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表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的一条逻辑主线。“人民至上”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点,分析了党和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互促共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调整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人民至上”的实践价值愈加凸显。对“全体人民”的深层关照和全面解析,对美好生活内涵的深度开发,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逻辑的科学认知和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品格和优秀精神品质,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使命重任等方面。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彰显出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坚定站稳党性立场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的系统特征。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必将为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民主国家,任何执政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政党目标,都必须把合法性作为政治运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其执政合法地位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切实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价值观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宗旨及天然的文化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造传统社会价值观阶段;二是探索社会主义价值性阶段;三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阶段;四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阶段。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价值观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及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从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人民至上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百年来,党的人民至上观的话语体系与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人民至上观的发展谱系;在新征程上,秉承党的人民至上观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江山论”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原创性话语表达,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丰富了人民主体论的新时代内涵、彰显了“伟大梦想”的人民价值取向,还阐明了“初心”与“中心”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人民至上立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的阐发,为解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阐述式、融合式和推动式创新,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执政话语体系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即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民主新路和党的自我革命。毛泽东揭示了第一个答案提出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背景,并使党完成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转变,为提出第二个答案作了重要准备。第二个答案的提出,也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背景。“两个答案”统一于党的初心使命、党的长期执政伟大实践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中。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要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就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答案”,并厘清二者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维系好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必然选择。坚持“三个不动摇”与践行“六个坚持”相统一,还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和发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玉城  张振 《学术界》2023,(4):104-115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政治命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主动与战略清醒的政党品格,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探索通往文明与政党双重意义上“可大可久之政治”的行动路径。“大党独有难题”生成于由政党组织建设问题、政党执掌国家政权问题与政党联系社会问题所构成的政党政治“基本域”,具体表现为“大党”规模治理难题、长期执政难题与代表性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大党独有难题”主要表现为空间维度上面临多重规模因素的叠加压力,时间维度上呈现为复杂状态下的长期执政,政党之“政”维度上需调节“部分”“整体”的互契张力,政党之“治”维度上则要实现超大规模政党的严格治理。破解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原则、价值、组织、制度等维度建构“四大治道”,即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遵循,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价值引领,以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为组织保证,以坚持推进党和国家制度建设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作出了深刻阐释。从人民监督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在价值上,“两个答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契合;在实践上,“两个答案”坚持党从革命与建设实践到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统一;在功能上,“两个答案”坚持外部监督和内在自觉的高度互补;在方法论上,“两个答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两个答案”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思考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结晶。  相似文献   

11.
资料信息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最近,《人民论坛》杂志社与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京联合召开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主执政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者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概括,是党的执政理论的精髓。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其中,民主执政是关键。所谓民主执政,就是按照民主原则和民主程序行使权力,“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民主执政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必由之路。因此,应把民主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来抓。与会者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对西方政治文明要进行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加快理论建设与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造就了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及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开拓性精神,成为党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方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就必须要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领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本领担当;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能力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与领导能力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为根本原则,树立现代化的治理理念,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持续完善自身建设。为了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与领导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密切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新形态的形成。这一理论把价值表述与科学方法相统一 ,系统总结了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观建设方面的新规律、新问题 ,是党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有机统一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突出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对推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用哲学思维进行深入考量,把握其理论和实践根据、基本原则和辩证法是解决问题之关键。坚持从理论深度上把握意识形态建设极端重要性的定位要求,从时代高度上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方向,从目标向度上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实践指向与系统观念四大原则,掌握好“一元”与“多样”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凝聚”与“引领”相统一“、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辩证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整体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动文化强国和文化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新形态的形成。这一理论把价值表述与科学方法相统一 ,系统总结了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观建设方面的新规律、新问题 ,是党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有机统一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突出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的战略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执导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创新问题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原则,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同中国共产党执政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避免执政党组织国家行政化的原则,坚持对权力有所约束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党的现代化:提升执政能力的根本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理论界》2006,2(10):15-17
政党现代化是现代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领导国家现代化的执政党,其自身的现代化不仅在本质要求上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相统一,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要求,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