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后”大学生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目前已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并不比“80后”大学生差;关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目前还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应对方式、自我同一性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未来的研究中,在研究内容上应更多关注“90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不同类别“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研究方法上应整合使用访谈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等方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和元分析等技术,并积极开展纵向追踪研究;在教育建议上,则应将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三二一”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心理健康教育范围不断增加,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提出三结合、二培训、一争取的“三二一”模式,科学、有效保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中医心理学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心理“治未病”思想、中医心理“整体观念”、中医心理“阴阳”辩证理论、中医心理“养心”方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成果,对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三项心理健康指标(智力、创造力和人格)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初步阐明参与、未参与“体育超市”模式选课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超市”模式选课对当代大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没有明显影响,而对人格等心理健康指标有显著性影响。“体育超市”模式在大学生体育选课中全面开展是一种科学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成立于1996年,承担着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及科研任务。按照学校“一体两翼”办学特色的建设要求。积极从事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心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现主持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大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建设力度。已建设有“323”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心理测试实验室,依托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中心拥有先进完备的心理测评及相关心理调适设备,积极对全校师生开展各种心理服务。中心的宗旨是:“爱心、理解、尊重、接纳”。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全面发掘大学生内心的心理金矿。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通过开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电话热线咨询、心理素质训练和开放心理阅览室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本着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挖掘学生的创造力的理念,于1996年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学会和大学生创造学会。大学生心理学会以“为健康者更健康,心理困惑者能得到及时帮助”为宗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公演、大学生心理互助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学生创造学会以“宣传创造理念,提高大学生创造力”为宗旨,开展了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两大社团的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学会2004年获全国优秀社团称号。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在省内率先开展了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明确提出了“三创新”和“五结合”的新时期高校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品学兼优”的学生心理疾患同样严重,作者分析了“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的种种表现,呼吁重视对优秀学生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深入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采用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对6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各年级大学生位居前3名的应对方式均为“筹划行动”、“接受”与“主动克制”;4年中,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F=2.498, P=0.000), 但并未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积极;“情绪宣泄”和“求助宗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均具显著的消极影响, “停滞放弃”则对人际敏感性、抑郁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消极影响(P值均小于0.05)。大学生的不良应对方式值得关注, 应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社交焦虑、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引导大学生采用“合理化”、“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注意避免自责,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深入阐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内涵;运用心理量表测评、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和充实改进后,最终形成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三相融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大学生对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同时对710名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交往等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度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应对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部分因子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网络进校园、进宿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同时,上网聊天与网络游戏等基本成了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致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网络成瘾症”、“网络孤独者”等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分析,找出应对的措施,行之有效地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具有浓重哲学内蕴的牛顿力学三大运动定律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启示,可借鉴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的三个环节,即“立志”、“修身”和“崇尚仁爱”出发,引导学生建立自强不息、厚德栽物的完善人格及心理品质。同时,心理教育中三个环节之间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也印证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之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文化性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影响女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依赖心理、情绪化、意志薄弱、爱情至上、成就动机低、创造性不强等。作为高校来讲,应采取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开设“女性学”课程等措施来引导广大女大学生走向成功、成才,以充分挖掘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2年中南大学1500名大学生以及2005年湖南省高校230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对健美操选项课教学设计了一套健心运动处方,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美操选项课对心理健康影响自评调查表”对健美操选项班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实践中注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对改善和均衡发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合格大学生具有显著的绩效效果。在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健心运动处方是改善当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健康”新理念出发,分析了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素质的关系,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的日益激烈社会竞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探索新途径,寻求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打破以往只关注“问题学生”的局限,将学习辅导、人格辅导、职业辅导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这项工作日臻完善和成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析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本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运用“16PF”、“SCL-90”等测量工具,分层抽取439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一年级学生检出率最高,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学生,富裕家庭学生优于贫困家庭学生;略呈现群体人格特征,不同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部分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良好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既要关注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程贯穿大学四年,可以采取“三段推进、五步体验式”教育方法,进行差异性、发展性和积极性教育。第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大学生自我认知、适应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第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大学生人际冲突应对能力、恋爱问题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第三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大学生应对挫折、缓解压力和减轻焦虑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老子之“和”是一整体系统,“冲气”、“相和”、“和光”、“至和”等是这一系统的发展状态。由于“和”系统充满了辩证思维,因此通过具体内容与形式的现代阐释,对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对构建其本土化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标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心理健康标准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不仅使我们看出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等心理健康标准的局限性,而且有利于更深入地分析解决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必然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个性应成为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新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