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设计准自然试验,借助2011-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两方面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与非试点区域相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地区内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碳排放权交易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进一步研究显示,在不同城市层级与城市规模条件下,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作用,在中心城市与大中型城市中政策激励效应更显著。有鉴于此,提出持续实现碳市场主体与品种扩容、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减排作用、制定差异化激励措施相关建议,为提升企业碳减排成效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启动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评估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影响的动态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交互项系数在0.05左右,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会明显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实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会逐步增强。机制检验结果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会通过倒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时无法抑制能源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7—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该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效应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东、中部城市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相较于中部城市,政策对东部城市的正向效应更大,对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统计学意义上尚不明显。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量”与“质”、优化产业结构等渠道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地级市制造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低碳转型与稳增长协同发展的影响及路径,结果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业低碳转型与稳增长协同发展。(2)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制造业更新生产和研发设备、优化人力资本和推动地区绿色金融改革等三个途径有效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与稳增长协同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碳排放权政策具有更好的平均促进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动态效应检验还发现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该政策的持续性也会表现更好;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还受到资源诅咒效应的影响,地区自然资源禀赋越低的地方该政策的激励效果则越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的减排效果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进行试点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区域的碳减排,降低了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挤出效应、激励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等3种微观机制达到碳减排的效果。基于此,提出完善环境规制体系,扩大政策试点范围;培育企业环保和绿色创新新业态,为企业提供技术补助和绿色创新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2004—2018年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污染产业转移实现污染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的微观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3年6月起,我国先后在深圳等七个省市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利用这一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性质,以及基于2012—2015年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的双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减排效果及减排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有效促使企业碳减排,但企业主要是通过减少产量这种短期行为来减少碳排放,而非通过投入减排技术以达到清洁生产来实现长期减排。相关部门可通过将市场碳价维持在有效区间,为企业提供减排技术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减排行为,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投入,实现长期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毅  姜长运 《调研世界》2023,(10):31-44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城市电商化已经成为助力低碳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我国283个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电商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电商化显著减少碳排放和提升碳效率,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电商化对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东部地区城市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说明城市电商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效应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和提升城市的碳效率;进一步空间效应检验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不仅促进了本城市的低碳发展,还对周边城市有着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并助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排污权交易的污染减排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探讨排污权交易试点对绿色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显著地促进了试点地区的污染减排,也提高了技术创新绩效,但排污权交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不明显。排污权交易试点对绿色发展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发挥排污权交易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基于2007-2017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政策试点显著地促进了地区实际GDP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第二,自贸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即随着城市等级的升高,促进作用逐级递减。肯定了自贸区政策试点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成效,为自贸试验区制度的完善、复制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2000—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将地区反腐败力度、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纳入扩展的动态空间EKC模型中,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实证分析反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改变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国家层面,反腐败能有效抑制碳排放,并通过降低EKC的拐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在区域层面,反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反腐败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EKC的拐点降低;在中、西部地区,反腐败对碳排放暂时起促进作用,并使EKC的拐点提高。鉴于此,政府应在环保领域持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并探索适合东、中、西部地区的反腐模式,彻底从源头上抑制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政府激励企业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从企业视角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减排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机制检验层面,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碳信息披露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政府的参与加强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非国有企业的碳减排效果强于国有企业,相比于非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促进高耗能行业碳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政策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147个地级市的732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政策的实施对于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企业绿色专利和城市产业结构双重中介机制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并且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实现了碳减排的目标。进一步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比中西部地区更为理想,碳排放交易试点区的政策实施效果弱于非试点区。文章给出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该综合考虑地区异质性和同期政策的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拓展了夏皮罗(Shapiro, 2018)提出的企业污染减排模型,区分了数字化影响制造业企业碳减排强度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其次,以2011—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准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证实了数字化生产率提升和绿色创新两条机制的存在性。再次,异质性研究发现,区域层面东、中部地区数字化抑制了企业碳排放强度的提升,但在西部地区该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行业层面数字化对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减排的影响更深;进一步,绿色创新机制在东部地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群都显著存在,但生产率提升机制在分组回归中并未表现出来。研究结论为精准评估数字化的减排效应、统筹制定差异化的数字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以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8年的中国A股电力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试点政策对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一些稳健性检验得出碳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电力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碳排放交易机制、融资约束和电力企业经营效率这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在碳试点政策与企业经营效率水平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即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弱化电力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使得其经营效率得到提升。除此以外,碳试点政策在异质性企业中的经营绩效表现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以及火力和燃机发电企业中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不仅丰富了有关碳试点政策领域的实证研究,也为中国全面启动碳排放交易机制提供了经验支持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企业碳减排、绿色金融与地区经济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本文基于中国31个地级市2008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碳减排显著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而对绿色金融的影响不显著;绿色金融和地区经济对企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地区经济与绿色金融之间相互促进,但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为了推动企业积极碳减排、有效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中国开始探索 SO2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中国的可行性,并逐步在不 同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基于2000-2016年的省级样本,选取各省(市)被批准为国家SO2 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确切时间作为政策干预时间点,采用多期 DID 和 PSMGDID 方法对 SO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第一,SO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工业SO2排放强度,提高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且该结论稳健可靠; 第二,SO2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污染末端治理与生产前端管控这两种污染治理方式实现了 减排,且这些作用途径对SO2这一污染物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第三,若试点地区的政府环境 治理意愿越强,但政府实际环境治理力度越弱,则SO2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发挥出更大的减排 效应,同时高度市场化地区的大气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提出应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针 对性、指向性和引导性,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绿色创新。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能促进绿色创新。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表现出丰富的差异性: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与科技人才数量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科技人才数量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与财政科技支出规模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财政科技支出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因此,应进一步发挥科技服务业试点对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不断提高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致力于减小温室效应、减少碳排放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碳减排的"主力军"和"潜力股",实现发电环节的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发电企业是发电环节的主体,通常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或市场手段来控制发电企业的碳排放,环境型政策工具即是典型的市场手段。本文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绿色证书交易和发电权交易这三种政策工具,分别分析其影响发电企业碳减排的路径,阐述不同政策工具组合使用时对发电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并提出了促使政策工具更好发挥作用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否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以碳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碳交易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而绿色技术创新在碳交易试点政策影响绿色物流效率的过程中起到负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省份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资源型省份的绿色物流效率尚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应大力推进物流业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针对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资源禀赋的省份实行差异化政策,从而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并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