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贺(公元七九○年——八一六年)是唐代中期一位敢于反对儒家道统的青年法家诗人。他不仅以诗歌为匕首,投向反动腐儒,“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而且利用文艺形式,热情颂扬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法家代表人物,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服务于政治路线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3.
李贺生年考     
李贺是唐代诗坛的著名诗人。他的生年向有两说。 关于李贺的生平事迹,最早给我们提供资料的,是比李贺稍晚一些的诗人杜牧和李商隐。杜牧受集贤学士沈子明之托,为李贺所遗二百三十三首诗歌作序,时间是太和五年。杜牧在序文的后段,叙说了李贺的家世,盛赞了李贺的诗歌,结尾处云:“贺生二十七年死矣。”又云:“贺死  相似文献   

4.
李贺诗歌具有很浓的“富贵气”,他长于描写贵族的用香生活、宴饮生活、情爱生活和贵族妇女的生活场景。从温庭筠的词反观李贺诗歌.发现他们在具有“富贵气”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李贺诗歌的富贵气带给人一种瑰丽博艳的视觉冲击,却也有雕琢过甚的瑕疵。他笔下的富贵是一种金玉锦绣式的故作富贵,而非风神兼各的真富贵。  相似文献   

5.
李贺一生有三个难解的情结凝聚于心中,导致他写出悲感浓郁的诗作。李贺诗歌题材的选择、意象的创造,都围绕“写悲”这一中心。他极力描写鬼域和仙界,也是为了抒发现实人生中的悲痛之情。抒写悲慨是李贺诗歌的意旨所在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诗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在艺术上,是以“词诡调激,色浓藻密”而著称的。这里,仅就李贺诗的艺术特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唐代具有独特成就的诗人。“四人帮”强迫李贺戴一顶“法家”的帽子,他们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李贺写了一首《秦王饮酒》,歌颂了秦始皇,秦始皇是法家,李贺自然也是“法家诗人”了。这个论证是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8.
《李贺研究论集》,山西大学杨其群副教授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独特成就,应当充分肯定并加以发扬。一些存在着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以使人容易理解原作。李贺“昌谷山居”,北宋“苏(轼)门四学士”之一的曾作福昌尉的张耒,曾访问并作诗纪实,李贺宅已经变成“荒凉宅”.此后八百多年以来,已是梁栋尽毁,陈迹全消。读李贺诗者需知“昌谷  相似文献   

9.
<正> 近些年来,对唐代诗人李贺的评论先后出现过两次热潮。一次以“李贺是法家政治路线的热烈拥护者”为主题,另一次以“李贺是形象思维运用得最好的诗人”为基调,对李贺及其诗歌作品作了全面的肯定,评价是相当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目前讨论李贺的文章已经不那么多了,也不再有人向他奉献“法家诗人”的桂冠了,但一味赞颂的余风仍未停息,在某些评论家的笔下,李贺俨然是一个在政治上、艺术上都十分成熟的诗人。这符合实际吗?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李贺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因为第一、这类文章的观点大多不是产生在学习研究全部作品之后,而是在开始阅读作品之前就已经有了的,它不是实践和独立思考的产物。第二、这类文章的论证方法是不科学  相似文献   

