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兴诗歌的创作模式和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发生模式的一种,以审美主客体相触瞬间达到和谐交融、物我同一,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形成以文学意象为特征而区别于哲理诗、叙事诗的抒情模式,它的创作分审美感知及审美兴发两个阶段,感兴诗歌以追求形神兼备、含蓄...  相似文献   

2.
杨冬晓 《兰州学刊》2011,(12):166-169
《玉台新咏》的选诗标准体现了齐梁时代重视诗歌抒情、审美、娱乐功能的倾向,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诗歌政教功能的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说明六朝时代有了审美自觉的思想以及较为成熟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张晶教授的《审美之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出版 )是一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力作 ,其中有不少创新和突破之处。《审美之思》的第一部分全新观照中国古典美学 ,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或诗歌美学中的“偶然论”、“理”、“感物”、“体物”、“审美感兴论”、“透彻之悟”、“神理”、“势”、“现量说”等诸多概念 ,把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放在中国文化、美学的广阔背景上进行考察 ,予以新观照。第二部分从绘画论的角度出发对“墨戏”、“远”、“逸”、“韵”以及宗炳绘画美学的审美范畴做出理性省思。作者竭力发掘更为丰富的意…  相似文献   

4.
爱情被称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和英国的古典诗歌中,都存在大量爱情题材的诗歌,但二者的美学趣味有一定的差异。一朱光潜曾准确而精练地概括了中英诗之差异:“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①含蓄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既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又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爱情题材的诗歌也不例外。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通过描写客观景象,寄托深情,表达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浓浓相思,对爱情不着一字,但绵绵思念尽在其中。李白的…  相似文献   

5.
盛唐诗歌的审美范型一向被作为与宋诗对立的正面典范。人们批评宋诗的三大主要缺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时,往往以盛唐诗为鉴,因而盛唐诗给人以有情韵没有理致,讲格调不讲意兴,写情景不涉典故的印象。其实作为后人眼中诗歌的最高典范,盛唐诗歌已经蕴涵了宋诗的某些音符,这来自于中国诗歌主体精神——言志、抒情和风雅比兴传统。  相似文献   

6.
<正>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亦是最高的审美范畴。它的内涵非常宽泛,可以说是一个包括审美意象、审美意蕴、审美意趣、审美意味、审美意韵与审美风格在内的集合体。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风与骨、兴与象、形与神、物与心、景与情、知与行、学与悟等基本范畴的高度抽象结晶,亦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以心灵感悟审美对象过程中所经历的一般之境、审美之境与宇宙之境等三个心理层面的完美统一整合。它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以“气”为主,认为气是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本原,因而也是美的精髓,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体验能够把握到字宙、人生的生命意蕴,达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  相似文献   

7.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诗词作为现当代诗词的典范,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奇妙精到。其审美意境具有开阔博大、深沉壮美、明朗优美的特点,其意境审美范式则表现为:以己驭物,情景交融;实践变革的审美介入;超前把握的审美感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完美的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将美学观点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通过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美学对等”命题,指出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对等,即译诗和原诗之间美学效果的对等;通过对宋词《声声慢》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集中探讨了中英诗歌翻译中语音层的审美再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对等”的本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自然的玄化、情化、空灵化与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自然观大致上经历了老庄对自然的玄化、玄学对自然的情化和佛禅对自然的空灵化这样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导致了对美学和艺术的影响不同。其中,老庄对自然的玄化所带来的有无虚实的辩证法为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提供了精神框架,玄学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意境诗歌情景交融的血肉之躯,而佛禅对自然的空灵化处理使中国古代意境诗歌在情景交融的形态和有无虚实的辩证结构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产生和发展是这三种不同的自然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晚清“新派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其中虽然使用了一些新名词,但这些新名词的使用并没有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影响。分析黄遵宪诗歌中新名词的运用,可以发现,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范伟军 《河北学刊》2002,22(6):107-110
意境“空白”是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本质的展现 ,是对审美意味世界的充分建构 ,体现出中国诗哲学的精神内核。本文从思想渊源、内在意蕴、创造与鉴赏等几个层面入手 ,对古典诗歌意境结构中的“空白”进行集中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文学     
一.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研究.对于诗歌理论本身是如何发展的,它有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它的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是怎样积聚和升华的……这一切没有一位理论家作过较为明确的阐述。陈良运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一个轮廓》(《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认为,历览前朝后代的诗歌论著,我们会发现五个复现率很高的审美概念:志、情、形、境、神,它们是中国古代诗论中五根重要的支柱、发端于“志”,演进于“情”与“形”,完成于“境”,提高于“神”,这或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体系的美学结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区别于西方艺术理论从“模仿”、“再现”到“表现”的发展程序。发端于言“志”,重在表现内心;演进于“情”与“形”,注意了“感性显现”,但虽有“模仿”、“再现”而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 ,陆贵山在几十年的理论生涯中 ,不断追求、探索 ,其学术思想从以客体——主客体为中心 ,从文与史 ,到文与美 ,到文与人的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学术个性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真实论》、《审美主客体》、《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主编 )、《马列文论导读》(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美学·文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主编 )…  相似文献   

