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年81岁的安桂兰老人看上去精神很好,思维清晰,表述流利。在对老人访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她和老伴白文成老人相敬如宾,在生活中相处和谐。聊天中,也得知在他们晚年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幸福指数"。安桂兰老人告诉我们,以前她们在放牧,因为年岁已高,牧业干不动了。许三湾"开发区"建成以后,从牧业点搬到"开发区",这为老人看病、购物等带来了便利。现在老人每年要接待许多从事田野调查的学者、地方文化工作者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高校学生。每当我们对她进行访谈时,老人经常面带微笑地说:"我只有知道的给你们说。"言外之意是她既要把资料准确地提供给采访者,同时还要把一些文化事项尽可能完整地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2.
2002年5月24日,杨志玖教授归真了,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杨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一生清苦,勤奋治学,在蒙元史、隋唐史、元代回族史、土地制度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蒙元史、元代回族史研究及马可·波罗来华问题研究方面是杨先生倾注心血最多、成绩最大的领域,也奠定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娟 《回族研究》2005,(3):54-58
三年前,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当时我还在南京求学,5月24日特木勒师兄告诉我:杨先生走了。那一刻,我愣在了南大校园的树阴下,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那年8月,南京将举办“元史国际研讨会”,我一直期盼在会议上目睹杨先生的风采。没料到,我的这个愿望在初夏的5月永远地破灭了。说来也巧,2003年9月我又负笈北上,来到杨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南开园继续学习。更巧的是,我的合作导师就是杨先生的弟子、著名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会给我们讲起杨先生的道德文章、治史方法,使得我在先生离去的日子里仍能感受…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的一天,在鄂伦春自治旗所在地阿里河镇鄂伦春民研会的办公室里,我得到了鄂伦春族长者何青花著的《金色的森林》一书。这本书帮我们走近和亲近曾经在深山老林里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因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到阿里河镇,我专门去拜访了老人。见到她时,她特地拿出珍藏的“老照片”让我看,并在我的一再请求下,还送给了我一张。看完后,她又认真地把影集重又放回卧室内的一只古旧而质地优良的箱子里。她还找出几本自己已整理出的鄂伦春语词、词组汉语拼音标注和词义注释,并告之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使我想起书的“后记”中老人很诚恳的…  相似文献   

5.
(一 )问题的提出自 1 987年大学毕业以来 ,我作为一个接受过人类学四个分支学科 (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 )基本训练的专业研究人员 ,对人类学的基本调查研究方法一直深信不疑 ,尽管有时也会感到人类学调查方法的某些不足。直到 2 0 0 2年 3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年轻的经济学家问我 :“你觉得 ,人类学在搞农村调查时有必要挨家挨户一一调查吗 ?”在他看来 ,同村中的各农户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因此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就显得太不经济了。当时 ,我无法给予正面回答 ,因为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2 0 0 2年 6…  相似文献   

6.
美国Rutgers大学的高级讲师、女人类学家路易莎 (LouisaSchein)可算是研究中国苗族的洋专家。 2 0世纪 80— 90年代她曾经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进修 ,并且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凯里和西江苗区做过田野调查。 1 993年 ,她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流行文化与差异的生产》(“PopularCultureandtheProductionofDifference :TheMiaoandChina .”Ph .D .diss.,UniversityofCalifornia ,Berkeley)。 2 0 0 0年杜克大学出版了她的专著《少数民族准则 :中国文化政治里的苗族和女性》(MinorityRules:TheMiaoandtheFeminineinChina’sCulturalPolitics,Durham :DukeUniversityPress ,2 0 0 0 )。该书是以作者在贵州西江苗寨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撰写的一部人类学作品。正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人类学家王富文 (NicholasTapp)也是一位研究苗族的学者 ,他对路易莎的书有一个评论 ,为我们中国研究人员提供了有趣的文本和独特的视角。现在征得王先生同意 ,将他的这一书评翻译出来 ,使读者对此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一今年1月,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茶城古丈。我居住的那栋楼里住着三户人家,一户是我家,另外两户均为70多岁的老人,分别姓彭和姓田,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冰雪灾害到来的时候,两户老人的儿女们每天都要跟我通讯,询问老人们的情况,拜托我照顾好老人,我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8.
笔者刚刚进入人类学殿堂学习之时,便听过我的导师提及过台湾的翁玲玲女士,对她大为赞赏.说她在2002年南宁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的第一次会议上,身着中国传统的篮印花旗袍,给与会的学者们作题为《台湾妇女的身体观》报告,语惊四座.2004年5月份的银川人类学大会上,笔者终于有幸见到她本人,先是听了她的大会发言《从"崇天"到"制天":以槟榔为例》,然后又参与了我们导师对她的访谈,的确为她作为一个女人类学家的独特的风采所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9.
怀念民族学启蒙导师杨兆钧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先生已离开我们将近十年了,虽然近几年我因孩子归真而心灵受惊,但杨老师夫妇的深情厚意,时时涌上心头,总是忘不了。今天我鼓着勇气,想记述一下杨老师的功德,以资怀念。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期间,我和河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韩杰夫妇来到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双海子村的钟玉珍老人家里,因为她是韩老师爱人的婶母,这为我们的走访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一到家就见到了老人。今年已经77岁高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