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一方面在旧形而上学思想的支配下仍然以主体论美学、意识哲学美学和语言论美学为主体,而实践美学否定了这种旧形而上学的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使现代美学得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表现了其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以反思性、异质性为自身立场的文化力量,始终与启蒙现代性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张力之中,并将现代性变成一个变动不居的未完成的过程。从这一视阈考察的话,所谓后现代状况,只是对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异质性的文化力量的极端强调。它将审美现代性的异质性立场扩张为一种后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将后者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权威的质疑作为理解社会生活的一个独特的视角。与此同时,后现代状况中的审美现代性还存有另一种可能性:所谓异质性立场的扩张,未必一定就是艺术承担其救赎功能的新起点,因为任何形式的质疑在消费社会中都有可能变成一种不切实际的幻象。  相似文献   

3.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发生在后现代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其思维方式、问题旨趣、理论建构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向与特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自觉地把握这些趋向与特征,有利于整体上推进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科学的出现,引发了对后现代科学的哲学思考,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值得关注。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理论渊源是认识论中的整体论和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后现代科学哲学具有反对同一性、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否认真理的存在;摒弃形而上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审美表现是“后现代”审美文化表现的一个范本。它功利性、非距离性、“物欲化”的审美活动,从根本上背离了一些审美经典理论的设定;它对世俗审美趣味的追逐与肯定,表现出对传统审美趣味挑战的态势;它运用现代技术批量生产的仿像图片是对传统崇尚个性与创造性审美表现的解构。广告诸如此类的审美活动,凸显出广告审美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空间转向对当代的学术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并主要呈现出两个维度的理论取向。一方面,空间转向延展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空间转向呼应了现象学、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以体验的方式实现对主体心灵“第三空间”的追寻。同时,因为空间理论的主体性、自由性、体验性和学科互涉性,空间理论与美学理论出现了交叉渗透的景象,在二者的互动阐释中生发出崭新的空间美学。空间转向和空间美学直接促使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方法论原则的调整,经由“体验”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到“同情”的主体间性价值,再以“反思”实现美学的升华,构建出“体验-同情-反思”的美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铺天盖地,内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不但丰富了现代人的闲暇娱乐生活,同时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后现代审美色彩。本文试从平等自由性、解构颠覆性、游戏戏谑性、复制平面化四个方面来阐释手机短信的后现代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介了由吴世雄、陈维振等先生翻译的《后现代转向》一书.该书理论深厚、知识广博、视角新颖,是社会理论方面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的翻译出版在我国具有特别的意义.汉译本译笔优美,用语规范,足见翻译者扎实的双语功底和不凡的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理论基础争论的核心目的在于确立行政法上具有基础地位的中心理论,然而,这场争论本身存在不同的哲学取向及其内在矛盾。在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下,行政法理论研究应作理论基础争论到理论内在构建、理论评价民主化以及实用主义等方面的多重转向。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中,体验经济倡导把经营生产看作是舞台与剧场,生产出惊险性、娱乐性、奇异性以及感性化特点的产品与活动。这种体验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问题是:日常实际需要与形式感受之间的分离,使人成为追求虚幻感性体验的漂浮存在;影像生产对技术的严重依赖,人有被技术奴役的危险;意识形态“物质化”倾向使审美抵制成为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艺术继续并超越于现代艺术而兴起。它以多变和新导而引人注目。后现代主义追求纯粹客观性的美感个性,它更多 视线投向审美客体方面,追求“无感情”,“无个性”为内涵的所谓“极端客观性”;后现代艺术对生活的关注和远离生活的矛盾二重性;后现代艺术带东方特征的空无、无界限境界的审美意向;后现代艺术作品充分地估计、认识到了参观者的创造性,创作中引入观众的参与,或者每个参观者都成了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后现代艺术关注人的因素,注重特定的历史文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13.
女性生命体验是女性性别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女性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其特有的生命体验即对于生命的经历和感悟的过程.而体验成为后现代的重要特征,也是女性主义与后现代遭遇的必然前提.对于生与死,悲与欢,离与合的有限生命经验的体验促成了女性对于现实世界意义的无限追寻.以后现代视域的体验为视角来透视和展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对于展示女性生命个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视角.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受历史渊源很深的理性主义哲学观的影响,外在化和空心化的倾向严重.20世纪以来,哲学上的反思和批判,给教育走出异化和危机提供了某种契机.体验教育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充盈着丰厚的人文意蕴;又是一种形而上的超越,提升着生命的境界.因此体验教育是我们反思教育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它更是一种文化转换模式。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归依,主要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的同化。翻译理论应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且,由于翻译的跨学科性质,我们从包括审美体验在内的美学命题去探讨翻译,无疑有益于加深和拓宽翻译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传统文艺学、美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文化转型,“日常生活审美化”、“图像挤压文字”等诸多现象,引发了学界与大众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焦虑,从而呼唤传统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围绕“文化转型”、“生活审美化”、“文字与图像的紧张”等相关问题展开必要的言说与回应。  相似文献   

17.
批评理论的空间转向--论戴维·哈维对空间问题的探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勒菲弗与福柯以来,空间成了审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重要视域.哈维对空间问题的探寻,其最独特的贡献是将空间与空间性构造的生产综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因素,并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推进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高度.以此为基础,哈维对城市空间、后现代性状况、全球化与身体等现象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审美体验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 ,层次越高 ,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 ,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论数学真理观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思想、内容与方法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数学真理的现代性开始发生转向,逐步表现出一些后现代特征:数学真理从追求形而上学的目标与价值转向追求相对的、多样化的理论构建;数学真理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性和等级结构的开放体系;数学真理超越了自然真理的范畴,开始生长出一种新维度——可选择性;形式化与非形式化都是获得数学真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