18.
意境诗的形成、演变和解体——兼论新诗不是意境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家乡 《文史哲》2004,3(3):51-58
意境美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演变的。意境的原初义是生于象外的"真意之境",其中包含着宇宙和人生的先验的真谛;它滥觞于魏晋时代的言、象、意之辨,并接受了佛禅之境的影响。意境的引申义是"情景交融之境",其极致是"妙合无垠"。意境的引申义逐渐压倒了原初义而广为流行,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代诗歌创作面貌的变化。"真意之境"多见于唐诗,尤以孟浩然、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最为突出。"情景交融之境"多见于宋词,豪放派的苏轼和婉约派的李清照等皆有典范之作。元明散曲开始放松对意境的追求,转而注重俚俗化的明快和风趣。清末梁启超、王国维的意境说标志着古典意境说的终结。梁启超提倡的"新意境"主要是指西方传入的近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远离了意境的原初义和引申义。王国维在承先启后的意境说的系统建构中也显出难以避免的尴尬。新诗诞生初期以直抒胸臆方式表达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宣告意境诗的解体。新诗的基本发展趋势是现代意象诗的建构。现代意象诗以突出诗人的自我意识为核心,在总体上与古典意境诗大异其趣。但意境美仍应加以继承,作为现代诗美的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孟祥鲁先生在大学中文系除讲授古代汉语基础课外,还开设中国诗歌声律学专题课程.《中国诗歌声律学》(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孟先生积多年教学和研究心得,精心撰著而成。该书内容分绪论、中国诗歌的基本声律技巧(上、下)、古体诗的声律、近体诗的声律、词的声律及曲的声律等七章。对古典诗歌声律美的综合论述,尤其是对古典诗歌声律学的现代价值的探索,构成孟先生此书的鲜明特色。历来关于古典诗歌声律的论著,率多分别论述诗、词、曲的声律,着意于使读者认识诗、词、曲的不同的声律特性及格式。孟先生则认为:1、诗、词、曲除原本依据的音乐的差别外,其声律的原理其实相通;2、不仅古典的诗、词、曲的声律有其相通的共性,而且现代的新诗因仍是汉语的诗歌,其声律形式也仍然能从古典诗歌声律中获得滋养。基于这种认识,孟先生撰著的《中国诗歌声律学》一书,就不仅表述了他对于祖国古典诗歌声律问题的深入研究的心得,而且表现了他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而研究古典诗歌声律学的明确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张兵 《齐鲁学刊》2012,(5):9-14
对《诗》的整理与编排,可谓孔子《诗》审美学说的具体实践,透过这一活动可窥探其关于《诗》的美学思想。《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传世典籍所载孔子阐述《诗》的学说以及出土文献上博简《孔子诗论》,为研究孔子《诗》审美思想提供了直接史料。孔子的《诗》审美主要表现为重视诗歌内容、形式的中和之美、尽善尽美与人格形态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