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代社会的转型看河北文化的优势与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晏荣 《河北学刊》2006,26(1):207-209
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审视。张平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唤起河北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必将对河北文化建设进而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内源性推动作用;梁世和认为,燕赵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孕育了既追求圣贤之学又充溢豪侠之气的"圣贤-豪侠"人格,这一人格兼顾内圣与外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颇相契合;郝晏荣认为,在近代中国文化面临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燕赵人文精神呈疲惫与断层之势,并未完成历史自觉意识与社会理性观念的建构;冯小红和纪兴从人文精神与地域经济近代化的辩证关系入手,认为在近代河北高阳织布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起了决定作用;樊孝东以传统知识分子史梦兰为个案,对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政教囹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中,史梦兰弃仕归隐、闭门笃学既是个人的无奈,更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矛盾宿命。  相似文献   

2.
樊孝东 《河北学刊》2006,26(1):212-214
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审视。张平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唤起河北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必将对河北文化建设进而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内源性推动作用;梁世和认为,燕赵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孕育了既追求圣贤之学又充溢豪侠之气的"圣贤-豪侠"人格,这一人格兼顾内圣与外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颇相契合;郝晏荣认为,在近代中国文化面临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燕赵人文精神呈疲惫与断层之势,并未完成历史自觉意识与社会理性观念的建构;冯小红和纪兴从人文精神与地域经济近代化的辩证关系入手,认为在近代河北高阳织布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起了决定作用;樊孝东以传统知识分子史梦兰为个案,对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政教囹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中,史梦兰弃仕归隐、闭门笃学既是个人的无奈,更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矛盾宿命。  相似文献   

3.
张平 《河北学刊》2006,26(1):201-204
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审视.张平认为,在社会发识,必将对河北文化建设进而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内源性推动作用;梁世和认为,燕赵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孕育了既追求圣贤之学又充溢豪侠之气的"圣贤-豪侠"人格,这一人格兼顾内圣与外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颇相契合;郝晏荣认为,在近代中国文化面临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燕赵人文精神呈疲惫与断层之势,并未完成历史自觉意识与社会理性观念的建构;冯小红和纪兴从人文精神与地域经济近代化的辩证关系入手,认为在近代河北高阳织布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起了决定作用;樊孝东以传统知识分子史梦兰为个案,对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政教囹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中,史梦兰弃仕归隐、闭门笃学既是个人的无奈,更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矛盾宿命.  相似文献   

4.
冯小红  纪兴 《河北学刊》2006,26(1):209-212
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审视.张平认为,在社会发识,必将对河北文化建设进而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内源性推动作用;梁世和认为,燕赵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孕育了既追求圣贤之学又充溢豪侠之气的"圣贤-豪侠"人格,这一人格兼顾内圣与外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颇相契合;郝晏荣认为,在近代中国文化面临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燕赵人文精神呈疲惫与断层之势,并未完成历史自觉意识与社会理性观念的建构;冯小红和纪兴从人文精神与地域经济近代化的辩证关系入手,认为在近代河北高阳织布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起了决定作用;樊孝东以传统知识分子史梦兰为个案,对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政教囹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中,史梦兰弃仕归隐、闭门笃学既是个人的无奈,更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矛盾宿命.  相似文献   

