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就是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和动力来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动力来源等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和创新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党三代领导人对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劳动者”,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最终发展到“科教兴国”战略国策的确立三次飞跃。这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与认识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技术观,客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技思想与指导方针。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科技思想的灵魂,科技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科技思想的核心,科教兴国战略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科技思想的结晶。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科技思想的指引下,不仅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将“正在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为战略指导思想 ,再升华为理论观点 ,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点 ,也是其一大特点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 ,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共同选择。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总结我国现代化历程的经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是由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第二代领导集体确定,第三代领导集体又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的.三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不断探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战略重点等.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关系.他们的共同探索,构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思想.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新的征程。60年来,四代领导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吸收国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别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思想,即: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思想;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思想;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思想;胡锦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新的征程。60年来,四代领导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吸收国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别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思想,即: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思想;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思想;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思想;胡锦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代领导人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在中国面临着严俊的国内外挑战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启动了我国现代化的历史巨轮;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富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使我国走向了快速发展之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世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下,为科技发展作的合理定位。虽然几代领导集体科技发展战略思想阐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阐述内容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指出,生产力水平低下是我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要展现优越性,首先就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三个有利于"原则,提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政策思想;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体制上的障碍;强调"先富带动后富"和对外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策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农村改革的历程,同时也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作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选择。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均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产力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演进的过程,同时生产力的跃升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变革的驱动。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它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质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依靠关键技术实现生产力质态跃升发展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既实现了对生产力三要素的创新发展,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空间生产方面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就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借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说明了生产力与创新的深层关联逻辑,为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澄清了理论前提。就现实层面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深化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向度,为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上述分析,新时代要进一步优化科创体制机制,以创新理论和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经济空间,同时要制定面向新技术革命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社会主义竞争优势和前瞻规划布局为新质生产力开掘新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四个新论断,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 社会 现 代化 进 程的 深入 ,以 创造 、积 累 、传播 文 化专 业知 识 、生产 精 神产 品,促进 科 学技 术转 化为 现 实强 大 生产 力的中 国 知识 分子 ,已经 完成 由 附属 阶层 向 工人 阶级 最 重要 组成 部 分的 角色 转 变。 中国 的 知识 分 子已 经成 为党 的 阶级 基 础中 的中坚 力 量;是 提高 工 人阶 级 整体 素质 、促 进工 人 阶级 进步 与 发展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是 推进 我 国先 进社 会 生产 力、先进 文 化发 展的重 要 力量 ;作 为先 进生 产 力的 载体 已 经成 为推 进 中国 现代 化 的主 力军 。  相似文献   

16.
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围绕生产力要素这一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充分的论证,指明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一百余年前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于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的核心议题,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偏离最终导致了失败,但却为后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作为又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实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获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首次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而且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与社会主义模式,使处于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发展阶段的边疆少数民族社会一步跨越了多个社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使发展程度各异的少数民族社会摆脱历史所造成的脱胎差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跳跃式发展,怎样选择适合各民族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实践与探索内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社会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合作、民族平等繁荣的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与探索。这些实践与探索的丰富成果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各要素,且各要素之间必须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开发和利用科学技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外,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所具有渗透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功能,发挥着一种无形但持续而长久的作用,因而必须加强对其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给出全面周详、令人满意的解释 ,而是运用社会现代化理论和政府与政党理论 ,结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主要历史作用作宏观的分析 ,试图在研究的方法、思路和视角等方面给人以启发。本文的结论是 ,中国共产党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新政治格局 ,通过对现代化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推进方式的探索与选择 ,开启、主导和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审时度势 ,结合时代特点 ,提出了继续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确立了全面、整体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观 ,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