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中叶以来,物理主义逐渐成为哲学界的主流观点。有学者指出,物理主义之所以兴起,是因为物理因果闭合性原则被广泛接受。简单来讲,该原则是指“如果一个物理事件的发生是有原因的,那么它一定具有充足的物理原因。”关于该原则,大卫·帕皮纽给出了一个经验论证,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该论证实际上是通过解释还原主义来为物理因果闭合性辩护。然而,解释还原主义并不能真的支持物理因果闭合性,因此,物理因果闭合性并非一个可靠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能力假说对知识论证的反驳在认识论层面解决了现象意识引发的问题,但是它并没有在本体论上对现象意识进行物理主义说明。这一点使能力假说代表的先天物理主义立场遭到后天物理主义的质疑。刘易斯同一论是一种心物类型同一与功能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它基于因果功能角色解释现象意识与相应的物理状态之间的同一关系。刘易斯同一论不仅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演绎推理,而且能够对现象意识的物理主义还原提供合理有效的本体论理论基础,从而解决先天物理主义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中的“当代形态”是物理主义,虽然它已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主流,但其心物同一论结论,没有给自由意志留下任何空间,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各种物理主义理论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即因果论证的逻辑归宿。实际上这一论证的三个前提,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原则、心理因果有效性原则和非系统的过度决定原则,均是似是而非的命题。挽救意识独特性的方式不是完善物理主义的因果论证,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革新,推动物理主义向新唯物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主义的思潮下,人们更倾向于将心身之间关系问题纳入到自然主义的研究视角,持着一种自然主义的本体论。而戴维森的心身随附性观点的发展既可以为物理主义服务,同时也可能会滑入到二元论的深渊,其心身随附性的观点只是体现了心物之间的协变性关系,并没有形而上学的依赖性,无法保证其物理主义的本体论前提。金在权通过重新诠释随附性概念,重新利用因果排除论证和帕皮诺的物理因果闭合论证,他认为,随附性单向蕴含物理因果闭合原则,物理因果闭合原则又蕴含着物理主义,所以随附性必然化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激进行为主义、类型同一论和逻辑行为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这三种类型还原主义的驳杂内容的去伪存真,福多提炼出个例同一论的合理思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其个例物理主义的本体论基础。为了将意向性纳入到个例物理主义的框架之内,福多借助于计算机隐喻,以句法结构为中介,将意向过程视为形式化的符号的操作过程,从而实现了意向性与个例物理主义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认为存在不能被还原为物理学的特殊科学的观点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被大多数科学哲学家所接受。对于这一观点的形成,福多在"特殊科学"一文中的多重可实现论证可谓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福多认为他的多重可实现论证一劳永逸地拒斥了特殊科学的可还原性,表明了特殊科学有着自主性。然而,福多的论证是成问题的,并不能得出他想要的结论。如果接受福多所提倡的物理主义,那么必然得到特殊科学原则上可被还原的结果,虽然如此,特殊科学仍然可以在认识论的意义上保持其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物理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心身关系问题上,还原的物理主义太强了,非还原的物理主义作为物理主义似乎又不够强。在理论的层次,取消主义、工具主义和意向实在论对"心的理论"的讨论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却也各自存在严重的问题。物理主义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清关于心的性质的许多问题,但是它能够将我们对心和"心的理论"的认识带到多远还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8.
戴维森的非法则性一元论极大地复兴了当代心灵哲学对心灵因果性的讨论,关于其心灵因果效力的争论持续至今。在众多批评者中,金在权对其副现象实质的指责最具有代表性。通过考察非法则性一元论下心灵事件和属性发生因果作用的机制,及其可能的摆脱副现象指责的方式,可以局部阐清这一复杂的争论。戴维森实际上难以应对金在权的批评,并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后者。  相似文献   

9.
心身问题背后的根本症结是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一方面,西方近现代科学强调的机械决定论要求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从而使自由意志无法作为一个真实的因素插入神经、肌肉等物理世界因果作用的链条之中,另一方面,道德、责任之可能又要求我们保留一种真实、而不仅是随附性的自由意志,这就构成了心身问题的两难处境。非决定论是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但量子论等思想只是强调了主观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预测性,未能提供客观世界的、本体论意义上的非决定性。突现论中的下向因果则提供了一个突破决定论的可能,而自由意志也只能限定于认识及利用规律或必然。  相似文献   

10.
心身问题背后的根本症结是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一方面,西方近现代科学强调的机械决定论要求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从而使自由意志无法作为一个真实的因素插入神经、肌肉等物理世界因果作用的链条之中,另一方面,道德、责任之可能又要求我们保留一种真实、而不仅是随附性的自由意志,这就构成了心身问题的两难处境.非决定论是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但量子论等思想只是强调了主观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预测性,未能提供客观世界的、本体论意义上的非决定性.突现论中的下向因果则提供了一个突破决定论的可能,而自由意志也只能限定于认识及利用规律或必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体性质有着自身的历史规定性。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资本在中国大地上自生成之初就具备整体主义范式的目的因。在特殊的历史运动过程中,社会主义资本以一种“人民财富动力学”的方式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壮大的历史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资本流通的场域,“双轨制”的存在使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具备了社会总意志的属性。资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属性需要运用情景还原的方式从中国三个历史阶段的工业史、货币史、交换史、交往史中找到具体的内容支撑。  相似文献   