10.
“诗歌鬼才”李贺以其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孤僻个性创造了一个瑰丽、奇诞的诗歌世界,对后世诗人影响很深。后人在借鉴李贺诗风的同时,也对其悲苦生平深表同情,对其生平传说的传播与接受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态度,其中李商隐和杜牧的不同接受缘由很有代表性。李商隐对李贺生平传说的传播和接受,表现了他对李贺的爱戴以及对他早夭的痛惜之情;而杜牧则由于对李贺缺乏心理情感的认同,因而很难理解李贺的畸形和缺陷心态,也很难将自己的生世期许寄托在幻想中。因此,从二者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性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李贺对后世的影响情形,以及后世对李贺及其诗歌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林彪“一本万利”的反动谬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污蔑和攻击,也一言道破了他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暴露了他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以及唯我主义世界观,使人们更看清了这个地主资产阶级孝子贤孙。孔孟之道忠实门徒的反动嘴脸。这一反动思想,在教育战线流毒很广,影响极坏。在批林批孔不断深入的今天,对林彪的“一本万利”反动思想,必须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12.
李贺的诗,是他卒前亲手整理并交付友人沈子明(字下贤)的。此后,任集贤学士的沈子明,因辗转东西南北,一直拖了十五年,才偶然从箧帙中发现。他在太和五年十月(1831年11月)向著名诗人杜收写的求序信中说:“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一作“杂”)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李贺生前,日夕写诗,其时,不少佳构为时辈传抄,但他的诗真正在社会上流传,当是从太和五年十月由杜牧作序后才开始的。据今存唐昭宗李烨光化三年(900)左补阙韦庄的《奏请追赐李贺等词人才子以进士及第》所说,李贺诗,到晚唐,已“遍在词人之口”(参见《唐摭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他的文章中,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不止一次地用讽刺的语气引用孟轲称孔老二的一句话:“孔子,圣之时者也”去抨击反动统治者及其走狗。到了一九三五年,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鲁迅对孟轲这句话更作了一个绝妙的“翻译”,说:“孟子批评他为‘圣之时者也’,倘翻成现代语,除了‘摩登圣人’,实在也没有别的法。”这一“翻译”,更明白地体现了鲁迅对孔老二的深刻批判,把吹捧孔老二的反动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反动本质揭露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4.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说明】青花紫石砚是古代砚台中的名贵石砚。青花,指石砚上颜色碧绿、状如花蕾的园眼。杨生,即姓杨的书生,青花紫石砚的收藏者。两千多年前的孔丘,为了维护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大肆宣扬“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历代反动统治者,都把这个反动谬论当作他们愚弄人民、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思想武器。李贺的这首诗塑造了端州石工“踏天磨刀割紫云”的高大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赞美了他们的高超技艺。这就有力地驳斥了儒家鄙视劳动和诬蔑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5.
李贺在文学史上是极具创作个性的诗人。他的诗以其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和绚丽的词藻 ,彪炳诗坛 ,为世人所瞩目。李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如此别具一格的诗篇呢 ?质言之 ,因为诗人有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 ,他提出了“笔补造化天无功”的命题 ,强调“人工”胜“天功”,旨在追求一种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孟轲(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05年)是战国中期人,生于孔老二死后约九十年。他继承孔老二的反动衣钵,在很多方面进一步发挥了孔老二的反动思想,特别是在政治思想方面,孟轲发挥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所谓“仁政”或“王道”的政治纲领,用一套冠冕堂皇的伪善词句,顽固地反对法家的政治改革,反对新兴的封建制度,妄图把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拉向后退。孟轲的“仁政”,不仅在当时起着反动的作用,而且成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麻痹劳动人民,反对革命的精神武器。特别是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为了反对革命,复辟资本主义,颠复无产阶级专政,也极力吹捧“仁政”。“三家村”黑店的老板们,就曾打着“仁政”、“王道”的  相似文献   

17.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他对生命的认识既格外强烈,又有着一种超越他人的敏感和自觉。文章通过剖析李贺死亡意识中酒神精神的内涵,展示其“两次颠覆”和“两个悖论”的矛盾运动史,揭示李贺死亡意识的深刻根源和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8.
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复辟祖师爷孔老二的忠实信徒。他用来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就是极端腐朽反动的孔孟之道。孔老二的“克己复礼”、“必也正名”,更是他奉为至宝、再三挥舞的黑旗。九大以后,一九六九年十月到一九七○年一月,林彪和他的死党,连续四次,书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反动条  相似文献   

19.
反动思想家孔丘,是个唯心论的先验论者,他一生主张复古和倒退,反对革新和进步,他最先提出世界上有一种所谓“生而知之”的人,叫做“上智”、“圣人”,指的就是奴隶主和奴隶主阶级的吹鼓手象孔丘这样的一流人。孔丘自欺欺人地说:“天生德于予”,就是说,象他这一类人对奴隶们进行罪恶统治的反动本领,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是从娘眙里带来的,他们是“天生”的“圣人”,所以就该“治人”。至于老百姓,那是“民斯为下矣”,是天生的“下愚”和蠢才,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起来,所以该“治于人”,得受奴隶主的奴役。这是颠倒黑白的反动理论,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罪恶统治。  相似文献   

20.
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