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文化环境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融通、思想相通、内容贯通,对各学段加强教育评价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成要素多样、内部关系复杂、价值诉求多元等现实困境,构建科学有序规范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育人思维,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统筹多元价值诉求,成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要全面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嵌入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能。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内含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衔接性与差异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进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既是由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本质要求决定的,也是由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功能决定的。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党的领导”教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降低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的质量;教学方式缺少递进性与多样性,制约了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缺乏深入性和衔接性,影响了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获得感。深入推进“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应构建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形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构造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各学段“党的领导”教育的展开逻辑。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机制建设,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现体系,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引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推进,开设劳动教育专业,探索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推动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极为迫切而必要。作为新设立的专业,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系统化构建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认证标准缺乏、多领域跨学科联结松散、多方协同沟通阻隔等现实问题。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对于解决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困境,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构建极具启发性。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自我指涉”的确立逻辑形成系统参照的标准,“结构耦合”的运行逻辑进行系统功能的联结,“二阶观察”的沟通逻辑促进系统协调的开放。在实践路径上,从劳动教育陶养的自我标识、课程模块设置的耦合共振、课程体系实施的二阶观察等推进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航空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也是航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内容.航空院校加强劳动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此将劳动教育融入航空院校教育中.航空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任务、构建创新型国家等,航空院校在加强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协同政府和家庭...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社会大变革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不足的限制,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对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基于大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品德养成规律基础上提出来的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胶东红色文化作为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对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在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课程缺乏整体安排,衔接性差;地区红色文化认同度不高;教学互通性较低、教师合作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建设过程中就要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性与不同学段差异性相统一、教学内容连贯性与认知水平阶梯性相统一、平台搭建共通性与教学模式特色性相统一的原则,更好地推进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落实到各种相应机制与保障的建立和完善上。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机制;二是要从高校德育创新、课堂教育主渠道、实践育人等环节出发,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三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道德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四是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道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示范机制;五是要与法制教育、纪律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六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我国教师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主要存在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教学内容结合不紧、教育资源整合不够等三方面的缺失。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前提保障,建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重点,建立一体化教师个性发展模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公平是其基石和重要内容,而制度建设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责任机制、教育资源使用的监督机制和对农村教育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提高的关键。现阶段城乡教育发展在教育资金投入、师资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构建以人为本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理念体系、良性互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结构体系、面向市场的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体系和三位一体的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体系将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所谓大学创新教育体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校管理者的创造性教学管理、教师运用富有创造性内容的教材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教学而形成的旨在优化学生创造环境、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网络体系。对一国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更是科技、教育领域所应提倡的,但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情形来看,仍没把创新教育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提出要予以大学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以足够的重视,即首先是要构建能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其次是要构建能适应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三是要构建和培养一批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防止重视社会教育、校外教育、非正规教育而忽视学校正规教育的倾向。应该重视学习化社区的建设,通过创造人人皆学的社区,形成人人皆学的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良好机遇存在的困难、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关于21世纪终身教育的目标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守龙 《江淮论坛》2010,(1):178-181
高职教育是经济市场化、教育大众化的产物。质量、绩效是高职院校行动的指南。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校评估的客观性,推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实践及著作等方面论述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讨论了评估体系中评估指标及其权重确定的原则。该体系不仅适用高职院校水平评估,也适用高职院校内各专业及教师业绩的评估与考核。评估公式中指标权重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
产教研协同发展教育模式自引入我国教育体系后,在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特别是在理工科专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显著。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文科专业,虽然也引入了这一教育模式,但在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本文即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在应用产教研协同发展教育模式中的困境以及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民族素质,造就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关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对我国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实践的探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的新…  相似文献   

18.
劳动创造人。劳动和劳动观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内容,勤劳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从为民族振兴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着力抓好学校的劳动实践、劳动锻炼。全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社会大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国家认同的必要条件。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利于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建设的实效性,强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在机制构建过程中,应当以国家认同为目标导向,遵循协同性原则、公益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将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主体优化及平台建设作为关键路径,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学校空壳化与城镇学校大班额化并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流失严重。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基础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挑战: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升学难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面临两难选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逆向流动趋势明显。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完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慎重对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完善城镇教师援助农村学校制度,健全农村教师到城镇跟岗培训机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