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征,概念则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自觉的主体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现代汉语“民族”一词包含不同类别、层级的族体的含义已经形成。他们以此为基础,百余年来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向“民族”一词注入新意涵、从一般性和规范意义上定义民族等途径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出一套以“民族”概念为中心,以“前缀词+民族”“民族+后缀词”“前缀词+民族+后缀词”等语言形式组成的上百个、多层级的民族理论概念体系,极大拓展了中国人探索民族世界的理论视野。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所以始终将我国处于不同社会进化阶位的各类族体均称为民族,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秉承和贯彻,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建设要服务现实民族问题解决的宗旨和他们自身的政治智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普遍意义的民族学概念体系,应积极借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在百年构建进程中积累的成果,厘清和深化运用已经形成的多层级概念,同时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造或革除过时的概念、提出新概念,而非削足适履于西方民族学、民族主义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2.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的“民族”概念形成的原初动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当今我国民族研究的核心命题,把握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政治诉求,进而以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厘清“民族”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民族”概念之间的原初张力;在反思“民族”概念中国化的原初误读、泛化应用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和“人民性”再造民族群体意识,重塑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生成具有时代特质的现代“中华民族观”,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民族理论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是一个普世概念,但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当今民族概念的内涵常常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有自己传统的大一统的文化族群观,更有自己从实际出发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仅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而且取得了协调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效果。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理顺国内的民族关系,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外风行一时的理论,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切不可盲目照搬。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理学》知识体系一般以法律要素框架来安置法律概念,这一处理方式尚缺乏完备性。需要区别法律概念与法学概念,二者在指称对象、作用方式、思维层次和存在场域等方面均有不同。法律概念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法学概念则指称法律概念世界;法律概念规范着人们的权利义务,法学概念则调整着法律世界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法律科学的思维直接面对现实世界,法学概念则更具抽象性,它主要指向法律世界;法律概念存在于实在法所代表的法律世界中,法学概念则存在于理论化的法律科学中。各种不同的法学流派在建构自己的研究对象上有着根本差异,这两类概念之间存在着或相对应或不相对应的情况。区分这两类概念在法学教育和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跨界民族”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跨界民族的研究中存在着概念多样性的尴尬局面,虽经学界多年的论争,仍无法达成一致.笔者认为对于基本概念的模糊,不利于学理的严谨和研究的深入.因此笔者列举出跨界民族研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跨界人民"、"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无国家民族",并通过对以上语义相近的概念一一进行辨析,以使人们对跨界民族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周边中亚国家间跨界民族问题的存在及其影响是当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长久安全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因素,关系到“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进程中我国与中亚命运共同体建构和中国—中亚跨域一体化合作的行稳致远。着眼于兹,有必要围绕“一带一路”跨域治理的目标与框架,针对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理性认识与科学处理展开深入、系统地研究。对此,本文结合理论与现实,沿循“利用理论解构现实”到“建构理论指导现实”的逻辑路径,就“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视域下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应对进行探索,分析了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内涵及其对“一带一路”跨域治理的多重影响;从主权维护、区域安全、民生发展等三个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语境下应对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主要旨趣;继而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稳定与合作,由国际合作体系完善、公共产品协同供给、多元机制复合运用等若干面向提出了应对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方兴未艾。作者对跨境民族的状况作了类别的划分,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方法作了新的剖析,对跨境民族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及有关的民族理论,在新的视角上作了概括。作者指出:跨境民族研究的实质是民族研究或民族问题研究;其方法是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推动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跨境民族研究的中、近期主题应当是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境教育与跨境民族教育越来越普遍,国家间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得到加强,但跨境教育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随着跨境教育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出现了跨境教育、跨境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民族教育等概念上的混用。在扩大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中,厘清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的性质及其对象,对扩大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推进云南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界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历时已久,在民族概念的认识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在民族概念研究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一是引用相关材料来证实“民族”一词是中国古代文献固有的名词;二是认为现代民族概念是中国本土民族概念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概念相互交融的结果;三是对当前出现的“汉民族”概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民族分层是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综观中西方研究,从"民族"概念入手,多角度地理解民族分层的概念内涵,有助于拓展和明晰我国民族分层研究的视域。目前这一领域主要集中于民族分层的原因解释、对民族分层结构的宏观研究或经验分析,以及有关分化演变趋势的研究。研究者常用的操作化测量指标可以基本归纳为客观、主观及文化行为模式三种。然而,"民族"作为社会分层的视角或维度,仍面临许多挑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是引发国家及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各国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而教育,特别是民族观教育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民族观教育,需要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将民族观教育与国家教育、新文化载体、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民族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促进人的全...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具有自己的灵魂信仰,并深信“灵魂不灭”。本文通过对口承文学、风俗习惯、原始宗教及禁忌的考察,概括出土家族关于灵魂数量、形状、归宿、类型及灵魂与“躯体”关系的认识,从而勾画出土家族的灵魂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60年来学术界对“民族”概念展开的理论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围绕斯大林民族定义展开的理论争论及其不同观点、不同理解、不同译法,同时也涉及到了汉民族的形成问题以及族群等问题的争鸣等。  相似文献   

14.
本主信仰是中国白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它不仅是白族人民宗教生活的需要,还与白族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及白族人的孝悌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本主信仰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白族老人老年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分析白族本主信仰与老年人健康生活之间的联系,无疑为我们寻求民族文化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傣族传统文学的庞大体系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真切的话语表述来表现丰富的思想观念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和谐的思想,如家庭和谐、村寨和谐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宽以待人的思想以及自律行善的思想等。傣族传统文学中的和谐思想培养了社会成员尚"和"向"善"的性格特征,发挥了协调家庭关系、维系村寨和睦、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路径,探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要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来,“封建”名实问题因冯天瑜先生《“封建”考论》问世而成学界热门论题。为“封建”正名是必要的,不能因繁难而漠然置之;对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学术探究任重道远,不能简单武断,是己非人;“地主宗法专制社会”一名与中国民主革命三大任务恰合,意味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民族及其政权、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形成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理论研究问题,它包括民族问题、民族政权与疆域问题,也包括民族政权的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问题。多年来,学者们对此十分关注,或是做综合性研究,或是做局部研究,成果显著。归纳起来自建国以来学者们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包括:1.今天中国境内的古代民族是不是中国民族?2.汉族以外中国各古代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还是属于外国?3.中国古代疆域是以汉族建立的王朝为准还是包括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疆域?4.中国古代疆域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吉狄马加作为当代著名彝族诗人,是较早具有族性意识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其创作表现出浓郁的民族归属感和对本民族的爱,当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被包围和消解的命运时,他把传承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使少数民族文学彰显出其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