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青年学生及时准确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着力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目标,不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明“讲道理”本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鲜明体现与重要作用;而且要立足讲深国内国际大局形势、讲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活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三个层面,坚持把握“审时度势与激浊扬清相统一、个体关切与舆论引导相统一、理论灌输与实践引领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推动“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实践旨归,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中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强教材和资料建设,扩充教学内容,以达到开设此课程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要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系统呈现报告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完整准确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深刻理论内涵,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领悟先进思想精神理念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外延,准确把握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构建实效性更高、政治性更强、切入点更准、覆盖面更广的思政育人格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导教育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为自觉推动民族事业发展与伟大梦想实现矢志笃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词频分析软件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与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进行词频分析对比,统计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出现五十次以上的高频词汇,根据新时代以来党代会报告中出现最集中的“人民”“发展”“建设”等关键词进行分析,尝试把握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进而完整、准确、全面体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的生成以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予以逻辑安排,体现出严谨的逻辑理路。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以接续探索中国政治发展模式这一历史性课题为历史逻辑,以持续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化为理论逻辑,以科学回应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新要求为实践逻辑。同时,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的合规律性及辩证统一性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形成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也展示了习近平对这种内在逻辑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关于分析形势、进行政策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原则和方法的总和.党的形势政策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党的形势政策观的基本观点的具体化,是关于"如何认识形势进行政策活动"的问题的回答,在党的形势政策观的基本观点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形势政策观首要的原则和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党的形势政策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全局出发是党的形势政策观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旨在帮助高校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是一门重要而又特殊的必修课,这是研究"形势与政策"课定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课程既重要又特殊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门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修养课,一门有着学科基础和学科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相似文献   

8.
杨筱洁 《学术探索》2023,(8):149-15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必须主动及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把二者内在联系和结合路径分析透彻,才能为之后教学计划和教育实践打下扎实基础;需从教学计划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重点强化,根据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内容构成和目标任务,合理融入相关内容并设计安排;需要提升理论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化、丰富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构成,完善从设计到实践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精准诠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位、核心特征和本质要求。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在讲清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可以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理论维度三个层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相关内容。为了取得良好的融入效果,讲授时要把握系统性原则,寻找二者最佳契合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相关社会实践,让中国式现代化丰富深刻的内涵切实融入学生心灵,为学生的思想成长、全面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专题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其理想的教学目标应是情感目标与实践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前,由于大学生群体信息来源多样化以及涉台政策环境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在对台湾问题保持高度情感投入的同时,对国家涉台政策的理解呈现简单化、肤浅化倾向。基于此,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台湾问题”专题时,应充分把握情感目标与实践目标之间的关系,采用集体备课、专家示范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相关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课程参与度,以此助力“形势与政策”课“台湾问题”教学实现以理服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形势与政策》课程定位和设计,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程价值目标,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科学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着力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组通过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的调查(部分粤西高校),着重了解大学生以及任课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教学质量与水平等方面的认可度和评价,帮助我们对课程建设的现状作出整体的合理评估,从而把握存在的关键问题,寻求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吴华 《南方论刊》2009,(2):90-90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一大法宝”。当前,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基本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是我们理解体会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钥匙。仅从报告在对时代问题的准确研判、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历史担当方面看,这篇纲领性文献鲜明地表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矛盾观、人民观。首先,在时代观视角上,对时代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对当下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作出准确把握,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历史观特别是在时代观上的充分自信。其次,在矛盾观视角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深刻分析,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观点。再次,在人民观视角上,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彻底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彻底地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从“形势与政策”课本身的特征来看,其应该是一门有吸引力的课程;而从现实来看,学生很难对此课有热情。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弱化了课程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所以,提高时效性、增加说服性、增强感染力、激发主动性对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员主体”理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的本质含义和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党员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准确界定。党的事业发展的主体身份,要求共产党员应把主张、维护、用好权利看成是共产党员的天职,树立积极的权利义务观。党员积极权利义务观的养成,既有赖于党员个体的素质提升,也有赖于政党组织的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主题明确提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要求。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生成机理在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革命斗争实践的锻造淬炼。伟大建党精神意涵深邃,从“知”“行”“意”“情”四个层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政治责任、政治风骨和政治立场,构成党的精神之柱、精神之要、精神之基和精神之根,体现了崇高性、实践性、斗争性与人民性的精神特质,人民性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新时代新征程,要切实践履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筑牢信仰基石、砥砺初心使命、坚持斗争精神、恪守忠诚本色,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高校思政课是内在耦合、切合相通的,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但从教学一线、教材结构、课堂视角观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党的二十大的最新论断,其深蕴义理如何贯穿高校思政课,并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式,亟待进一步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学理性把握;从价值引领、知识培育、拓展设计、反馈机制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内容设计结构;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应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总之,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必须以学理性为逻辑支持,以内容性为实现支撑,以对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的回应能力为效果表达,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推进中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了解形势、认识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以及人类文明的重任。所以,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形式与政策”课作为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有经济驱动关键要素,也有国际环境与外部生存危机以及党的领导的内在核心要素,使这一政策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和机构改革领域长期坚持的政策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1世纪初的精兵简政改革,也有经济困难和财政负担沉重的重要动因。党的十八大以来集中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从精兵简政到简政放权的转换发展有其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且简政放权居首位。结合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要求,针对财政和经济形势,战略统筹组织结构优化、人员改革、治理流程方式创新和权力关系变革,实现“精兵简政放权”的三元整合与有机统一,推动前瞻性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