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乐》2010,(7):M0003-M0003
《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文树新著,九州出版社出版。文树新,民国名媛,出生于外交官世家,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当时著名的孔德学校和圣心学校。她文笔出众,被称为孔德学校的才女,与周作人的女儿、刘半农的女儿是同学。文树新14岁与老师Y恋爱,三年后与Y避走上海并生下一女,不久之后去世,未满18岁。  相似文献   

2.
围绕“日记文学”的相关话题,郁达夫、鲁迅、林语堂、谢冰莹等人为代表的民国作家展开了多年的争鸣和讨论,初步建构了他们关于“日记文学”的理论。真中见真和尽有文艺的趣味是日记文学的两大特征。日记能成为极具特色的文学分支,与作者对社会的观察视角、记录内容、叙写目的、主体素养等有极大关联。读者爱读日记,主要是源于他们好奇的天性和趣味的追求;就具体情况言,古今读者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根据《师伏堂日记》可以窥探皮锡瑞经学观 ,归之为三 :通经致用的为学旨趣、“义理必兼考证”的治经方法和力戒门户的经学立场。皮氏以其治学主张与成就 ,使今文义例之学、典制之学和经世之学融为一体 ,堪称清代今文经学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刘永加 《社区》2017,(29):12-13
鲁迅日记里过中秋 鲁迅先生对中秋是情有独钟的,从1912年至1936年间的日记中,每年都有关于中秋的记述。1912年的中秋,鲁迅正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一股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高昂的斗志,铸就了广为赞颂的辛亥精神。而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凝铸成更具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正是这一时代精神,不仅拓展了辛亥革命更为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深层意蕴,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紧握时代脉搏,将凸显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继续拓展提升,进而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更为巨大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25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参会学者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其中关于明清时期的水利和水运研究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为进一步促进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扩大交流,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几位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与会专家学者,就明清时期的水利和水运畅谈自己的观点,以期进一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汤芗铭这个人的是非得失,你很难界定。但是有一条,人们应该永远感激他,正是由于汤芗铭的临阵倒戈,才让武昌形势出现了大逆转。如果说,五四女侠王会悟在嘉兴南湖上找的一艘船,把共产党送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年仅26岁的少壮军官汤芗铭率领的舰队,就是那艘护送辛亥革命抵达胜利彼岸的幸运之舟。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与中国文学的“民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在结束自己的古典机制、逐渐形成现代机制的过程中,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时间点。辛亥革命开始了现代国家新体制的建立过程,同时也赋予了中国文学现代的属性。近年来,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正是从这一角度来研究某些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与现代文学注重现代性标准不同,民国文学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间框架内,各种性质的文学是并存的,没有先验的高下之分,研究者完全可以凭个人的判断力说话。虽然两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承担着不同的使命,但它们的结合,很可能为我们贡献新的学术视角。为此,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本刊继第二期推出《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小说主题嬗变》之后,再推出这组专题,以期把该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对于民国婚姻问题的研究设想,提出在婚姻史及妇女史研究中应充分重视观念史的探索,不仅要关注观念本身的呈现过程及其内涵的层次性,而且要关注观念的社会化问题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并对研究中的史料运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同治、光绪年间在广东任过州县官的杜凤治,留下了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望凫行馆宦粤日记>,该日记已被收录入<清代稿钞本>影印出版.在杜凤治南海知县任上的日记,有若干关于康有为祖父康赞修、从叔祖康国器的记载,都是前人未曾注意、未经引用的新资料.因为康有为在青少年时代深受康赞修、康国器的影响,这些资料对研究康有为便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国文学教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诞生,因“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而逐步走向深化.目前学界对民国文学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大学文化”“学科教育”“教育文化”与“教育体制”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民国文学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尽管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实体内容”和“制度形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但是由于民国教育体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质性,加之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障碍,如何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来处理民国文学教育研究的“中心”和“边界”问题、“文学”与“史学”问题,成为民国文学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困局中的一个突破口,"民国文学"的丰富内涵不是人为赋予,而是与当下文学史研究的种种问题联系在一起。了解"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可以从三组关系入手清理:"民国文学"与当前其他民国文化现象的关系;"民国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民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的关系。透过这三组关系,"民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史学逻辑可以自然呈现,而关于"民国文学"不必要的误解也可以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的角度思考文学,是基于文学专业自主性研究的内在呼唤,是学科专业与研究主体在文学与法律间主客位置与研讨中心的重新设置与追问。这要求文学研究者借助法律研究与回答文学领域的问题。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以法观文"的自觉意识,展开文学文本的法律批评;对处于现代生产机制中的文学,考察与分析在其创造、印刷、传播与阅读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法律行为;关注法律为文学革新与发展提供的权利保障及其所遭侵犯产生的法律影响的分析;在晚清至民国政府的权力嬗替与转型中,现代国家法律框架的建构与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从整个国家机制的角度,将文学视为在充满创造性与交互性的人与人、人与社团、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关系及其种种对应中进行的活动的考察;个人权利的保护以及文学独立自由发展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作家以自我经验为基础的特殊言说,这种言说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言说对象与言说语境,中国当代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也不例外。由于民国时代自身的多面性与含混性,由于中国当代作家所生活的历史文化空间的不断变易,以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态为主体内容的小说,随着讲述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有的面貌,从而使艺术世界中的民国时代成为一张不断被重新涂写的羊皮纸。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国与日本的明治时期均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中日诗话也在世纪变革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诗话作者因应时代的变化,对传统诗话的内容和形式都进行了一些改革. 这种改革,有些是无意识的,有些是主动的. 由于传统诗话所依托的旧体诗在此期仍有广泛的市场,所以它的衍生品——旧体诗话也经历了一段活跃期,产生了数量不少的诗话作品. 比较而言,明治诗话比民国诗话的新变更突出. 旧体诗话最终仍基本消亡,这是由于它所依存的旧体诗及文言文的日渐边缘化. 从民国—明治诗话的古今之变中,可以看到旧体诗及文言文的存在对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佛海日记》清晰地折射出周佛海由民族悲观主义者沦为民族投降主义者的心路历程:在短暂的矛盾冲突后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茫茫不归路;虽得到权力地位带来的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但更多的是对“和运”的灰心丧气和悲观失望;自知死路一条,只能自我麻醉、欺骗。透过周氏附逆的心路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说,汉奸是丑恶、自私的,认贼作父是自我心理的折磨与煎熬,是自作自受。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日记是郁达夫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过去一直未引起必要的注意和重视。郁达夫日记最大的特点是坦诚和直率 ,它充分反映了郁达夫内心最激烈的冲突和斗争 ,郁达夫日记表明郁达夫一生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的 ,向上的 ,在关键时刻 ,他是敢于直面人生的。郁达夫的日记还展示了作家巨大的抒情写景才能 ,在中国现代日记文学中是具有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18.
19.
薛冰 《金陵瞭望》2007,(23):62-62
清凉山文化最辉煌的一页,同样也是近代南京文化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清京山麓的龙蟠里揭开的。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创地位的先行者魏源,当时就定居在龙蟠里小卷阿中。  相似文献   

20.
持续开展高中以上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全面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政府抗战准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国防教育,青年学生的军事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