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构建的哲学基础与实现路径的认定,关系着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条件的判断.具体说来,是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实践基础上谈和谐,还是认为今天和谐的开始与发展需要对过去的历史成功作某种否定?正是基于这样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笔者主张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选择要从矛盾论预定到发展自身的逻辑,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从"发展的红利"到"效率的函数",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要导入经济演化理论和实践架构理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形成了"三个代表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以及"西部开发论"等理论创新。深入探讨江泽民科学诠释和谐社会及其经济制度基础的历史背景与实践主题、理论维度与基本内容以及主要历史经验,这无论是对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还是对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更新了发展理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理论,明晰了实践诠释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第一要义、基本出发点、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性、内涵、理论渊源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学术理论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并形成了专题研究特色.但研究过程还存在理论抽象研究强于实证研究、经济决定论色彩偏重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和谐社会研究,应当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把宏观领域的研究与微观尺度的研究结合起来,加强实证研究,突出定量研究,并根据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进程适时地拓宽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不同,它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态,社会和谐则是这种理想模态的外在表现;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社会公正,体现为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公平的关系,它以公有制为前提和制度基础,离开这一点谈和谐社会是不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奠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探索从虚拟向现实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研究是一门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思想解放的宏观历史进程,以深入研究经济变革中的一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观为理论重点,以彰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创新优势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实践目标的学问。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我们应在和谐观的指导下,在生态系统中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平等观与价值观,科学认识二者的关系,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上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中国对自身社会问题与世界全球问题的全新治理思路和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和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吸收和继承了人类文明中有关和谐社会的先进成果,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智慧与成熟的高度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的高度总结。和谐社会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世界和中国现实发展提出的创...  相似文献   

11.
"何谓幸福?"以及"幸福何以实现?"是萦绕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问题,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身处空前变革的崭新时代,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重新认识幸福的本质,把握幸福的时代特征,赋予幸福"社会幸福"和"和谐幸福"的新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和谐社会建立的理论核心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结构性课题,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诚信的社会;公正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基本特征;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两大规范系统——诚信和公正,需要法律来支撑。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和学术界近年来对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意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谐社会的概念及内涵,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及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构建路径与关键点等。对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和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心理学出发,这三方面的工作除了物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努力能够被个体准确感知和把握.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包括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对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研究以及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解决和处理好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法律特征可概括为法治、公正、稳定和权威。司法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应当是实现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是实现社会真正和谐以及司法公正的必然选择;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体制条件;较高的司法人员综合素质和合理的司法机关内部审判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条件。以公正促和谐,既要以先进理念引领司法实践、以程序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更要以实体裁判公正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和谐社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即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要符合辩证法,革命战争时期,需要强调斗争思维,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则需要强调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离不开理论指导。这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既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鉴西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分配正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实现和谐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但分配正义是实现和谐制度安排的本质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最后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实现路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完成执政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社会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文章主要从法治的视角来系统论证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从我国当前法治的制度现状、法治的功能以及中西国家治理的历史比较三个方面来分析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性的.其次,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在于,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所追求的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等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和谐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党的十六届四全会以来,学界对邓小平理论中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历史贡献与理论意义等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