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区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可行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碚 《学习与探索》2004,(6):101-103
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产生世界范围以至国家和地区的各个层面上的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超级不平衡和常级不平衡矛盾。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超级不平衡的矛盾则表现为国内关系(各省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所以,中国所面临的国内不平衡问题同其他国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中国必须实行可行的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增长和平衡两大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新型工业化中的主导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津 《求是学刊》2003,30(4):52-56
我国要实现的工业化必须是新型的工业化 ,而不能延续传统的工业化概念。在新型工业化实现的过程中 ,鉴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复杂状态 ,我国可以有多种路径的选择。但是 ,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时代 ,从联接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看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将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最为主要的路径选择。我们应确认信息产业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主导产业 ,是经济全球化之中资本运动的联络点 ,因此 ,借助于这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 ,我国可以在经济转轨的同时 ,顺利实现既定的工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地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的统一、协调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制度的协调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经验,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关系演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经济学原理,对毛泽东工业化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文章不仅指出毛泽东这一理论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意义,肯定其在我国工业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及价值;而且还把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与世界工业化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独创性,以及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拥有21%世界人口的中国,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必然产生许多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所构造的世界经济秩序中,阻碍劳动力国际流动是合法的,而阻碍其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则是不合法的,这迫使中国只得依靠低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所以,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加入WTO后,中国工业化的“价廉物美”现象,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的方向扩展。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将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把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外化成国际现象。而且,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巨大国家之内的地区差异成为导致“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拥有的巨大人口、国土和地区间差异,使得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工作量”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所不可相比的。加入WTO是对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转型中国的行政立法是一个从失衡向平衡的变迁过程.导致失衡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稀缺导向的行政垄断体制及在该体制下官员的效用最大化选择.要正确解释失衡现象并促进平衡立法,就必须在中国行政法的经验世界里确立一种基于公共选择学说的解释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通过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来提高立法质量的改革已经启动,但要从整体上改善中国行政法的失衡状态,就必须持续、全面地改进立法的公共选择机制,特别是立宪意义上的选择,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权力体制和利益结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以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为核心范畴进行理论构建。阐述了产业保护、产业安全的含义及其关系。提出了衡量产业安全的“三权”说 ,并指出它们是确保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分析和探讨了中国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的对策问题 ,提出了三大总对策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强立法工作 ;并对我国农业、金融业、高科技产业三大产业的保护和安全分别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郑莉  曾旭晖 《社会》2016,36(6):209-237
本研究考察在社会分层与性别分层的交互作用下,生命历程中的两个竞争性理论--“累积优势/劣势理论”和“年龄中和效应理论”,哪一个更能解释中国男性和女性所经历的健康不平等。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和成长曲线模型发现,性别对社会分层导致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发展有独特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处于健康劣势,这一劣势是因为女性从教育和收入所获得的健康回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之间因为教育和收入导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缩小,男性之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健康不平等的“累积优势/劣势假说”,而是在女性群体中支持“年龄中和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表明,对国情的认识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础与前提,这是“中国经验”的思想精髓所在。基于对国情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经济国情分类框架。应用这个框架,本文分析了经过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变化。分析表明,中国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为工业经济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以实现由工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强国转变为核心任务的新阶段。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要求选择新的战略,在技术进步战略方面,应重视战略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加大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在经济增长战略方面,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重化工业也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三次产业要有新的战略使命和发展定位;在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李文 《浙江学刊》2002,(6):137-144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人们对人口与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尚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今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面临的困难更为艰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本文从中国控制人口增长实行适度人口规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选择现有益于人类健康又不影响资源永续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就业结构的转换,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化路子等方面,就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万长松 《学术交流》2006,3(6):68-73
与专利技术、实验室技术不同,产业技术是体现于生产、制造或服务过程的技术,即对象化和社会化的技术,它能够直接发挥生产力功能并且在成本—效益的市场选择过程中不断演化。主导产业技术是某一历史时期起基础性作用,强烈地影响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产业技术。把拉兹洛的“广义综合进化论”和产业技术特别是主导产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是阐明社会进化动力机制的一个新视角。以主导产业技术的变革为线索研究人类产业实践活动的进化过程,使产业哲学从静态的范畴分析走向动态的过程分析。产业进化论是我们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哲学思考的一个进路。  相似文献   

12.
田广 《社科纵横》2009,24(10):96-99
在将西方悲剧理论引入中国并确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过程中,王国维和朱光潜是两位关键性人物。比较二人悲剧观念之异同,对于考察中国悲剧理论与观念的现代发生及其演进,当有启发意义。王国维悲剧观的核心是“解脱”,而朱光潜则更关注“快感”;在西方理论渊源上,王国维独钟一家,朱光潜则博采众说;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王国维先否定后肯定,朱光潜则持否定立场;在美学取向上,他们同属于审美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林 《社会》2008,28(3):2-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逐步形成了"中国经验".在"中国经验"的形成过程中,就产生影响全局的重大理论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三大理论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更多地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东方国家的智慧,这是与其他两个理论不太相同的地方.当然,"中国经验"的概念不同于"中国模式"的概念,它是开放的和发展着的,它不排斥其他国家的经验,也不追求普适价值,但它会成为世界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社会转型过程。依据时间座标、世界现代化进程座标、社会体制制度座标,中国现代化要实现的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双重超越,经济发展和人文、社会发展的双重超越。从中国的社会存在、现代化目标及国际的经验出发,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的社会发展,保证经济与人文、社会发展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离度概括性的考察。作者指出该理论的理论渊源是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和大卫·休谟的政治哲学,是意大利公共财政学派和瑞典学者威克塞尔的经济思想,并在较为详细地分析其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的同时,还对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和领袖詹姆斯·布坎南的学术思想演变过程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和局限性作了有根据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莽景石 《日本学刊》2006,46(4):73-86
本文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趋势,以日本为案例分析了经济增长、制度变迁、收入分配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日本在完成了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同时最终也完成了收入分配由不平等向平等转变的制度性原因,特别强调了其中宪政转轨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均衡增长与政策选择——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项考察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莽景石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人类的发展进入了被库兹涅茨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阶段,他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工业化国家普遍出现了一种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加速趋势。尽管如此,战后日...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董正平任何一个国家在迈向工业化的进程中,都面临着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稀缺性资源的问题,能否保持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最优置换关系,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效率,从而成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过40多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17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正向小康目标迈进。但是,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可见,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是以高资金投入、高物质消耗、低效益的产出、结构失衡为代价的。为此,分析美国“效益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对我国政府和企业都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有益的启示。一、美国“效益型经济”的发展经验“效益型经济”是美国国民经济的突出特点,它集中表现在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上。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  相似文献   

20.
今天,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处于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事关组织生存的过程中,研究组织学习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基础是中国、德国、以色列三国关于变革时代企业适变战略国际合作项目的调查资料和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作者对决定转型社会组织学习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并从理论、经验和方法三者的结合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日常生活经验之上的组织学习理论———隐含学习理论,并就隐含理论中的几种学习方式和影响以及改变学习方式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