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1992年以后欧洲人拥有了一种双重公民身份,一个是传统的国家公民身份,一个是超国家的公民身份,这是世界政治领域的一种新现象.欧洲公民身份的建立超越了由民族国家定义的传统的政治概念框架.欧盟双重公民身份局面的出现,对民族国家的国籍政策、社会和移民政策提出了诸多挑战.欧洲公民身份还面临权利与认同发展的不平衡、对第三国国民的排斥以及缺少统一的司法保护体系等诸多问题.长期来看这种双重公民身份将存在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同时欧盟也有可能发展出一种多层的公民身份结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身份是连结个体与民族国家的制度性纽带,体现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互惠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以民族国家作为参照系的公民身份越来越受到侵蚀。全球化不仅外在地削弱了公民身份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制度性关联,而且还内在地给个体的自我认同机制造成了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构想。多元公民身份超越民族国家的视界,建立一个包括亚国家、国家和超国家层级在内的公民身份体系,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空间和认同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要讨论了加拿大土著居民的历史背景之后,审视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出台的关于土著居民的教育政策,而这一时期正是加拿大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起初,加拿大联邦政府试图通过为土著学生建立独立的教育机构将其同化,后来试图通过公民身份认同来达到民族融合的目的.后者给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团结、稳定构成了不利的因素.文中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土著居民发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以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提出多元文化教育应当在公民身份性和民族性之间保持某种张力和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将其从狭隘的民族情绪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围绕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这一问题,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维系论"、"切割论"和"匹配论"."维系论"在公民身份与文化认同之间建立起单线对应的关系;"匹配论"区分了两种公民身份和两种国家认同,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双线匹配的关系;"切割论"则主张彻底割裂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政治制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人类认识的特性、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以及国际移民等要素的检视表明,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模糊和动态匹配的关系;通过对阶级属性、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等国家认同的形成性因素的考察表明,公民的国家认同还表现在阶级认同、差异性认同、超国家认同和亚国家认同等方面;通过对人类认识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分析则显示,国家认同实际上是公民"理性地建构"与社会"结构性制约"双向互动的产物.由此可见,上述三种观点并不全面,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和"双向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推广,文化多元主义的不断兴起,世界霸权体系的去中心化和政治分裂的碎片化,多民族国家出现了诸如多元文化认同、多元价值认同、多元政治认同和多元身份认同等多样化认同形式,导致多民族国家面临严峻的国家认同危机,这主要缘于异质文化的互斥、民族认同的强化、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国家构建的滞后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族国家产物的跨界民族,对于民族国家边界的形成与边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的建构既是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基本方略。在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建构过程中,政治法律、文化心理与公民文化途径被普遍采用。在全球化背景下跨界民族成员的公民身份面临着族性张扬、参与困境与权益维护等挑战。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往往由多个民族构成。公民在通过政治制度建构其国家认同的同时,还要抽离出族众的身份,以文化性的姿态维系本族群中的民族认同。因此,现代民族国家认同本身便包含着文化与政治的双重属性:族众对同胞——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公民对身份——政治共同体的认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认同的重构,必须(1)整合文化价值与公民身份,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与国家制度的理性服从,将公众政治价值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内化成固有的政治信仰与心态;(2)健全政治价值系统与制度文明,实现政治价值社会化过程,确立公民对国家的政治忠诚;(3)拓展政治动员能力、社会组织能力以及公共服务能力,从而优化国家治理的结构与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双重价值目标,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必须从以国家认同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以公民身份意识为核心的公民主体意识教育,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个向度加以展开。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公民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公民教育的机制保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公民教育外部环境,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传统为背景,考察了其高校公民教育在多元与认同之间追求成为"加拿大人"的理想;通过对加拿大高校公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研究,试图揭示加拿大高校在多元文化与多元化的公民观中如何寻求国家认同、公民认同,为我国高校公民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藏区共同精神家园是生活在藏区的各民族在中华一体多元文化认同和以公民身份对统一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对藏区社会凝聚以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是藏区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阵地。教育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为藏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平等,通过培养干部、培养民众正确的宗教观等对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身份经历种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多元文化政策的推行,在共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基础上才趋于独立和成熟.民族认同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是澳大利亚走向开放的、民主的、成熟的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公民身份是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描述,尤其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是一个建构性的历史概念,其建构受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由于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和观点不同,导致对公民身份权责关系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公民身份。但要明确的是,我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并不能等同于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政党应当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形成面向全体公民的、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在多元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建构中的途径主要包括:在国家层面,充分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身份的制度设计的导向作用;在社会层面,社会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引导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公民身份建构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在公民层面,主要从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两方面的教育着手,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处于国家中心之外、疆域之内、跨国界而居的跨界民族是国家疆域治理的特殊对象。在国家建设过程中通过政治法律、文化心理、公民文化等途径构建跨界民族成员的公民身份时,边疆社会落后、文化心理联系薄弱、现代政治文明缺乏等状况导致了跨界民族成员政治法律公民身份与公民合法权益未能匹配的客观现实,并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身份选择困境与国家认同问题。跨界民族成员政治法律公民身份与事实公民权益的匹配当是实现国家边疆治理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是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统一体.当代西方民族国家教育中也同时体现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两种潮流.西方各民族国家在教育上既有适应全球化的趋同化、国际性的趋向,又有表现其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特殊性和民族化;既有以援助和合作为目的的国际教育交往,也有以赢利为目的的国际教育贸易;既有培养胸怀全球、尊重异族文化的"全球公民"的宏伟设想,也有塑造胸怀祖国、认同本民族文化的"民族国家公民"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6.
美国音乐剧《演艺船》在加拿大多伦多上演引发了一场加拿大黑人质疑犹太权势的黑人权力运动,并由此引发了黑人对自己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质询。《演艺船》事件折射出加拿大黑人盲目追随美国激进黑人的足迹,试图建立一个标志黑人非洲文化的社会,将黑人与犹太人的民族关系定义为受害者与霸权者的关系。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两个少数族裔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深层次地揭示出多元文化主义的双重效应,也凸显出在多元主义文化下如何防止民族分裂和身份危机依然是加拿大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时空结构在互联网中面临挑战,以英语文化为主的全球化得以加速扩张,文化自觉、自信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等民族与主权思想的呼声渐涨,大学英语的中国文化身份教育也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和行为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关联;大学生的身份认同虽然没有发生整体危机,但认知和行为明显脱节,给身份的稳定性带来较大不安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澳大利亚民族认同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身份经历种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多元文化政策的推行,在共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基础上才趋于独立和成熟。民族认同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是澳大利亚走向开放的、民主的、成熟的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民族对国家总体认同度较高,同时也存在全球化带来的多元认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政策执行中的效果以及社会快速变革中的心理调适等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各民族的文化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惠及民生;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国家认同合法性基础;重视历史和文化在促进国家认同中的纽带作用;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的凝聚力;树立中国形象,扩大国际合作,反对分裂势力等促进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