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临床专业技能,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整合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强调学生依据案主的偏好和实际情况,收集不同的证据,探索不同的应对方式,从而实现了社会工作教学范式的转型。证据为本实践教学的实现需要在课程设计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课程评估等方面发生转换。虽然学界对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存在两种批评的声音:全盘否定和批判性审视,但其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能否被称为一门科学和一种职业?它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功能是什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以下理论阐释和科学定位: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科学/理论属于反思理论,有别于常规的科学理论。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性专业性”成为构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主自决原则,意味着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为受助者排忧解难时,要尊重案主自主决定的权利,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过去由于信息、教育等资源的匮乏,受助者自决能力较弱,如今的社会日趋多元化,个体的人格也随着社会资源的充裕逐渐独立。在人格独立渐兴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保障案主自决的实现,并真正实现案主利益的最大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思斌 《社区》2002,(17):50-51
社会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范围广泛、方法众多。在为个人、群体、家庭、组织和社区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人员应该运用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技能扮演多种角色、实现多种功能。具体应该扮演的角色由实际工作情形决定。下面是社会工作人员常常扮演的角色。实现者(enabler)。“实现者”帮助案主实现以下功能:明确表达案主的需要,准确界定案主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并实施介入策略,发展案主有效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在为个人、小组和家庭服务的时候,社会工作人员经常需要扮演“实现者”的角色。在社区工作中也常常需要扮演这一角色,特别…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在社会工作实践基础上,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笔者发现,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培养目标非常契合。为了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案例教学的实施要自始至终以能力为本。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案例教学具有目的性、探究性、角色多元性、参与性、民主性、互动性、合作性、情景体验性等特点,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动学习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社会工作专业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一般包括构建分层递进的案例教学体系、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学训研用一体化教学情景以及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巩固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实务社会工作领域中运用优势视角去发现和评估案主的抗逆力的可能性和基本技术,其中涉及案主无处不在的优势、抗逆力的多重界定、优势视角的逆境观和抗逆力的展示,以及在运用优势视角评估案主的抗逆力的过程中如何准备问题激起案主对自己抗逆力的讲述,怎样对案主的回答做出反馈,如何记录案主的优势,帮助案主实现目标中需要坚持的生态原则,最后指出社会工作者运用这一新模式将有助于树立起自己与心理医生不同的职业形象,同时这一视角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极大的适用性。因此在社会工作领域应该大力发展诸如"优势""抗逆力"这样的积极词汇,使之与现行的病态术语相抗衡,将社会工作引领到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工作百年发展历史是一个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的辩证发展过程。每一次运动都是对上个阶段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的回应。专业化运动是为了建立起专业技术和地位,实现对社会问题的专业高效的服务。然而,伴随专业化而来的权力依附和技术控制,使社会工作开始面临专业效能和案主增权的困境,从而出现了去专业化与再专业化的多元发展趋势。这个辩证发展过程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即中国社会工作不应把过度追求专业技术和专业地位当作发展的核心,而应积极介入社会问题,去反思发展案主增权的策略和方法,促进社会正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指导理论的差异显著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介入视角。具体而言,保守理论倾向于将案主的问题归因于个性、心理、意志等个体层面,并运用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方法实现个人治疗;批判理论则是将案主的困境归咎于社会结构,并提倡采取社会行动等宏观方法,推动结构变革。虽然二者都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应用,但以心理学等保守理论为基础的个人治疗,始终占据专业主导地位,批判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变革被边缘化。原因在于,心理学等微观理论易于操作,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观点转化为具体的治疗模式,继而容易被社会工作所吸收;同时,保守理论个体化的归因理念与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所以得到了统治阶层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模拟讲演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设定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模拟教师开展讲解演示活动,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习、加工处理教材的基本方法。①通过模拟演讲法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可以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团体合作的意识,提高深入社区实践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讲演法主要应用于正常教学活动中、讨论课和实验课中,有课前准备、具体的讲演和讲演效果评估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上海X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的行动研究的初步成果。全文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历程、初步成效、反思等方面对行动研究项目作了介绍。在总结了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的行动研究四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建设必须与社会工作知识观、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管理机制的不断改善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价值伦理。能否实现“自决”,在实践中存在困惑。立足对“自决”基本内涵的理解,分析其理论基础,从案主、工作者、社会环境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中探究“自决”的局限,为有效践行“案主自决”提供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该课程的改革仍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方法的介绍,而忽略了社会工作专业及学生的特点,也缺乏对改革成效的实证研究。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方法出发,将课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中考虑,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心理特点设计"互惠学习型小组"。通过实验法与AB基线法测量学生知识掌握度、社会支持度、人际交往水平的结果发现,"互惠学习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交往水平提高与自我成长,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价值与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三十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实习教育仍存在着教学内容不满足实际需要、专业实习与培养目标脱节等困境,项目管理通过对当前实习教育制度的补充,提高MSW实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促进实习目标达成和团队成员成长.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和框架研发MSW实习项目,以实践研究系统论证项目管理模式的形成逻辑,结合MSW实习的实际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反思和构建MSW实习的项目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硕士实习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作为“先行者”却走到十字路口。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特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只有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脱离现实的“教育先行”话语,从“凉爽高地”跳入实践的“低洼沼泽地”俯身与社会工作实务者携手共进,在伙伴关系相互融入或者镶嵌基础上,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以及服务—学习所要求的反身性和行动性进行的高度协同,以后现代主义对不确定和多元包容的知识重新建构社会工作教育。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协同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建立“大连心”团队,以立足西部十余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社会创新、融合和整合为核心概念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将传统的研究、教育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扩展为直接社工服务开发、行动研究、服务—学习、政策倡导、行业推动以及社会创新六位一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了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认为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安全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技术整合多元服务主体,分级分类提供专项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支持型的紧急介入、协同型的社区干预、整合型的资源调配、补充型的定点关注等服务.本文通过对一线服务的总结和反思,尝试构建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综融型服务模式,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化、精细化、专业化,更好地为实现并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项目本质上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指归而产生的,其目的性和实践性非常鲜明。社会问题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互动过程,某部分人的"困扰"上升到公共性议题需要经过相关部门一系列的宣称、界定,经过正当性论证之后最终进入执行部门的项目规划之中付诸行动。社会工作项目中的社会问题分析大多遵循功能分析范式,按照一定的逻辑框架把问题进行操作化定义。社会工作项目的运作和管理过程具有执行主体的专业性、参与各方关系的契约性、活动过程的档案化等理性特点,并遵循目标明晰化、操作标准化、过程系统化、效果可量化等原则。在介入和干预的过程中,专业人员应当时刻对自己的行动保持反思,不能因为自身的特殊利益和规则而扭曲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正处于社会工作普适化和本土化的十字路口。本文分析了南非在反思殖民主义的社会治疗模式的基础上,以社会发展视角重新建构本土化的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理论知识、干预策略、技能与价值体系等策略。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建构立足中国本土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时,应以社会发展定位专业使命,整合扶贫与社会发展,联动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开发多重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创新社会福利的多元治理,创新社会服务提供的治理机制,教育科研体系的去殖民化以及行动研究进行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