12.
可想象性论证与后天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面临可想象性论证对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命题的挑战时,一种突出的策略是借用克里普克关于后天必然性的论述,然后辩论说物理主义命题中包含了一种独立于我们认知想象的、形而上学的必然性.本文介绍讨论了这种类型的论证并指出它们都不能为所谓的"形而上学必然性"提供合理的依据.可想象性论证对物理主义的挑战依然存在,对这一论证的探讨涉及一些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诉诸先进神经科学的道德增强技术可以直接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平,但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自由意志、自主性、同一性等伦理问题的思考。面对道德增强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由意志这一问题,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展开了争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人是否在道德增强前后保持了身份与自我的连续性,即论证道德增强会不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通过对叙事认同理论的解释与分析表明,适当的知情同意程序可以使道德主体积极地融入叙事身份的被动变化中,从而维护人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4.
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在如何刻画物理属性上陷入了亨普尔难题。困境源于要么依赖于当前的物理学来刻画物理属性使得物理主义必然为假,要么依赖于未来的物理学从而导致物理主义空洞地为真。亨普尔难题的一个心理学、认识论根源就在于科学的物理学总是深受民间物理学制约,难以摆脱民间物理学错误的概念框架,从而导致物理主义在借助科学物理学来定义物理属性上始终都是不完备的。通过破除这种错误的概念框架,进行一场物理概念革命,才有可能合理地解决亨普尔难题。  相似文献   

15.
数据主义代表着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社会思潮,是人类意识形态上的数据化变革。数据主义的生成逻辑是文化、技术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古至今根植于人类内心对神秘未知力量的崇拜本性是数据主义生成的文化基石;大数据技术在信息维度上建构的“数据世界”是数据主义生成的技术动因;后真相社会导致盲目崇拜、物性依赖的双重遮蔽环境是数据主义生成的肥沃土壤。而数据主义的思想实质包含了从本体到实践的思想溯源。在本体论层面,数据主义是“万物皆数”思想的现代化发展;在认识论层面,数据主义是一种经验主义思想的回归;在价值观层面,数据主义者奉行“数据解决一切”的工具理性至上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数据主义是一种饱含欺骗性意识形态的技治主义幻想;在思想实践上,数据主义是计算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路径。数据主义的出现向人类主体性地位发起了挑战,为挽救失落的人文,数据主义应走向“技术人文主义”。技术人文主义下的一切“人-技”共生关系都是人类自我存在的新维度,一切数据自由终将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围绕现象意识展开了一系列讨论,知识论证试图证明有关现象意识的事实是非物理的现象事实,而物理事实和知识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完整描述的物理主义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以下论证揭示了知识论证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困境:经验现象或感质本身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关于经验现象的知识不能通过物理知识获得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能力假说直接反驳了知识论证是合理可行的,否定了现象事实和现象知识具有独立的本体论地位,指出主体在意识经验中获得了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主流知识论者认为,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知道,怀疑主义假设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主义直觉。诉诸怀疑主义直觉是怀疑主义论证的普遍形式。然而,实验哲学对斑马案例直觉和缸中之脑假设直觉的研究表明,怀疑主义直觉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怀疑主义直觉的多样性不仅对怀疑主义直觉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质疑与挑战,我们提出了尝试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主流知识论者认为,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知道,怀疑主义假设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主义直觉。诉诸怀疑主义直觉是怀疑主义论证的普遍形式。然而,实验哲学对斑马案例直觉和缸中之脑假设直觉的研究表明,怀疑主义直觉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怀疑主义直觉的多样性不仅对怀疑主义直觉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质疑与挑战,我们提出了尝试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由金在权、戴维森等人提出的随附性范畴虽然规避了强还原论的缺陷,在心物关系的众多理论中貌似一种更为高明的解释,然而不仅其阐述和论证粗糙、模糊,并且也没有真正揭示心灵的本质和实在所指。探索意识的本质首先要符合脑科学研究的经验实证,也要从哲学高度对各种心身关系理论进行整合,统一认知构架。  相似文献   

20.
对主体意识的高度重视,是孟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孟子从战国时代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了人的力量,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新的论证,否定了天的主宰性。他强调主体的独立性,把彼岸世界的道德理想置于此岸世界的现实生活中,从对心性的重新透视中把儒学从伦常主义转向个体主义,从而使儒学以其特有的入世精神和对个体意志的充分肯定,成为百家争鸣中的显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