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首先讨论了凸多边形对图形的外裁剪和内裁剪,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任意多边形对图形的裁剪问题,通过编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岩土工程信息可视化的支撑技术.并针对岩土体的信息模拟问题,描述了用八又树表示土体的方法.以及实现三维图形显示和消除隐藏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根据水轮机结构特点,开发了模块化、人机对话式的三维水轮机流场可视化系统。对固定导叶、活动导叶、蜗壳、转轮及尾水管五大部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存储格式、数据处理系统、功能模块、用户界面和图形编辑系统。系统管理采用命令文件树结构的设计方法,使开发和使用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水轮机流场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对水轮机各过流部件的流场特性、效率特性、空蚀特性及水流稳定性的图形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一几何定理的演化,导出三个定理,从而将图形的性质从三角形拓广到具有正等角中心的一般多边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地理课件中地理图形的绘制与获取的途径与方法.用Power Point的绘图工具所提供的绘图功能绘制地理图形是基本的方法.利用Power Point的自选图形,经适当的颜色、填充、阴影、三维效果、旋转、翻转等处理,可以制作出各种地理图形.利用地理数据和图表功能能够制作地理图表.特殊字体符号和艺术字功能也可以用来绘制地理图形.许多矢量图形软件、专业绘图工具都可用来绘制和处理地理图形.从网上和图库软件中也可获得地理图形.  相似文献   

6.
裁剪是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至今,用任意多边形区域的裁剪已有许多算法来解决.但是这些算法都是用在图形生成之前进行处理,而本文介绍的算法是在Auto-CAD系统下,对已成生的图形进行任意多边形区域的自动剪裁.裁剪掉的图线放在一个实体选择集中,可依图形处理要求,对其进行删除或者改变成虚线.  相似文献   

7.
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VRML)相结合,提出了基于VRML的建筑小区建设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理论方法。从建模思路、方法、仿真框架等方面介绍了可视化仿真原理,应用建模技术,实现了建筑小区三维数字建模;确定了仿真参数,实现了建筑小区建设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及优化,并结合三维图形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输出,为建筑小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Weiler-Atherton的算法思想 ,通过裁剪图形有效边界相交的出入性 ,设计一种算法对任意多边形实行快速有效的内、外裁剪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三视图理解 ,实现了由等厚基元体组成的组合体的三视图理解 .这一理解过程包括组合体三维模型的建立 ;闭环的提取 ;等厚基元体的形成 ;实际基元体的形成及三维结构的形成 .整个系统采用了类似于专家系统的结构 ,利用了人理解三视图的知识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组合体的三视图中提取出了具有三维信息的基元体 ,并由基元体形成了组合体的三维结构 .并将这一结果用立体图形的投影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数控机床的外型结构、实际加工特点以及仿真动画形式,综合分析并应用了几种三维建模方法,以Windows XP为开发平台,以开放式图形开发库OpenGL及Visual C++6.0软件为开发工具,建立了数控加工教学平台中的几何模型和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新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化和社会经济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技术革命加速推动人类经济活动向多元经济空间拓展,数字治理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智治性是数字治理驱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可以从规划编制、城市大脑、城市群安全防控、中心城市决策体系、中小城市场景开发等方面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数据驱动创新、打造高品质数字社会等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 2011-2019 年 31 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影响,并检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在该过程中的传导作用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创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将通过遮掩效应在其中产生传导作用。人力资本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影响,可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构建、金融资源配置、外部条件改善等方面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与路径,选取中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熵值法和DEA方法对数字经济指数及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SUR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对技术推动型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分别通过增进技术进步和提升技术效率提升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产业化可以通过产业数字化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培育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应加快构建服务数字化转型、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自主创新数字技术和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共享,促进中国技术进步以及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经营决策以及生产体系; 加强数字信息保护和数字环境治理,建立健全产业数字化的信息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科技赋能的数字金融正在不断催生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宏观地区创业乃至微观家庭创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2018年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可以发现:(1)数字金融促进了地区创业,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维度,两者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健性;(2)数字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城镇化率低、政府干预程度低和物质资本高的省份;(3)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超过某个阈值后,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4)数字金融促进地区创业的直接原因是它促进了家庭创业。  相似文献   

15.
平台经济的出现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依托于社区化、模块化生产的无边界性的虚拟集聚,产业分工也呈现出与工业经济完全迥异的模式。基于此,使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演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共聚的内在机理,以及数字经济通过放大区域比较优势影响专业化分工进而赋能产业共聚的作用机制。以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共聚的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产业共聚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产业共聚,专业化分工是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共聚的主要传导途径;(2)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于产业协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数字经济对二三产业的空间共聚促进作用更强,更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研究贡献在于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共聚的相关研究,为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利用莫尔拓扑波(moire topography)原理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制成的分析系的原理和组成及其在颜面三维形态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2—2021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和 DEA-Tobit 两步法,综合评价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效率损失原因,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建议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打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协同发展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和地区,设计差异化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利用2012-2018年数字创意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使用GMM动态面板方法,从融资约束视角实证检验了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投资增长;企业创新投资活动普遍存在外部融资约束,金融错配的提高会加剧企业创新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和地区市场化程度分析可知,金融错配对创新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加剧作用对于非国有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数字创意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两个维度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从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入手,定性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Bootstrap检验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减小了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缩小东部地区的省际差异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差异水平越大的地区,数字经济缩小省际差异或者城乡差距的效果就越好;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化在数字经济减少省际差异的过程中呈现双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减少城乡差异的过程中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尽管数字贸易这一新兴贸易形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这种公共品却呈“赤字”状态。从需求角度看,数字贸易迅猛发展所产生分歧与争端的加剧及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客观推动,增加了对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需求;从供给角度看,WTO半缺位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供给,多边贸易协定的竞争化及碎片化,使得数字贸易治理的供给相对需求而言,处于“赤字”状态,这源于全球数字贸易大国在相关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且无法达成共识。应对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赤字”,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法律制度,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数字贸易治理,管控、协调好与主要数字贸易大国的矛盾与分歧,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