5.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春香 《河北学刊》2006,26(3):197-199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方伟 《河北学刊》2006,26(3):188-192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燕赵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慷慨悲歌精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求实务实精神,勤俭持家、慷慨行事的艰苦奋斗精神,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发奋图强、无私奉献的开拓创新精神,是燕赵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体系,曾激励河北人民,走过艰辛创业的岁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燕赵传统人文精神焕发活力,必须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小农文化向创业精神、直隶情结向竞争精神、战争文化向建设文化、重农文化向重工文化、尚武精神向尚文建设、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地域开放向观念开放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慷慨悲歌精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求实务实精神,勤俭持家、慷慨行事的艰苦奋斗精神,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发奋图强、无私奉献的开拓创新精神,是燕赵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体系,曾激励河北人民,走过艰辛创业的岁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燕赵传统人文精神焕发活力,必须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小农文化向创业精神、直隶情结向竞争精神、战争文化向建设文化、重农文化向重工文化、尚武精神向尚文建设、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地域开放向观念开放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人文和法制,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在讨论构建和谐河北这一时代课题时,不能不涉及人文精神和法制建设.河北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塞北草原游牧文化的交会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史以来战乱不断.一部河北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追求和谐、追求法制的历史.所谓河北的悲情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就是追求和谐和秩序.这种追求不仅表现在河北古代思想家的丰赡著述中,更体现在燕赵儿女前仆后继的英勇实践中.这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河北,不仅不是历史的重负,而且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人文和法制,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在讨论构建和谐河北这一时代课题时,不能不涉及人文精神和法制建设。河北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塞北草原游牧文化的交会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史以来战乱不断。一部河北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追求和谐、追求法制的历史。所谓河北的悲情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就是追求和谐和秩序。这种追求不仅表现在河北古代思想家的丰赡著述中,更体现在燕赵儿女前仆后继的英勇实践中。这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河北,不仅不是历史的重负,而且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人文和法制,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在讨论构建和谐河北这一时代课题时,不能不涉及人文精神和法制建设.河北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塞北草原游牧文化的交会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史以来战乱不断.一部河北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追求和谐、追求法制的历史.所谓河北的悲情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就是追求和谐和秩序.这种追求不仅表现在河北古代思想家的丰赡著述中,更体现在燕赵儿女前仆后继的英勇实践中.这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河北,不仅不是历史的重负,而且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学科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在先秦史、隋唐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传统经济转型、海防近代化、晚清政治制度、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张恒寿、王树民、胡如雷、苑书义等多位史学家。目前,该学科拥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点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中国近现代史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教授26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9人,师资力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0年以来,共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5部,在国内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85篇,承担省部级课题41项、厅局级课题10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0项。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等六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中国古代经济史、史学评论与文化传统、隋唐史、世界古代史、世界文明史等五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始建于1985年,出版了一大批古籍整理专著。文物室始建于1955年,收藏文物达千余件。资料室始建于1956年,现有藏书20万册,拥有中国史书库、世界史书库、丛书库、期刊库、工具书库、线装书库等六个书库,在全国同类专业的高校中,藏书首屈一指。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于2006年建立,以河北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领域为研究重点,加强与当代河北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燕赵文化史的研究,为河北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历史、逻辑和价值的统一中分析知识分子与先进文化的关系。首先,概述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探寻其始终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主线;其次,通过分析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意义,揭示知识分子与先进文化的内在逻辑联系;再次,从知识分子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基本承载者和有力传播者入手,评述知识分子作为先进文化中坚力量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娟 《南方论刊》2010,(3):96-96
燕赵文化是以古代战国时期燕赵两国来划分区域及命名的一种地方文化。陈旭霞指出“燕赵文化主要是指以河北地域为依据,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其由有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结构体系,即河北大地上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以前,期许成为圣贤的人不在少数,但就整个社会而论,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风气,以圣贤自居的做法也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北宋的欧阳修扭转了这一局面,欧阳修具有浓重的“圣贤情结”:第一,他热衷于对“圣贤”之道的体认和阐释;第二,他有着浓重的自觉比拟圣贤的文化心态;第三,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圣贤情结”表现在他一生的实践中,他在“立德”、“立言”和“立功”等方面都堪称典范。欧阳修所具备的这种“圣贤情结”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它充分表明了宋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再次高扬;在欧阳修“圣贤情结”的影响下,众多知识分子坚定地认为成为“圣贤”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认定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成为“圣贤”的可能;另外,欧阳修散文简约明白风格的形成也与他有意识地追摹圣贤经典风格有相当大的关联,甚至影响到了宋代众多“拟圣派”作家的出现,这可以看作是欧阳修“圣贤情结”对其散文创作,乃至于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启蒙、救亡与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起 《东岳论丛》2011,32(5):108-113
启蒙与救亡是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建构的重要驱动力。启蒙意识的确立是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力量登上中国社会及文化变革舞台,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带来了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引导他们走向了争取新的人生价值与人格独立的道路。救亡意识在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过程中既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又成为建构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它促成了知识分子精神内涵与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启蒙与救亡的双向运动,共同培育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观照下的铁凝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的创作与燕赵文化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其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中蕴涵着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的河北人文精神.从探求理想与现实的和谐、女性视角的深刻而不偏执、乡土荷花的传统坚守与时尚创新等方面,可以寻找到燕赵文化在铁凝作品中留下的踪迹,它们共同为构建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王文录  王立源 《河北学刊》2006,26(2):186-188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