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互助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坐标。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类将进入完美的自由王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真善美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异化劳动的超越与人的生存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中,虽然劳动还没有彻底摆脱和根除其异化的性质,而且这种性质的劳动还将持续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但随着现代人类生存方式和劳动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审视和批判现有异化劳动的不足,来逐渐地克服和超越劳动异化的性质,使人们在劳动中实现自身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红生 《江汉论坛》2004,42(2):76-79
本文考察了技术异化这一当今科技时代人类发展过程中不争的历史事实,指出技术异化导致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般异化,人的本真价值在生产实践、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生命意义等方面全面走向失落.而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劳动实践,其实质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发展而不是摒弃科学技术,才能最终扬弃技术异化,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而自觉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劳动哲学是以劳动为存在论的哲学世界观,劳动乃是身体的劳动,身体是在劳动的时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身体问题成为劳动哲学的基本问题。劳动成为身体生成的现实依据,人自身的劳动创造了人自己的身体,创造了人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人自己的世界。正是在对象化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过程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使身体的辩证逻辑得以历史地构建起来。劳动推动人的身体及其本质力量的阶段性成长使人类的认识能力呈现出阶段性发展态势,使认识论真正完成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劳动构成价值创造的源泉,只有在对象化劳动过程中身体的正义问题才能得到合理性解释和解决。劳动构筑了历史的前提,人类通过劳动成就了时间性存在,时间性存在规定了人的历史性生存,这就是人类历史传承和创造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商品作为劳动产品,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从经济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角度看,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还有审美价值。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价值的三位一体 人的劳动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活动,它不但创造可供人类自身生存的使用价值,而且创造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审美价值。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在人类的劳动产品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劳动产品是劳动者直观自身的客体,它不但以其自然属性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而且其规则的形式、悦目的色彩以及优美的造型还作为审美价值满足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的目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科学的社会价值,人们往往都是从"有用性"或工具价值的角度去理解的.实际上,科学的昌明发展本身具有人与社会发展目标和尺度的意义,是人与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追求,即科学对于人与人类社会具有目的性价值.这种价值既根源于人的内在本性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实现科学的目的价值,既必须遵循科学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也必须遵循价值的主体性标准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形体美是一个具有历史发展性质的人类自我创造的产物。形体美的发现与创造,随着人改造世界、改造人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延续和发展。早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在他们的劳动生产中,就已经出现了对自我身体形象的自觉认识。这种自觉认识,一方面是与原始人类的劳动活动相联系的认识发展的特定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审美创造活动的必然心理结晶。当人类在原始状态下开始并发展了自己的劳动活动之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便必然会走向对自我本身的特定认识道路,包括对自己身体的种种发现,并由无意识的发现走到有意识的自觉。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人自身的劳动活动,最终把人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劳动主体自愿、自主和主动性的体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劳动主体摆脱了强制劳动,获得了与资本占有者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但是这种平等、自主和自由只具有虚拟意义。市场主体的自由具有二重性,人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不完全一致。人的自由解放、合目的性的自由劳动方式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追求。因此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必须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自由的各项权利,系统地规范和保障市场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休闲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的发展,实质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劳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日益增多的自由时间,从而使人有可能通过休闲,在更高意义上获得发展.在当代中国,人的劳动推动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人们通过劳动与休闲实现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可能.必须重振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重视休闲的人学价值,充分利用自由时间,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实践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劳动和交往两种基本的活动类型。正是通过对劳动和交往的分析,马克思阐明了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了现实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对历史的双重阐释。五大形态理论与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的统一,也只有在对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分析之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1.
