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已取得一些进展 ,要进一步推动跨国并购的发展 ,必须进行战略规划 ,即以并购主体的确定、目标市场的选择、并购方式的选择、融资渠道的选择、并购整合策略的选择等作为并购战略实施的要点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探讨各要点的具体实施措施 ,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瑞士事坦格集团为例,对我国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并购的动机、能力、目标公司选择、公司匹配等四大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主要是由于市场战略路线、品牌影响力提升、低价资产出现以及法律允许和放松管制等原因促成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需要具备决策、人力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在选择目标公司时要统筹考虑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战略目标、目标企业发展潜力及协同效应的发挥与客观环境优劣等因素;而公司匹配主要通过经营协同效应和文化协同效应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购是企业通过市场快速获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而创造更多经济利润的一种资本运营战略。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思路,即以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为背景,全面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战略资源、核心能力的状态以及未来培育和扩散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并购模式,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扩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为并购公司选择有效的并购战略从而提高并购活动创值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企业在具体选择并购模式时,首先要识别现有的竞争能力;其次,对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战略资源进行识别、利用和获取;第三步对现处的行业和目标行业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已越来越频繁。企业并购前要加强对目标企业财务的考核与分析,全面分析并购利弊,控制并购风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要加强会计处理和资本运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争取以最小的并购成本获得最大的并购收益。在企业并购完成后要加强对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监督与管理,确保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目前有些企业盲目并购的现状 ,提出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实力、行业特点、市场潜力等选择正确的并购方式 ,同时比较分析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和并购三种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三板企业不断扩容,成为上市公司并购的重要标的选择池,加上新三板企业估值处于下行区间,资本市场掀起一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热潮.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但在并购过程中频频出现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情形.本文结合当前资本市场典型的并购案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通过深入剖析现有制度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及不足,借鉴美国OTCBB市场的相关经验,构建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过程中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日益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跨国并购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跨国并购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好目标企业、避免控制权的丧失和加强并购后的组织管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并购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企业产权变动交易方式。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强强联合,并以其为并购主体是推动企业组织创新与功能完善,加强资源有效配置与健康运作的重要保证。无疑,实现强强联合已成为当前企业并购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呈现出并购金额不断扩大、并购行业更加广泛、单项并购标的额趋于上升等特点。中外企业在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并购战略、并购主客体、并购的主导行业、并购的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企业在今后的跨国并购中必须转变并购战略,重塑并购主体,多采用现金支付手段,充分发挥国际中介机构作用,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说明企业兼并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并购企业中,对产业上下游生产要素系统进行整合的主要作用:能提高整个生产要素系统的反应速度与服务水平、生产要素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调性,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起到精简组织,提高效率。提出了并购中行业上下游生产要素的优化与整合策略:供应链的整合,竞争者关系的优化,顾客关系的整合,与社会关系的整合,加快整个生产要素系统的反应速度,以实现并购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公司并购中主并公司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关联矩阵法进行选优模型设计,选择出与本公司协同效应最大的目标公司作为并购对象。首次发现目标公司的时间概率服从指数分布。目标公司通过全面衡量自身竞争地位以决定是否参与并购。并购博弈中目标公司可以在三种可行行动中择其一,并产生不同的支付结果。对主并公司而言,目标公司直接接受时,其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2.
美国预托证券(ADR)自1927年创立以来,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在美国资本市场筹资的重要金融工具.ADR在筹资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对监管的要求较宽松,发行成本及时间较少;受企业规模、信誉等的限制较小,且可获得永久性的发展基金;可直接进入美国市场,流通性较好.我国企业试行ADR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企业,并做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作,完善国内证券市场,促进中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Vertinsky的绿色认证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扩充.假设有形质量的生产成本与产品的无形质量(环境友好性)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结论,如果两厂商可自由选择产品的环境质量认证水平,则总质量高的产品的环境质量水平也高.如果两厂商必须通过政府规定的环境质量认证,则产品总质量高的厂商选择通过高质量的环境认证,而产品总质量低的厂商选择通过低质量的环境认证.与帕累托最优时相比,厂商自由选择环境认证水平时产品的环境质量相对低下.但在两个厂商都通过认证的前提下,不能确定单一水平认证和两个水平认证究竞谁更优.  相似文献   

14.
在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中,大型的跨国并购主要都是水平并购,而日益增多的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也大多是水平并购。可以证明,在开放条件下,并购者通过并购进入市场,如果可供选择的市场进入模式的成本足够高,那么这种并购就是有利可图的。然而,市场进入成本和并购的盈利可能之间并不是一种单调的关系。这个结论与经济活动的实践是相吻合的,跨国并购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生,是基于跨国公司判断并购后有盈利可能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论冗余资源与扭转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扭转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争议,即"紧缩是否是成功扭转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文章认为,对于处于衰退困境中的企业而言,选择何种扭转战略来拯救自己的命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企业所拥有的冗余资源的类型与数量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为冗余资源的存在增强了企业在衰退困境中的适应能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扭转战略选择权,降低了衰退对企业的冲击程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扭转战略选择,决定了企业在扭转过程中是否必须要经历"紧缩"阶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方法,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设计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模式,并提出在加强信息库建设和各行业客户资源共享等方面推荐该审计模式的应用。研究结果对会计事务所控制审计风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有技术许可的研究都聚焦于向非关联企业进行许可,而忽视了大量的许可是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的这一现象。将许可企业的技术结构和许可技术的特征引入许可对象选择后发现:第一,许可企业的技术深度对选择关联企业作为许可对象有积极影响,技术广度对选择关联企业作为许可对象有消极影响;第二,许可技术的成熟度强化了技术广度与选择关联企业间的消极关系,但对技术深度与选择关联企业间的积极关系没有显著影响;第三,许可技术的数量弱化了技术深度与选择关联企业间的积极关系,但对技术广度与选择关联企业间的消极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1999~2003年间沪、深两市发生的699起股权转让超过5%的并购事件为有效样本事件,利用生产函数计算出公司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不同并购活动对产出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整体上看,公司股权转让后产出效率得到提高,但对长期产出效率改善缺乏持续性;混合并购使股权转让公司的效率提高,而横向和纵向并购却降低了目标公司的效率。另外,研究还表明,在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下,公司的产出效率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甘肃牧区发展主导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牧区不仅是一个畜牧业大区,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其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至关重要。甘肃牧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必须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以草地生态牧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同质性的产业分布空间非均衡(中心-外围)仅具有量化“一维性”,即加总的产业份额差异; 但在企业异质性条件下则具有“量”和“质”的“二重性”,即产业份额与生产效率耦合。产业分布轨迹在一维空间中以中心(高梯度)向外围(低梯度)的“单向迁移”为主,但在二重空间中则呈现出中心低效率企业向外围、外围高效率企业向中心的“双向迁移”特征。除传统集聚或分散力外,异质性企业的竞争和选择行为是二重空间构建的“第四”动力,而异质性劳动投入、组织外部经济、贸易成本和异质性偏好或需求则是影响企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企业异质性的产业空间分类可能会扩大地区间平均生产效率差异和地区发展差距,故要求产业空间布局政策和发展战略更为精细化、差别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