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社会发展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将不同村落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民工的作用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村落的农民工,对其流出地--村落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结论.文章以陕西石门村为个案,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农民工对村落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石门村这样的传统村落,农民工的务工经历对于村落的经济影响非常明显,而在其他方面,如村落社会结构、习俗、农业生产等都不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凝结着本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其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龙山县捞车村和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探讨了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在发展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经验。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树立整体保护理念,注重自然生态、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多样化的开发原则,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培养地方精英;村民是村落的"活力"源泉,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村落发展,重建地域自信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体现,而民族地区村落的自治问题,关系到农牧区和谐社区与集体的构建,农牧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享有,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本文从民族地区村落自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人手,就新时期如何推进村落自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源地的后乐村为个案,考察了建国50年来村落商业经济变迁的历史过程,并根据其呈现的"地方性知识",对一系列传统的现代化理论观点作出了反思.指出村落商业在农村现代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村落场域拥有形成和发展商业的内源力,村落的现代化进程遵循着特殊的发展轨迹,测评村落现代化水平应有自身的特殊指标.  相似文献   

5.
从对土家族地区村落文化与生育和教育的互动展开分析看,传统村落文化与落后的生育观、教育观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是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应抓住外来文化因子注入的良好契机,将农村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和教育等作为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来抓,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村落文化资本化为视阈,探讨湖北民族地区的村落文化建设。认为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必须实现区类文化资源的“全面掌控,集中开发,重点扶持,组合特色,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宁夏张村为案例点,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了回族村落农民如何在寻求变迁的同时维系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研究发现,传统回族村落农民通过多元化的生计策略以追求"赶社会"的梦想,他们与政府结成伙伴关系,通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妇女积极投入生产,促成了政府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快速发展和持续运行,形成了新的生计模式。农民与政府共享相同的发展价值,共同构建了村庄的变迁与发展,传统和现代不再是完全的对立,而是互相渗透的糅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宗族村落都有其特定的节日,人们在各自的节日里相互邀请,形成了一种村落间相互"交换"节日的传统。在这类现象中,宗族起到核心作用,它联结着祭祀与婚制。节日将宗族、村落纳入到社会关系网络内。维系节日存在的因素主要包括:宗族组织、宗教信仰及外婚制度。节日系特定群体宗族身份的标识,是维持不同群体间相互边界的基础;节日里的信仰实践从宗族整个村落层面实现了各自内部的整合;外婚制度则是村落间节日交换的基础,节日里村民间的互动既增进了亲戚间的情感,也密切了村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11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 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Excel的数据处理工具,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探讨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凝聚分布,形成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两个高密度区.外在因素方面,山区带来的空间阻隔效应、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分别是维持传统村落生存和导致传统村落消亡的主导因素;内在因素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选址、演变和延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散居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学和人类学上的一个概念,既可以从民族的概念范畴去定义,也可以从族群的概念范畴去定义。然而,由于我国民族问题与政治法律的一体性,基于现有的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去解析散居少数民族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散居少数民族具有民族、族群和政策制度3个方面的特征,据此可以将散居少数民族定义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选择以散居方式生产生活、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它既包括那些居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外的族群,也包括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的社会变迁,是由原来集中在村落共同体中的经济、行政和日常生活的功能按照不同的原理不断分化的过程。从日本土库地区来看,市町村主要承担行政服务功能,农协主要行使经济服务功能,村落则是居民日常生活单位。就山西赤桥村而言,自治单位的功能严重分化不足,理论上的村落自治体,应该是集政治、经济、生活功能于一体的,而事实上,村落组织各项功能急剧蜕化,根本无从完成上述功能的整合,于是出现了由"村庄自治"变成了"村庄不治"的无序状态。按照现代社会功能分化原理,重新整合村落社区的功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对甘肃、广西两个少数民族杂居村落民族关系现状进行考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民族关系存在着差异,但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随着经济、文化、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的不断加强,必然会使民族之间加速相互融合,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战乱、逃荒等原因,甘肃临夏、和政、临潭等县的一部分汉族人,"逃难"到甘肃洮河流域的许多藏族村落,而对这部分汉族移民的生活状况,学术界却很少给予关注。文章以洮河流域卓尼藏族村落GL村为研究个案,对其村落中八户汉族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了深入调查,从根文化意义的角度梳理并分析这部分作为异乡、异族在藏族村落里遇到的各种适应性困惑,以期为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移民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微观的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体现家园生息图景与艺术审美价值的物质文化载体,承延着中华民族文明生生不息的审美愿景;是孕育传统文化价值、民族精神、审美理想的文化“母体”,体现着生态伦理、家园图景、艺术观照等精神价值图式的景观画卷。选取湖湘地区传统村落作为主要研究案例,揭示审美价值的物化表征形式和文化表达路径,继而总结传统村落审美价值的共通性。研究发现:传统村落的审美价值以满足生存居住为首要特性,以生命价值活力愿景、生产聚落家园形态、艺术审美观照为主要特征,以农业手工艺文明、家园聚落共同意识与生息生态图景为鲜明特性。汲取传统村落审美价值,可促进现代和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村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村落经济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村落经济在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才得到真正发展。目前,湖南村落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村落经济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落经营方式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户以种植业为主;村落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村落经济发展越来越超出村落范围。发展湖南村落经济需要政府有所为,做好规划、引导、支持、保护等工作,各级政府应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6.
在对经济制度变迁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的动力产生的原因、来源和作用方式。1)基于民族文化形成的民族集体认知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的一般动力,通过一般动力的作用,可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性的经济制度,这些秩序化的经济规则有助于降低民族经济活动不稳定性预期,但因为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之间本身充满了矛盾和张力,这一作用过程没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外部适应性。2)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技术)存量增加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创新动力,但受民族文化结构中人文和科技的结构性失衡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在创新选择中对知识(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定与把握有所不足,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受民族文化自我创新驱动的作用不明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制度创新多数属于"搭便车"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由重庆师范大学邓正琦教授、李碧宏副教授撰写的专著<区域经济联动与整合研究--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为例>,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渝鄂湘黔跨省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与经济力量整合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跨省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与整合的佳作.该书由理论篇、综合篇和专题篇构成,它不仅系统构建了区域经济联动与整合的研究框架,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扩展了跨省交界民族地区经济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该专著具有如下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保障始终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而散居少数民族立法工作又是我国整个民族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的意义,指出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探求完善散居少数民族立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遍布着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民族文化所形成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大量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传统村落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局面。文章以云南省滇中地区的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对村落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和原因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传承、法规建立和村落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面临快速消失困境下的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利用对策及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 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毛泽东的民族思想,也为民族地区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 邓小平的民族经济思想,认为,邓小平的民族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把经济建设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逐步实现各 民族共同繁荣,是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否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是判断我们民族政策和 民族工作是否正确的标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强调国家的帮助和 发达地区的支援,必须加大大批民族干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