劳动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的关键。所谓劳动解放,包含"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两个方面。前者为人们自由的积极劳动扫清障碍,后者为人们被迫的消极劳动打破枷锁。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观,需要从劳动的理论应然与社会实然把握劳动异化的存在;需要在探寻劳动解放的路径中厘清"道德规范"的偶然性与"物质制约"的必然性及其因果顺序;需要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与世界历史的角度理解劳动解放的广阔范围。同时,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也是将劳动解放付诸实践的过程:劳动幸福论是对劳动及劳动者价值的观念复归;美好生活论是为解放劳动者而作的社会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为世界范围内劳动者的解放提出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1):123-130
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性来解释人,而是从劳动的维度来揭示人的“斯芬克斯之谜”,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之所以能够避免重蹈在他之前的哲学家们陷入到“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覆辙,实现了人学研究的重大转向,是因为他首先确认了劳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然后科学地揭示了人通过这种能动的实践活动自我生成的历史过程。既然劳动对于人的自我生成具有本体性意蕴,那么,对劳动进行奴役也就意味着奴役了人本身,因此,把劳动从私有财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必然是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通过科学的劳动概念来考察人自身和人类历史的诞生与发展过程,马克思最终揭示了人的自身之谜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之谜,创立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人学和历史学首次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贯将人类自身的生产纳入人类“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范畴,将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并列作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对妇女在人类自身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们却没有将妇女的生育活动看作是劳动,也没有论及女性生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和价值的实现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  相似文献   

14.
自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以来,由于异化劳动把劳动变成仅仅是人们为了求生活命的手段而使人完全丧失了对自己工作本身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劳动对人来说成了一种苦役.这种状况伴随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所以许多思想家和艺术家都主张要使之有所改变,必须从拯救人的情感,使人在劳动中摆脱外部和内部的强制,重建对自己工作的兴趣和爱好入手.本文认为审美所带给人的"自由愉快"对于拯救人的情感、抵制当今社会物对人的奴役,消除异化劳动造成人自身的异化,维护自身生存意义和价值,使人拥有真正意义的人的生活,具有不可忽视和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兰花作为一种商品,凝聚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包含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兰花自身的价值源于其极高的观赏价值、广泛的药用与食用价值以及珍稀的物种价值。人类认识兰花的过程也是兰文化的发展过程。兰花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两者相互影响,辨证统一。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又反过来影响经济价值。经济价值体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蕴涵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义是数字劳动需要秉持的首要原则,人类劳动的自由解放则是数字劳动正义的根本价值追寻,通过对劳动正义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逻辑下数字劳动引发的一系列非正义表征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数字劳动应该遵循的正义规范。数字劳动颠覆了传统劳动者与劳动的关系,挑战人类价值与尊严。在数字劳动过程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正义立场,重构符合人类自由解放本质的价值追寻,才能有效化解资本正义与劳动正义、物的正义与人的正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回归人的价值与尊严,实现数字劳动正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人类对于自身和自身历史的认识,需要从科学的劳动范畴出发,正确地认识人类带有动物性的常态劳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常态人类和人类常态社会起源与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善恶强弱的区分与强者的作用,以及常态人类和人类常态社会为何在依靠正态劳动生存、发展根基上也需要依靠变态劳动并对其既保护又遏制;正确地对待由军事变态劳动存在决定的暴力斗争和由剥削变态劳动存在决定的阶级斗争,运用劳动分析法,根据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内在地分析人类常态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地球有限生存空间的封闭性被打破,人类对自身和自身历史的认识得到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也由此获得了新生。为了生存延续,人类需要合为一体,共同努力,自觉地、主动地开启人类的常态劳动走向完善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把劳动对象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论述,在理论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主体的目的性是劳动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劳动过程就是客观规律与目的规律的辩证统一。劳动的本质是劳动过程中的二重化,人与对象的相互生成。劳动过程内在地包含着三个关系、三个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劳动过程的关系,以自然界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人灯主体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人类主体占有对象化产品的过程。劳动二重化理论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理解为人类自身生成的环节和手段,把人通过劳动的现实生成理解为目的,强调人类主体及其生成在劳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 纵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进化、演变的历史,是人不断地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的历史.自从人类产生了自我意识并通过劳动把自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组成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开始,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个人为了能够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联合的力量,人不能孤立地生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类按自己的需要征服和改造大自然.随着人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的不断改革,人们也同时不断地变革、调整和完善社会关系.整个人类也就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获得进步与发展.黑格尔发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高度赞赏了黑格尔把人看成是自己劳动的成果的观点.人的本质,只有通过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中发挥和展示了人的本质.而人的对象性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从这点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20.
蒋海益 《江汉论坛》2002,3(7):39-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对生产要素职能(功能),尤其是资本职能(功能)进行价值分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作为唯一要素决定价值;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已是多种要素功能互补共同决定价值。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绝不是“价值一元论”。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重新诠释为“功能价值”分析,既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将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