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阅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的《密西根中国研究集刊》第31期《中华民国的经济(1912—1949)》(作者:Albert Feuerwerher),见到一张表(载原书第90页),移译如下:(译注:原文所根据的中西文原始材料以及论述性文字,因限于篇幅,从略。) 相似文献
3.
为维护主权信用健康,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财政赤字和公债发行均应受到宪法控制。首先,宪法应当分别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种类作出明确限定。其次,宪法应当对公债用途予以明确界定,严格杜绝利用公债支应日常公共财政。再次,各类公债的发行总量要由宪法予以限制。最后,各类公债的最长期限也要由宪法控制,以保障代际人权和维护代际公正。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发行公债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筹集战时军费,继续发行了大量国内公债。但是,由于大量公债向银行抵押,银行又以此作为准备金发行大量通货,从而使战时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币值不断降低,直至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5.
6.
与近代中国的大多数地方政府一样,浙江省政府为扩充军备、弥补行政费用之不足和筹措建设经费,曾发行了大量地方公债并呈现出以下特点这些公债的70%被用于军政费用,但发行办法逐渐由粗疏而趋于周密,公债利率逐年减低.近代浙江省公债的发行史为当今地方公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息借商款和昭信股票发行之后,清廷本已衰微的政府债信更加缺失。此后,清廷不再轻言"公债发行"。但辛亥革命爆发导致破落的政府财政更加陷入绝境,使清廷无暇顾及所谓的"舆论反对"、"政府债信缺失",再次发行国内公债——"爱国公债"。从理论上讲,"爱国公债"发行社会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因有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现代信用条件也更为具备。但此时风雨飘摇中的清朝政府债信已经荡然无存,普通商民对此公债几乎没有什么认购。清朝统治结束后,该项公债由袁世凯政府接续办理。 相似文献
8.
9.
一、发行吉林省地方建设公债的益处 第一 ,缓解地方政府想搞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而苦于缺乏资金的难题。国内外的无数事实都证明 ,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必须唱主角 ,哪怕社会基础设施是由企业来经营的。因为在“市场失灵”和企业投资“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 ,主业企业即使有钱它宁可投入到其它方面 ,也不会投入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究其原因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大、工期长、回收期更长所致 ,但其本质原因还是产权不明晰 ,因为社会和企业都认为 ,社会基础设施是公益设施理应由国家来建。其实不然 ,绝大多数的社会基础设施有其公…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中央苏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伟大尝试.在此期间,为缓解苏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严峻形势,支持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苏区政府先后三次发行公债.这三次公债的发行,对稳定苏区财政,支援革命战争,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行地方公债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筹集建设资金、增强财政能力的普遍做法。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还只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尚未应用于实践。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公债较高的信誉度、收益回报率和较强的认购能力,以及地方借款的存在都为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可能性。鉴于此,本文将在我国地方公债发行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地方公债发行的可行性,并提出我国地方公债发行制度的具体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旧中国钢铁工业从1889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共有六十年的历史。我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创建于1889年,创办人张之洞,厂址设于湖北汉阳大别山下,建有百吨炼铁炉二座,8吨贝色麻炼钢炉二座,小马丁炉一座,附设机器厂、铸铁厂等,1894年6月1日开工化炼。由于马鞍山之煤灰磺并重,不合炼焦之用,以致未能炼得合用生铁一吨;向英国购置的贝色麻炼钢炉与大冶矿石性质不合,所炼之钢含磷过多,容易脆裂,不宜作钢轨之用。此时清政府已耗银五百数十万两,无力再筹措改建经费,乃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大官僚买办盛宣怀接办。铁厂官督商办后,为了解决燃料和钢的质量问题,决定改采江西萍乡煤矿和扩建钢厂,股本银不足,借外资兴工,1907年钢厂全部告成,开始出钢8,538吨。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为远东第一流的钢铁企业,其钢铁年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生铁为97,513吨,钢为42,635吨。 相似文献
15.
16.
美孚石油公司进入并拓展旧中国市场的方式并未固守一种模式,而是既使用了西方式的层级管理体系,又利用了中国传统的关系网。美孚石油公司在旧中国的营销活动先后经历了四种方式,即由洋行代销、叶澄衷独家代理、买办经销、管理层级结构及经销商制度。对这一个案进行研究,有利于认识欧美跨国公司在旧中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特征,它的产生既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结果,又是加速各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它对加强区域经贸集团内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利弊共存。从积极的影响看 ,能使发展中国家吸引更多的外资 ,加速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扩大对外贸易等。从消极影响看 ,经济全球化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破坏了生态环境 ,对此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债负担及其结构分析王云骏,李克对于公共债务的持续增长,不单在我国,就是在西方经济学界也有不少人认为,奉行这种赤字财政政策不仅会给后代带来沉重的包袱,而且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点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至于这种观念是否成立,我们不想简单地下结论,希... 相似文献
20.
旧中国的教会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亚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2)
教会大学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过程相适应。教会学校的建立,首先是在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由启蒙式的小学,发展成中学、大学,大学又由不分系到分系、分学院;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创办的,也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教会合办的,有外国资本家参与,乃至和外国一些大学建立联系,接受外国大学学位及送往外国留学的。从教会大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半殖民地教育系统形成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