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习惯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哈萨克族习惯法便是其中之一。清代对哈萨克族的治理沿用了中央王朝历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因俗施治”的统治策略。这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即保持了浓郁的草原游牧气息,同时也注入了中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容,它不仅丰富了哈萨克族的习惯法,另外也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就奚族族源及奚族与契丹族“异种同类”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似求教于同志们。 关于奚族族源 奚族又称库莫奚。史书记载奚族族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东胡或鲜卑宇文部,一说源于匈奴。 主张源于东胡鲜卑宇文部说者,如《魏书·库莫奚传》:“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字文 相似文献
6.
7.
鄂伦春民族中至今残存着大量对动物崇拜的仪式、禁忌、风俗、习惯、传说、故事和歌谣等等,在其中占有中心地位的是对熊的崇拜。1986年在黑龙江省塔河县采集到一则称为《古落一仁》的传说,详细记录了鄂伦春人猎到熊以后食熊肉的一套仪式:过去,鄂伦春人要是打到黑熊,就从当腰切开,分成两半。前半部给男的吃,后半部给女的吃。女的要是吃了前半部的肉,当年就得被熊吃掉。……猎人吃完黑熊的肉后,供上骨头,再把所有“乌力楞”的人都叫来,分成两伙,一伙男的,一伙女的,冲骨头跪着,由打到黑熊的这家主人分给跪着的每人—块肉。吃完后再用准备好的柳树条的叶子包好熊的脑袋骨,交给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开始“古落一仁”。这个人一手拿着熊的脑袋骨,另一手拿着叉子,叉上桦树皮,点着后用来熏熊脑骨。人们开始唱“古 相似文献
8.
一、我一直确信古代日本人,并不是作为纯粹的日本人而存在的,它是虾夷族及其他原住民与赫哲族及其他通古斯系部族的渡来民,通过多层杂婚才形成的。一般认为一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大陆和日本列岛是陆地相连的。大陆的人类、动物自由往来于日本列岛。这也可以由旧石器类及其它出土品(原始人骨骸、长毛象化石、骨器)为证。即使是在冰河时代之后的古代,这种往来继续进行。我曾在黑龙江沿岸发现细石刃、细石刃核及其它石器(赫哲族石器类),与日本各地出土的石器同种同形,从中也能窥知虾夷族的族源。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族源考——以中国、日本、朝鲜史料为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世纪末,大祚荣“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①,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渤海国。后经略二百余年,遂以“海东盛国”之名,称誉东亚。近年,有关渤海国之研究,颇热于日本、韩国、朝鲜及俄罗斯诸国。然论及渤海国族源问题却多有异议。择其要者,大致有... 相似文献
10.
北方狩猎文化的精萃──《鄂伦春族文学》问世汪玲玢《鄂伦春族文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七·五”国家重点课题,由徐昌翰、隋书今、庞玉田历时五载,数易其稿,蔚然成书。北方文艺出版社在鄂伦春族欢庆定居40周年之际出版此... 相似文献
11.
12.
日本学者在20世纪30-40年代对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所进行的民族学调查虽然以纯学术研究相标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实质却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而服务的。这一结果的形成源自于日本民族学遗传自欧洲人类学中殖民霸权思想的痼疾,在对外侵略扩张的环境下得以恶性膨胀、畸形发育,导致日本的民族学研究迎合了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统治的需求,最终酿成了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郑安立,朝鲜儒林人士,清未来华,民国初加入中国籍,从事过教育、矿业、排日活动、东北朝鲜人独立自治及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不同地域的官方高层张作霖、孙中山等也曾有过接触.他思想活跃,行迹与活动遍布中、日、韩三国.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都有其活动踪影.从其不同时期的重要活动可以看到,朝鲜移民中的儒林人士在华心路历程及朝鲜移民国家认同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匈奴,这个曾经称雄大漠并与中原王朝对峙数百年的游牧汗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它的早期历史却是一团迷雾。元魏(拓跋)、蒙古这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都曾留下自己悠远的世系传说;丁零、突厥、契丹、女真、满族等都有自己民族起源或帝王始祖诞育的传说。唯独匈奴,它在头曼以前“世传不可得两次”①,关于民族起源和帝王始祖诞育的传说也无明文记载。至今关于匈奴的族源族属,也还是众说纷坛。但历史还是给我们透露了一些有关信息:与中原的“真龙天子”不一样,匈奴帝王乃系“日种”。这或许能为我们研究匈奴民族的族… 相似文献
16.
契丹族的父权制和私有制确立之同时,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无法抗拒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对它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独立性和职能之增长。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组织无法代替的。核心家庭居多,直系家庭次之,复合家庭较少,当是畜牧业为主导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只要该主导地位不变,则三种类型家庭比重尽管有所增减,但顺序大体不改。游牧生产不断推动已婚儿子从父母家庭中析离,夫妻结合并非象汉人那样牢固,又人口非正常死亡机会较多,基此家庭稳定性远不如中原人。家庭关系随着社会进步和转型而发生微妙变化:丈夫权威加大,妻子独立意识相应减少;家庭向心力增长;嫡庶界线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7.
18.
19.
印度东北地区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以种族众多而著名。各个种族集团在不同时期先后进入这一地区,最早的是尼格利陀人,相继而来的有雅利安人和蒙古人。长时期来,各种族间互相融合,体质有了某种变化。印度东北地区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因为没有进行民族识别,有多少民族还不清楚,目前知道的族称大大小小有数十个之多。这些民族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物质文化和风俗习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历史科学。特别应当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