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目前正在修订之中,需要很好地总结国际反不正当竞争法历史演化中显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过去20多年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使该法得以现代化和本土化。据此,《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保留若干具有不正当性、多发于基层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条款;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赋予消费者组织以诉权;合理设计一般条款并慎重对待其行政执行;统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权;完善损害赔偿有关条款。  相似文献   

2.

现行法律对数据属性及利用规则的模糊状态, 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平等市场主体之间的数据类纠纷案件裁判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实践中创设的规则在《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得到提炼。现有司法实践虽对保障企业数据权益、推动公共数据流通进行了有限的探索, 但还应进一步结合数据的特点与效益, 充分保障数据控制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数据健康有序流动。数据竞争纠纷中, 司法机关应从权利侵害判断范式向行为正当性判断范式转化, 注重案件背后的消费者福利与技术创新, 积极探索适用数据可携权, 以能动司法引导行业形成公平有序的数据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3.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在法律适用中起着一般条款的作用,但只具有向司法机关授权的有限功能.针对该一般条款的修订,文章认为鉴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私法性质,扩大一般条款的授权范围,使行政机关获得对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权的主张是不合理的,建议坚持一般条款仅向司法机关授权的有限功能,着重通过民事司法途径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4.
广告拦截软件是一种可以屏蔽网络广告的独立应用软件或者浏览器插件。认定广告拦截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须界定在网络环境中竞争关系不限于直接竞争关系,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援用第二条的一般规定判断拦截行为应当承担竞争法责任。同时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要保护的法益,通过对互联网行业发展利益、网络用户合法权益和拦截者的市场竞争利益进行衡量,明晰互联网环境下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5条第2款有关商业标识的部分应当删去其中的“商品形状”、“企业集团”、“域名主体部分”、“网页”以及“频道节目栏目的名称、标识”等表述,并将“姓名、笔名、艺名”修改为“人格符号”,以期明确对商业标识这一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据纠纷面临数据权属未定、缺乏统一裁判规则、司法规制思路落后等困境,导致数据要素市场不稳、企业数据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当前,对企业数据产权进行界定的时机尚不成熟,能动司法创造的“竞争法上的财产权益”思路值得肯定。企业数据纠纷的竞争法治理路径与我国数字经济现实相适应,现阶段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解决企业数据纠纷更具优势。司法实践中裁判理念应当进行革新,在对竞争关系进行重塑的同时,前移规制节点、重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范式、采纳新的赔偿数额认定规则,形成更加完善的数据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理解TRIPS协定第三十九条第三款中未披露试验数据的反不正当竞争保护,需要正确分析该条款与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中援引的《巴黎公约》第十条之二的关系。第三十九条第三款既有其权利义务的独立性,又存在与《巴黎公约》第十条之二的关联性。在解释TRIPS协定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的不公平商业使用时,不应按照《巴黎公约》理解为违背诚实的商业活动,但在判断政府使用数据的动机方面,应当以《巴黎公约》提出的反不正当竞争的精神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9.
10.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制的 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属于“民事侵权型”和“限制竞争型”两类性质不同的行为 ,对这两类行为不加区别地均采用行政责任予以规制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执法中的若干关系陈高林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监管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充分和公平的市场竞争作为前提。然而,由于市场主体都以追求自身利益为其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各...  相似文献   

12.
13.
虚假流量对互联网时代的经营者具有极大的商业诱惑性。基于获益模式的差异,虚假流量行为可以分为刷单获益型和指标获益型两种典型形式。司法实践中如何规制虚假流量行为不仅面临不同请求权基础的抉择,也将直面如何适用互联网专条的现实挑战。规制虚假流量行为的要点包括:一是要基于获益模式的差异对虚假流量行为进行分类规制;二是适用互联网专条对虚假流量行为进行规制时要对“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扩大解释,并适当降低其证明标准;三是应充分考虑互联网行业的特性,在司法实践中对商业惯例进行适当引入以保持规制与创新之间的某种平衡;四是对虚假流量行为进行规制时要对消费者利益的反射性保护抱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产业不正常竞争乱象丛生,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事件频发,使得数据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据上的人格性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而数据的财产性权利却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企业之间的数据财产权利该如何配置,以及数据作为新型财产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的问题仍未解决。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亟需构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基础,以部分数据权利财产化为主要手段的数据确权体系,完善数据领域反不正当竞争规则,促进数据流通与数据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范围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范围问题上,本文认为,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理论层面看,从主体角度界定反不正当竞争适用范围存在着难题,合理的做法是排除主体因素而径直以行为角度确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反不正汪竞争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在主体问题上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条款的第2条和第7条的规定上,存在主体不明,实施中有争议.为此,分析了造成争议的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阐述了应建立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制度,出台反垄断法的重要性,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制定和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受立法、执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该法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 ,需要结合我国的实情 ,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 ,才能更好地完善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18.
从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与商业诋毁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入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现行法律规定,论证了两种行为之间存在规范竞合。在经营者采取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方式来宣传或突出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导致消费者误认误购的情况下,同时构成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和商业诋毁行为。其中商业诋毁行为应当是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的特别行为,属于部分竞合的范畴,应当适用普通法与特别法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9.
竞争法可视为经济法律制度的核心。《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只是竞争法的一部分,但它具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基本法的性质,突出表现在其主导性和综合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很好的体现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及时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必要的司法解释;确立一个具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执法机关:建立针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具体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