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特征,其实是在与传统文学理论研究有别的另一种知识语境中、用另一种知识话语来理解和解释文学的。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却忽略了文化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在知识构成上的这种差异,忽略了文化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阐释,往往因为偏重"方法"或"模式"而忽略了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忽略了理论研究的演变与知识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知识状况的质疑,文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不必也不会都在文化的领域中研究文学,但却不能不思考文化批评的知识结构对拓展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章辉 《学习与探索》2007,(6):180-183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任传霞 《学术交流》2005,(10):150-154
2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来自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自身的母体给养,二是西学东渐以来西方文化思想的外来冲击。就后者来讲,进化论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得以合法存在的基本内核。对进化论在中国的接受、理解进行梳理,反思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性、文学革命的关系以及文学进化观在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追求中的历史作用,是当前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背后的知识分子潜在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陈吉猛 《学习与探索》2007,2(6):191-193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对20世纪以来中国世界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演进轨迹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在国内"重读经典与重构世界文学史"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史重构应从有利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层面出发,编写者应该突破文化交流和文化研究中的"视域限制",从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的互相契合来研究世界文学,在整合的时话性文明中提升对世界文学普遍性的认识.这种"对话性对话"最终置世界文学史编写在比较文学视野和整体性思维的立场下,进而又推进世界文学史编写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新批评的某些理论观念无可置疑地衰落了,但是,其"细读"法却至今影响深远.库恩的"范式"理论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新批评的理论创造.新批评的"细读"法及依此编写的文学教材构成了文学研究的"范例",这一范例奠定了新批评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新批评的"范例"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新批评的范例即语义分析方法,切合文学作品是语言编织物这一本质,其理论探讨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熹 《社科纵横》2008,23(5):111-113
虽然从当下的文学理论高度去审视<文学概论>.它的诸多失误和缺陷是无法掩饰的,但毫无疑问,<文学概论>代表了新中国前30年文学理论建设的最高水平.作为那个时代的经典范式,它在取镜西方加以超越的基础上,通过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演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化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伊格尔顿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批判的总体思路是沿着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问题提出的大背景来展开的.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理论引论>中所讨论和批判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无一例外也全都是政治性的,只不过它们大多以一种学术的、纯理论的、"非政治的"姿态逃避、纵容甚至加强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权力系统与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建设日益完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统一编写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系列教材。然而,一些困难依然存在:课程系统设计和同向同行存在不足,教材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国际视野有待增强,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述的生动性难以兼顾。解决这些困难,应实现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加强思政课程内部协同;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课程体系外部协同;加强主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创新;加强教材与教辅、纸质教材与电子资源的立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江冰 《探求》2011,(6):115-116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被外国的文学理论激活后,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缺少与各国的交流;而在本土儿童文学的建设也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于儿童文学理论的阐述更是雪上加霜,可见中国儿童文学建设还处于一个薄弱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谭好哲 《学习与探索》2007,2(3):190-197
相对于对社会生活和作家的高度重视,读者问题在以往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并没有构成一个具有理论生成性的重要维度。立足于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新现实、新境况,确立读者意识,研究读者问题,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读者理论,既是文论研究对时代情势现实要求的呼应,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的需要。读者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视野之内,把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作为文学艺术工作的第一要务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读者理论的核心观念与基本理论特色。基于变化了的历史和文艺现实,马克思主义的读者接受理论在坚持文艺的人民方向的前提之下,应该在理论研究格局和内容上实现新的理论创新甚至理论转化。  相似文献   

15.
皮俊珺 《社科纵横》2008,23(2):169-170
师从著名国文学者芳贺矢一的冈崎义惠所大力倡导的日本文艺学却是国文学研究的一个反命题."日本文艺学"的提出在日本国文学界甚至文坛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了几次围绕"日本文艺学"的大的论争.身为国文学者的他为何会"离经叛道"地提倡和推崇"日本文艺学"?这与时代因素、冈崎义惠本人的文艺、美学素养和国文学背景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实是中国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问题,命题本身就包含着两个问题,即"化"什么和怎么"化";前者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对象和内容,后者回答所遵循的方法和路径.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还需要澄清一个前提,即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这个看似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却一直作为问题存在着,这是因为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时已先迷失了作为主体的自我.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然主体,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社会现实实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吴子林  周娆 《阅江学刊》2012,4(2):97-105
2011年的文艺学研究覆盖了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两大界域,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的全球化、视觉文化、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以及文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等诸多论域,均有较为出色的研究成果,使文艺学研究呈现出多层级的深入与科际之间的互动。文化研究丰富、扩大了传统的文学研究,突破、超越了文艺学既定的学术体制,但是,作为一种"后学科",文化研究是当代"学科大联合"的一种积极努力,文化只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文化研究不可能完全取代文学研究。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上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融为一体,对研究者而言仍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吴井泉 《学术交流》2008,2(1):144-150
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诗学为主流的现实主义诗学理论建构,主要是在西方和前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浸润下,尤其是从"左联"革命诗学和毛泽东的<讲话>中汲取灵感和理论资源而生成的.它既发挥了革命诗学的"理知主观"之长同时又吸纳了"客观写实"之优点,其理论构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典型,其身上凝聚着两极对立中的审美偏移倾向;二是主观的楔入,现实主义诗学内在张力的凸显;三是对情感的肯定与认同,呈现出现实主义诗学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诗学的主体核心部分即训谕性也就是主观的人文理解要远远偏重于客观的真实性.这是延安诗学与其他的现实主义诗学的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9.
近年大学学术体制及学术规范的强势导致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在新诗研究界出现了诗论家与诗评家的职业分离,缺乏学识渊博又人格高尚、既精通理论又熟悉创作的诗论家和敢说真话又会说行话的诗评家.诗评家既要坚持艺术原则,又要"与时俱进",适当更新诗歌观念.今天诗评家应该过四关:学识关,诗评家应该"专家化",有金字塔式的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特别是雄厚的理论基础;修养关,诗评家应人格高尚,能够在广告时代和权力社会抵制住各种诱惑;学理关,诗评家应该"学者化",强调必要的学术规范,重视缜密的思维和理性的表达;感悟关,诗评家应该"诗人化",具有对语言、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感悟能力.就是说,很有必要提出"文学学者作家化"、"文学学者读者化"和"文学理论家适度评论家化"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权利”概念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接纳了西方的"权利"概念.但是,中国近代进步知识分子并没有依照西方"权利"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路径去认识权利概念.近代中国是在"民权"与"民主"对立.政治化的民权,民本化的民权,抽象化的自由、平等和私权缺失的基础上形成"权利"概念和观念的.近代西方"权利"概念的中国化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产生了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