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问题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本科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同样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责任。政治导向和价值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与丰富的政治价值内涵,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逻辑,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架构、教学思路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设计则为实现融入提供了足够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重要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目前,“纲要”课的实践教学在表现形式、安全问题和具体设计环节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转变观念,采取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实践环节、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等措施,逐步提高“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孙琳  刘金锁 《南方论刊》2022,(5):89-90+9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是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推动“七一”重要讲话“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应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进“七一”讲话系统进教材、灵活进课堂、深入进头脑,培养能够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专题教学是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山西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课时少、大课堂教学、专任教师不足等问题更是迫切需要采用专题教学,以便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专题设置要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关注学术前沿,每个专题内在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解答学生关心的现实和热点问题,直面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观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卢诚 《南方论刊》2009,(5):95-96,94
本文首先客观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大困惑”:教材内容的“三大重复”,徒增授课难度;受教育者的疏离与偏见,影响教育效果的实现;教学时数少与内容繁杂的困惑。其次重点回答了破解“三大困惑”路径:处理好与中学历史课、《概论》课等衔接与提升;讲清学习《纲要》的重要性,破解受教育者的疏离与偏见;开展研究性专题教学,破解教学内容多与授课时数少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经验,并指出这一系列创新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芳  黎海燕 《南方论刊》2013,(7):104-105,8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担负着从历史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其话语主导功能,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实现四个方面的结合,即理论与史实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性与情感相结合、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深受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离不开与世界历史的结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背景分析、阶级分析和事件分析与世界历史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深度、分析问题的力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单纯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发展和大学生的个性需求,要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天津高校开展"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可以挖掘本校独特的校史资源;同时实践教学还要关注时事热点,加强对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近现代历史给中国人民提出的严峻任务,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进步的主线,而且至今仍是鼓舞和教育人民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必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线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授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展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行之有效,教学管理部门和实施教学的部门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完善实践教学的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持续不断,却较少从学生不同专业的视角来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经过细致统计分析,对“纲要”课教学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从教学方式到内容呈明显多样化特点,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应采用系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环节向课外实践研究环节延展,从系统论角度将教学过程凝练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课题研究以及综合“考评”,每一环节都承担着基于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马建军  周玉 《理论界》2013,(5):59-6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使大学生从历史根源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但是告别革命论却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着釜底抽薪的消解作用。《纲要》教学必须对之予以正面回应,深刻揭示其实质、危害。以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中国崛起的必然趋势,服务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职责所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中坚力量,必须秉持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聚焦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瞄准国内外学术发展前沿的神圣使命,发挥高校学术交流频繁、学科领域广泛、人才荟萃、学科齐全等优势,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政课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主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服务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陈慧文 《南方论刊》2014,(4):107-108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本文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阐述如何增强教学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争议问题指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进行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问题日益突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应以1949年为界,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以后为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40-1911年为第一阶段,1912-1949年为第二阶段;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应当定在2006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争议问题,广泛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革命与改良是当今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往研究存在绝对肯定近代改良,否定近代革命;抑或过分强调革命积极性,而有意削减改良合理性的偏颇和缺陷。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教师应对中国近代革命与改良所处之两难境地,以及二者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客观承认二者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改良道路失败命运在于当时社会场景所限,而民主革命情势日趋成熟,与改良相较更具号召与吸引力。近代中国人民在改良与革命之间进行了艰难抉择,最终选择革命方式并于具体实践继续艰辛探索,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一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它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历史知识的基础。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理解"纲要"课的性质和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才能使"纲要"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应坚持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解放思想的原则,努力探索各种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纲要"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