托信息技术优势领域,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基础产业;最后要实现电子商务重点突破,发展有基础支撑的潜力领域。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的兴起意味着商品消费在社会结构松动、适配和稳固的周期转换中成为一个撬动点。根据区分性和总体性两个研究路径,消费文化可分为区分性消费文化和总体性消费文化。数据库里的消费文化是对消费文化的总体性探索,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数据库里商品消费的备案性;数据库里消费主体的变体性;数据库里消费信息的泄露。总体性消费文化塑造文化共同体,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与消费形态的跃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固有的技术特性;而社会属性是指其所具备的与社会环境相匹配的特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力,由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生活工具是消费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互联网这一巨型生活工具的出现必然导致网络消费的兴起,并将以提高人类消费形态的信息含量为杠杆,将社会生活推进到网络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将人类推向了一个物质发达的社会。工业技术的革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人类的消费逐渐趋于奢侈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的扩大具有盲目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批判视角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马克思由此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当代消费群体的各种不当消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伴随而来的奢侈消费、享乐消费、符号消费盛行,导致一些错误的消费价值取向产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因此,推动异化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型尤为重要。生态消费是促进社会的生态化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适度消费、有限消费、低碳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需求性消费,需要政府的“引导力”、企业的“推动力”、社会媒体的“宣传力”、社会公众的“内在动力”等合力而行,共同构建生态消费社会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和低碳消费是在批判消费主义、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时常用的四个概念,这些概念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致使它们的辨识性不高,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分析这四个概念的背景和定义,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且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等概念有因自身词义限制带来的先天不足,"可持续消费"经进一步完善后可以科学全面地反映合理消费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已经从物品消费转变为符号消费、图像消费。消费是一种操纵符号的行为,人们对符号的追求是无穷的。要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变成符号、图像。人们通过符号建立差异,通过符号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不仅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伦理现象。消费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在消费社会,消费行为与消费的自然本质开始发生背离,造成了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探索消费异化的原因,确认合理的消费原则,引导人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消费合理性的研究,是对发展合理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农业文明消费观念与挥霍型工业文明消费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当今工业文明消费观念崇尚的高物质消费与高品质生活并不成正比。高品质生活由满足健康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积极向上的精神消费和良好的环境消费三方面构成。单纯追求高物质消费不仅不会获得高品质生活,反而会扭曲和破坏构成高品质生活的其他两个方面——精神消费和环境消费,同时也减少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使人更无暇享受生活。单纯追求高物质消费,使当今人类面临生存困境,这一严峻现实迫使我们对当今工业文明消费方式——异化消费进行评价与规范。人类物种生命的延续,是消费合理性的最高评价标准。在地球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节约型消费是实现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消费,是合理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消费模式的变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距 ,出现了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的现象 ,给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该模式既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在我国推行此消费模式 ,需要积极宣传可持续消费观 ,提高公众的可持续消费意识 ;建立新的消费价值观 ;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 ,研究和开发更多的可持续性产品 ;健全各种法律、制度和体系 ;正确引导消费者进行“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16.
探究消费升级与消费不平等问题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HIP 2013年和CHIP 2018年数据,结合近乎理想需求系统(AIDS)模型等实证考察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与消费不平等状况。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等收入及以下群体的消费处于升级状态;消费不平等呈现下降趋势,且主要源于高弹性商品消费不平等的下降。G·Fields分解结果表明,持久性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且对高弹性商品支出不平等和城镇地区消费不平等的贡献更大,暂时性收入差距对消费不平等的贡献度也相对较高;城乡差距、教育差距和家庭规模差异对于消费不平等同样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度。因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教育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降低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消费生态化呈现五大趋向:"合度"——适量消费,"合宜"——绿色消费,"合道"——文明消费,"合味"——多元消费,"合是"——本真消费。而大学生中所存在的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当消费行为与这种趋向背道而驰,这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健全、社会认同、信仰构建等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而,大学应当以消费生态化的趋向来引领和指导大学生的消费,要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合理的消费文化,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使之形成适应消费生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18.
生态视野下消费时代的文学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消费时代的产生对物质环境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对当前社会下文学消费和商品消费的比较,指出解决精神上的污染问题比治理环境污染更为迫切。开发精神资源、提倡文学消费以代替过度的商品消费,将是帮助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一条要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研究之概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是当代中国学术界讨论较多且有分歧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经过检索与 分析,按所提取的一些基本标志及其学术内在联系客观地梳理、归纳出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是讨论文化消费问题,另一条是讨论消费文化问题。并重点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化消费 与消费文化讨论(1985—2000年)的学 术成就与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其发展规律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