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发展途径,是民族教育研究面临的新课题。确立现代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民族人才的必由之路;创建特色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模式,是培养实用型民族人才的根本途径;建构法制高校民族预科教育体制,是培养大规模合格民族人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民族预科教育研究——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党针对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西南民族大学在预科教育中采取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加强思政建设;加强学生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因材施教等方法.将"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预科"作为宗旨,以"团结、奋进、进取"作为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尽管学校预科学院不断采取措施,不断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但由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存在问题的特殊性,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预科教育教学而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加快中央民族大学的预科教育改革与发展 ,既是适应民族教育发展的要求 ,也是教育创新之举。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措施是 :以发展为动力 ,坚持教育创新 ;提高预科教育质量 ,增强对预科教育扶持的力度 ;进行结构调整 ,按照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规模、要求和目标 ,把少数民族预科办成国内知名的民族教育形式 ;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建立一支创新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4.
就如何实现高校民族预科语文课程民族性这一问题,以凉山高校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民族预科为例,针对彝汉双语“一 类模式”,联系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地域性、民族特色以及语文教学实际,从增加民族文学经典、融入民族文学史、加强民族语 写作三个方面,初步探讨语文课程民族性的实现路径,以有助于实现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基础知识扎实、民族文化自信的合格 预科学生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民族团结和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要手段.西南民族大学在开展预科教育工作中,充分针对预科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创新,从而使预科教育管理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既强调管理,更突出教育,既要求形式,更注重效果,为民族预科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校民族预科教育二十多年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比较了先后六种民族预科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劣 ,着重介绍了后三种办学模式的经验和体会 ,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可能遇到的难题 ,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预科教育切实可行的措施 ,确保办学规模、质量的同步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必须进行的汉语教育。民族预科教育评价,就是指对民族预科教育各方面指标的评价。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评价,按其主体和教育目的来设计,主要应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办学水平的评价、预科学生评价、预科教师评价、预科教学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重庆市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探讨了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意义、教材和教学方式等问题。民族预科学生对以上各项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表现出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主张民族文化被平等对待、教育和传承,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都需要为民族预科学生开设好民族文化课以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 ,是提高民族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关键与重要标志。因此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从我区民族预科教育发展概况和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入手 ,着重对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预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 ,并阐述了进一步深化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预科教育的基本定位、基本属性及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预科教育是在教育领域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表现,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民族预科教育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预备性和过渡性以及民族预科学生心理的复杂性等特点。民族预科教育理论目前还相当薄弱,实践呼唤着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的系统开展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民族教育面临坚守文化特色与融入主流社会的两难选择 ,而现代教育多元化改革为实现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契机 ,壮族优秀文化需要融入现代壮族教育体系中 ,才能焕发新生活力 ,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 ,都具备接受壮族传统文化的广阔路径 ,应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体制等环节 ,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推动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对接合流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少数民族的外语专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然而却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开创了外语教育的先河。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民族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存在问题为题,论述了由于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义务教育状况、知识阅历、外语基础、智力开发、能力发展等都大大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然而,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已经向边疆人民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因此,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外语人才迫在眉睫。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求外语教育者们在茫茫的原野上开辟出一条适于少数民族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些民族地区民族特征淡薄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亚民族地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解决一些学术和现实问题有重大的意义.以重庆"亚民族地区"为例,探讨其经济发展道路与教育发展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归结起来,"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以下思路:加强"亚民族教育"研究、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形式多样化、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加强"亚民族地区"特殊民族教育立法等.  相似文献   

14.
成达师范学校南迁桂林之后,调查回民户口、编译回民小学课本;积极宣传抗日、投身救亡运动;创办成达附属小学,实施新式回民教育,促进回民成人教育、妇女教育;关注战时民众教育,实施“岩洞教育”。有力地支持了抗战,推动了民国时期桂林回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是引发国家及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各国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而教育,特别是民族观教育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民族观教育,需要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将民族观教育与国家教育、新文化载体、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民族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促进人的全...  相似文献   

16.
清代早中期鄂伦春族的教育福利模式呈现为“贵族权利”型,局限于进入八旗的鄂伦春子弟,其根基在于鼓励、管控、培养统治阶级同盟者的需要。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教育福利模式呈现为“平民扶助型”,面向全体鄂伦春子弟提供接受教育所必需的扶助,其根基在于抚绥、管控鄂伦春族民众的需要。新中国以来鄂伦春族的教育福利模式呈现为“民族优惠型”,面向作为少数民族的鄂伦春子弟提供优惠性的教育福利,其根基在于贯彻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大学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对于个体的完善、大学的发展、民族的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人文教育日渐萎顿的现状,我们必须强调大学人文教育。要真正塑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性灵,人文教育必须返归传统文化经典。面对新媒体时代经典阅读的多样化形态,大学人文教育应当选择一种正确而恰当的经典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高校教师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新时代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多维并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以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室为依托构建育人组织协同、以课程育人为重点创建育人路径协同和以少数民族专兼职辅导员为主力搭建育人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19.
从 2 0世纪初开始 ,清朝教育制度发生了极大变化 ,出现了近代教育的萌芽。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蒙古族近代学校教育的艰苦实践和探索也走上新的道路。蒙古族学堂教育是新教育思想的产物 ,虽然同旧的官学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它打破封闭的传统教育 ,提倡开放的近代教育 ,由此教育种类和等级开始多样化、多层次化 ,出现普通教育、留学生教育和内地求学等形式。在学堂教育中 ,各种语言教育模式是同时并存的 ,这些模式经过分化和重组后 ,出现向汉语和蒙古语两个单语教育模式或蒙古语汉语双语教育模式集中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满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中处处蕴含着生态保护精神.满族先人把道德关怀赋予自然万物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观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对自然万物具有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我价值”和“生存权利”的认可和尊重.尤其是萨满教传统信仰,通过神话和仪式等形式,密切了满族先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情感联系,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探究满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深厚环保底蕴,对大力推进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