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鲁迅书信集〉补遗》(《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文学”第六十期,以下简称《补遗》),是新搜集到的鲁迅后期十五封信。鲁迅后期的战斗特点,是以马列主义为武器,彻底进击“正面的敌人”与革命内部的“蛀虫”,努力为无产阶级革命和革命文艺事业添砖加瓦。《补遗》也体现了鲁迅这种伟大共产主义者的特色。和鲁迅的其它著作一样,它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和作品的珍贵资料,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鲁迅精神、同敌人进行斗争的重要武器,是我们用于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文艺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鲁迅书信集》96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鲁迅坚信将来必然光明,致力于现在的革命。这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思想遗产。“战取光明”,表达了鲁迅对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和对斗争的长期性的清醒认识。归结到战略思想上,就是“持久战”和“堑壕战”(888页)。如果说,坚信将来  相似文献   

3.
纪文所辑的《鲁迅著译系年目录》(见《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一、二辑.以下简称《系年目录》),以时为序,将鲁迅著作和翻译统加编次,对各篇写作或翻译的年代月日和最初发表的时间、报刊等项,都作了校勘,凡查明者均一一注出.这对于检索核查鲁迅的著译,按照历史的顺序学习鲁迅的作品,借以考查作品所论及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因果始末,研究鲁迅的战斗历程和思想的发展等等,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是,由于鲁迅著译浩繁,有些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鲁迅《书信集》中所有的"谓 于"(谓词性成分 于)用例。从其结构类型、"于"的功能及使用频率方面来说明谓词性成分后的"于"在《书信集》中的运用情况及其对语言口语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答国际文学社问》(收入《且介亭杂文》,以下简称《答问》)是鲁迅后期的一篇重要杂文。在这篇不满五百字的短文中,鲁迅热情地歌颂了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严正宣告:“我确切地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态度鲜明,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精神,至今仍不失其强烈的战斗意义和鼓午作用。关于《答问》的写作时间,《且介亭杂文》中并未署明,但历来认为作于1934年3月23日,理由是“据手迹”。①最近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鲁迅革命家的地位,经革命领袖广为人知的评价,早有定论,似乎不应该产生疑问.1990年代以降,在“告别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只肯定鲁迅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地位,对其革命家的称号虽没有明确否定,可是有人产生了质疑,有人刻意回避,从鲁迅的革命思想和文化实践来看,称其为革命家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初唐“四杰”中的杨炯曾为蜀地写了两篇孔庙碑文,即《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和《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盈川集》中两篇重要著作。关于这两篇文章的系年,近来的研究者大体都认为是他任梓州司法参军时所作。如傅璇琮同志《卢照邻杨炯简谱》垂拱三年条下云:“在梓州所作,又有……《大唐益州大  相似文献   

8.
重庆学者郑宾于,曾因北京文化学社出版的《国语文学史》致信胡适,并得其回复。两人的书信往还,既可进一步丰富郑宾于的行实,同时,也长期为胡适研究者忽略,可为《胡适书信集》补遗。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集》中的“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据编著者标示此诗是据抄件刊印 ,但与毛泽东同志同类作品的思想品位与艺术风格比较 ,似有疑义。  相似文献   

10.
在李唐以前的诗人中,陶渊明的生平是最为复杂的。如被朱自清先生称之为“此六者皆荦荦大端”的名字、年号甲子、居址、出处、世系、年岁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难断甲乙。以其年寿为例,自刘宋以降,即有六十三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岁、六十余岁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年谱》则首发其难而创五十六岁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从梁说。七十六岁说者为宋人张演在《吴谱辩证》中最先提出,请人黄璋等则从之不疑,但梁《谱》认为是说亦不能成立。宋云彬《陶渊  相似文献   

11.
一、楚灭息清华简《系年》第5章记载了楚国灭息:蔡哀侯取妻于陈,息侯亦取妻于陈,是息妫。息妫将归于息,过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妫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顺,乃使人于楚文王曰:君来伐我,我将求救于蔡,君焉败之。文王起师伐息,息侯求救  相似文献   

12.
李白《将进酒》一诗,前此诸家均以为是天宝三载李白去朝以后的作品。自李白两入长安说基本确立以后,《将进酒》以及其他与此诗相类的作品,其系年问题都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了。夫诗为心声,李白之诗尤多系至情之流露,至情之流露又多缘感遇而发。其笔底之波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已由上海中西书局于2011年12月出版,这是先秦史研究和简帛研究界的一大盛事。此书整理工作严谨认真,图版精美,释文准确,注释要而不繁,堪称典范。但百密难免一疏,有一些地方也还值得讨论。现略陈一二,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14.
《塞翁失马》质疑冯振广《淮南子》第十八卷《人间训》中有一段故事,名叫《塞翁失马》,原文如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焉者,马无故而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从皆贺之。其父日;‘此何不遽为福乎?’家富良马,其...  相似文献   

15.
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即著名的“隆中对”。该文虽三百余字,但气势壮阔,行文流畅,千百年来人们乐于传诵。通观三国历史,大体上不出诸葛亮在隆中所言,于是人们无不叹服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远见。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文献的整理是件非常困难而重要的学术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勇先生编的《章太炎书信集》,填补了在章太炎书信整理方面的空白,是目前所见较为全面的章太炎书信集。文章把《章太炎书信集》中与汤国梨的信件,与汤国梨编次的《章太炎先生家书》影印本以及章太炎纪念馆所藏原件进行核对,归纳了整理本中的疑问之处,对于点校本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如脱文、衍文、误字、未辨识出的文字以及汉字规范问题,一一进行核对。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闲情赋》,是一篇千古奇文。近年来相继发表一些探讨文章,新见层出,逐渐深入,愈来愈引人注目。目前看来,对其主旨尚存很大争议,可以预料,正酝酿研究新热。应该指出,问世文章中忽略了二个关键问题,即对其系年或只字不提,或语焉不详,研讨古典文学作品,尤其对于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者,首先应着力解决其系年;否则,欲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则难矣。笔者不避谫陋,愿就《闲情赋》之系年,聊陈新探如次。  相似文献   

18.
《韦应物系年考证》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一九七九年十月出版增刊发表单演义、鲁歌二同志的《<我们今日所需要的是什么?>应是鲁迅佚文考》后,编辑部和作者陆续收到一些来信、来稿,对单、鲁二同志的考证,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则持异议。现将王得后同志的质疑文章发表如下,供鲁迅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九月四日鲁迅致王志之的一封信中说,“惟金君终未见访也。”这里的“金君”,指的是北平“左联”成员、朝鲜作家金湛然同志。这一年的八、九月,金湛然从北平绕道上海回国时,北平“左联”的负责人之一王志之曾经介绍他去见鲁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