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承 《日本学刊》2012,(5):95-108,159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外经济战略几经波折,东亚共同体构想被搁置,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因为国内存在不同意见而进展缓慢,目前又启动了日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这反映出日本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进行战略选择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其试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东亚政治、经济现实,使日本搁置了东亚共同体构想,但其加强东亚经济合作的思想并未改变。日本对美国"重返亚洲"主导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向。出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推进对两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参与,将是日本今后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进行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以及"10 3"和10 1"等形式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首相野田拟提倡以美日为主轴的新外交战略“太平洋宪章”,以建构经济合作与解决纷争等区域整体准则.日本政府在经济上联手美国的战略意图越加清晰.从日美经贸关系看日本在TPP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日美联手TPP将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日本和美国将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日本参与美国主导的TPP有利于美国整合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美参与TPP进一步促进两国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亚经济合作关系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两大趋势的日益走强,世界经济呈现出了灵活性、活越性和叠加性同时并举的国际经贸合作新格局。在东亚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东亚已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因此,日本传统的以其"雁行"模式为主导的东亚经济合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东亚新型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日本也开始突破独善获利的双边贸易体制,从战略上调整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并积极建立WTO、FTA、EPA三者有机融合的新型东亚经济合作关系,传统的"雁行"主导模式开始向"伙伴合作"模式转型。但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中国,日本却依然采取"功利"性的合作战略。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在东亚地区经济形响力的日益走强,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东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5.
90年代日本构筑东亚经济战略的总体思路90年代日本构筑东亚经济战略的现实背景是:(1)东亚地区在现阶段日本国家战略的转换过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使日本在东亚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战略抉择。(3)日本构筑新的东...  相似文献   

6.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将取决于中日两国这个主体合作的快慢与成败.经济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没有消除现实合作中的政治障碍,因为地区一体化本身,与其说是一个经济过程,更是一个政治合作的过程.日本方面虽意见存在分歧,但鉴于对华的不信任、警戒或威胁感,加之一贯重视美国的因素,其对东亚合作的快速推进和高度一体化持消极态度.面对地区合作的进程,中日两国需要明确认识、调整心理状态,树立责任意识,以发展的眼光来构建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而在现实的合作领域、途径及条件上,双方皆应切实从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7.
陈志 《日本研究》2009,(2):59-63
东南亚国家是战后日本开展外交最早、影响最大、根基最巩固的地区之一。日本根据自身对外战略的转移与东南亚地区形势和地位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对东南亚的外交战略,显示了其政策上的连续性。为了主导东亚一体化进程,加快政治大国步伐,以夺取地区政治经济主导权,成为了日本外交战略演变的根本动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东南亚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与平衡,日本在推动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深化与经济盟友关系,加强与中韩等东亚大国的合作,提高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水平等方面,势必成为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复苏和东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勇明 《日本学刊》2004,(6):96-110
本文主要探讨日本经济复苏的结构性特征和结构性保证以及经济复苏对其东亚战略的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强劲,表现出三个新的结构性特征.日本经济复苏能够持续,因为主要有三个结构性保证.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其东亚战略将会日趋活跃,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劲头也将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新发展及其趋势中国国际包装技术贸易公司郭蕾日本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其全球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大战后,日本曾长期推行“脱亚人欧”的对外经济战略,把欧美作为其全球经济战略的核心,东亚地区并不占主要地位。但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日本根据东亚经济蓬勃发展、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等情况 ,加大了亚太经济战略的推行力度 ,以亚太地区为全球战略的基点 ,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 ,全方位参与同亚太国家 (地区 )的经济合作 ,通过加深同其经济联系及区域内各国 (地区 )经济的协调 ,最终实现以日本为核心的经济合作圈。这个时期的日本亚太经济战略具有以下特点 :( 1 )进攻态势咄咄逼人 ,主导亚洲意图明显 ;( 2 )由于东亚经济持续景气 ,战略重点转移到东亚 ;( 3)日中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但因惮于中国的崛起会对己造成威胁 ,因而对中国持警惕态度。东亚金融危机后…  相似文献   

11.
Marjit  Sugata  Beladi  Hamid 《Theory and Decision》2001,50(3):283-293
We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cartel formation among primary exporters who face an inelastic world demand for their exports. The phenomenon of immiserizing export growth appears as a 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 in a two-country export game. With infinite repetitions of the one shot game, we show that `different country size' will be detrimental to the sustenance of the collusive behavior needed for elimin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immiserization.  相似文献   

12.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s a sine qua non of any properly functioning educational system. This article shows Soviet teachers what they must do to have parents reinforce the influence of the school. It appeared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published by the RSFSR Ministry of Education ("Basic Features of Work with Parents of 1st to 4th Grade Pupils," Nachal'naia Shkola, 1960, No. 3.)  相似文献   

13.
龚克瑜 《创新》2009,3(2):5-9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国际上最大、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分析和比较上述三者的发展背景、历史进程、特点和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果将东亚经济合作机制作为一个整体与上述三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东亚经济合作的机制化程度明显落后,建设东亚经济合作机制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寻求国际合作已成为企业求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方式,技术能力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如何有效学习国外技术、提高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国际技术合作,转移国外技术,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及参与世界竞争的主要技术取得方式.国际技术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本身的技术能力,从国际技术合作中取得技术,并通过学习内化为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the repeated prisoner's dilemma, strategies spread in populations of emulating and experimenting agents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Although no pure strategy is evolutionarily stable in such populations, the processes of differential strategy propagation provide a promising area of study. This paper employs computer simulations to uncover how these processes govern the oscillating and open-ended evolution of alternative forms of behaviour. Certain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portant strategy types which are fou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se behavioural shift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正在发展。近年来,亚欧对话不断深入,相互了解不断加强。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世界事务中心开始由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洲国家与欧盟、俄罗斯在国际事务方面的许多理念相似或相近。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的发展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趋势促使新一轮陆权与海权的互动,开始国际关系中“亚欧认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公司自愿解散是在股东合意基础上作出的,符合法律规定条件和程序的自愿解散,其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此时的合法性只能称其为形式上的合法性,是否具有实质正当性则需要考察更多的内容。公司作为私人组织,股东享有解散公司的权利,但是现代公司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其行为会对社会及利害关系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股东自愿解散公司是对股东愿望的满足,其行为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可能要由社会来消化,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当以其所蕴涵的精神促进公司伦理道德的提升并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消解股东自愿解散公司所造成的负外部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仁杰  孙现朴 《南亚研究》2011,(3):86-99,124
进入21世纪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金砖国家经济的强势崛起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金砖国家合作逐渐机制化,它必将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金砖国家机制的特点和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对印度支持金砖国家机制的缘由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金砖国家机制对中印关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reviews research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diversity on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kplace. In particular, we describe how heterogeneity in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ace and gender, as well as deep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ffect,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relate to key workgrou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e disparate strength and directionality of the effec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an effort to provide clarity to the confusion, we emphasize the roles of group longevity and the type of diversity being examined. In addition, we recommend greater specificity with respect to the particular grou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being examined.  相似文献   

20.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最起码要分别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议、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外长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形成共同决议或者联合声明。在此国家层面的合作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广西各级政府如何利用自身地沿等优势,抢占先机,积极开展与泛北部湾国家的省、市级的务实性合作,激发相互间经济合作的欲望,通过省、市级之间的合作关系向各国中央政府递进,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