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立平  吴贝佳 《职业》2020,(9):17-18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在增强文化传承责任意识、提升育人实效、促进现代化学校建设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学校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注入持久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学生社团作为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社团文化和社团管理层的“四大关系”.从创新管理和加强合作两个方面.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下的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倪国兴 《职业》2013,(13):60-62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发展而来的;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内化与创新”; 校园精神文化架构是学校创新育人途径、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学校持续发展与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史宇  赵晶 《职业》2016,(23):59-60
文化的实质是以"文"化"人".校园文化,弥散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却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每个人的言行,影响着学校的各种决策,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每一点变化.本文介绍了湖州交通技师学院打造"桥文化"校园文化品牌的创新做法.学校在"交通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古桥文化"的地域特点,以"坚韧、沟通、宽容、跨越"的桥梁精神为引领,通过构建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五大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让"桥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源泉、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范建平 《职业》2016,(31):64-66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融合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成才、成人、就业和创业,顺利实现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文化融合的四条途径,即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用企业化方式进行学生管理、在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工作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体现,也是学生生活成长成才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都在倡导构建多元化校园文化,既在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本文从美术教育和美术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美术在构建多元化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凌琦 《公关世界》2023,(9):114-116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改变现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构建“线下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生态知识讲授模式;丰富“生态理论知识+绿色校园文化+主题社团活动”相结合的生态知识传播形式;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生态教育联合机制,切实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把“敬老文明号”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引深“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要建立完善可行的创建机制,把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同创建“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温馨家庭”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文明和谐城市、文明和谐单位、文明和谐村镇建设  相似文献   

9.
廖建霞 《职业》2012,(21):159-160
文化是土壤,教育只有扎根于文化,才能蓬勃发展。一所好的学校就应该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让人时刻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一种凝聚力,激发旺盛的生命力。衢州中专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学校办学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一个中心",即以坚持全纳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中心,打造活动育人、经典育人和创新育人三大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一、理念:品牌文化的向心力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衢州中专针对职业教育现状,把  相似文献   

10.
史志洪 《职业》2013,(30):35-37
本文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背景,以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示范特色项目“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分析了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意义、实施途径和保障条件,并就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篮球文化是高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篮球文化具有一种教学质量的影响,对其他学者研究该问题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真 《职业时空》2009,5(10):37-3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高职院校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必须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面向企业,实行“校企联姻”。文章通过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介绍和比较,阐述构建“校企联姻”的校园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如今,新媒体已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主流方式,它已经是高等教育研究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载体,高等学校教师应针对运用新媒体在研究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发展应用状况,重视其与传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式的融合,进一步丰富学校艺术氛围,积极举办更多吸引师生且健康向上的艺术文化活动,健全对学校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努力形成文明积极、美好和谐的学校艺术文化气氛。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校园艺术文化的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造新环境,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校园艺术文化建设的创新,提出和完善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在于高校精神和理念的发展,当代高校的竞争应该归于文化力的竞争。精神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使高校管理贯彻落实到每一名师生及其管理人员。高校文化建设的启动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汲取高校文化的精粹。“格物致新”是高校发展的内在精神,强化“格物”精神,推动“致新”发展,从而形成高校内核发展的动力,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抹新绿。  相似文献   

15.
苏宏伟 《职业》2013,(23):152-153
中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把学生当成一个感情丰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来培养。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复杂性、层次的差异性和工作任务的艰巨性,“规范管理+文化引领”成为中职学校管理的共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在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校园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至关重要。本文拟从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途径和具体实践推进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职校园文化要独具一格,就应凸显中职校园文化的"职业"特性。无论是校园文化理念还是校园文化载体,都需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实现企业文化和中职校园文化的互融与拓展,凝练内涵丰富并独具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是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校企合作、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胡钦龙 《职业》2013,(20):46-47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提高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使学校形成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生命和文化气场。  相似文献   

18.
张汉忠  金晶  张电兵 《当代老年》2007,(1):F0002-F0002
武汉市经委离退体干部办公室在省、市老干部局及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服务老干部工作的新途径.以“忱心、有为,和谐、创新”为工作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创建“三型机关”.培养“三能干部”,创新理念、方法和机制树立老干部工作先进文化,变平淡的工作为激情燃烧的事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800多名老干部的心坎上.为构建和谐武汉作出了贡献。十年来多次荣获省、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如今,全办同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办十周年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不仅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现今社会思想创新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要想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构建一种与学校自身特点相符的校园文化,从而培养出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着手,浅析如何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全面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薛春江 《职业》2013,(3):55-55
本文利用“动车组”理念,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打造一支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动车组”,使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