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湘对闻一多诗的评论是有偏颇的。闻一多并不如朱湘所说的那样,忽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相反,他对诗与音乐的关系向来都比较重视,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音乐化诗学理论。闻一多提出诗歌节奏感理论,他的诗歌具有抒情悠缓的旋律美、庞大交错的交响美与铿锵有力、阴柔相济的节奏美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诗集《望舒草》所建构的无韵自由诗体正是诗人"为自己制作最合自己脚的鞋子"。在向法国象征派借鉴和探索的过程中,戴望舒以极大的艺术热情找到了法国象征派和中国传统诗学的契合点——诗歌内在的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诗集《望舒草》所建构的无韵自由诗体正是诗人"为自己制作最合自己脚的鞋子"。在向法国象征派借鉴和探索的过程中,戴望舒以极大的艺术热情找到了法国象征派和中国传统诗学的契合点——诗歌内在的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在写出《雨巷》以后,开始了对新诗音乐性的背叛,因为现代新诗格律要求严重束缚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他主张诗歌“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并没有抛弃音乐性,他将外在的音乐消解转化成内在的音乐精神,体现出戴望舒对新诗音乐性的现代性追求,为新诗发展树立了新的界碑.  相似文献   

5.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主义大师,新文学运动初期,象征主义和魏尔伦被自觉地引入现代中国。在魏尔伦的翻译和接受上,田汉、李思纯、梁宗岱、周作人等影响了戴望舒。1926-1944年戴望舒先后翻译了魏尔伦的6首诗,戴望舒对魏尔伦的诗表现出持久的热心,几乎是持续地追求对魏尔伦更多的理解,魏尔伦启示了追求诗歌音乐性的创作道路。戴望舒的一些诗歌意象可以在魏尔伦的诗中发现相似的模仿痕迹。  相似文献   

6.
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的现代诗人朱湘,在其新诗创作中选用了大量的民族神话意象;同时,他注重将复杂的象征内涵与强烈的启蒙精神熔铸于意象建构中,借“古事”传达其讽喻现实、呼唤英雄与追求解放的现代理念。就审美层面而言,民族神话意象以其本身的超越性、非理性和原始性特质,为朱湘诗歌增添了灵动之美、韵味之美与拙朴之美;其在彰显朱湘诗歌古典美学风格的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意象体系与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7.
《致海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爱伦·坡最为著名的抒情诗之一。在此诗中,诗人借希腊神话中美女海伦的形象表达独特的审美观,以娴熟的手法创造出诗歌的音乐美。他认为诗歌是对美的创造。《致海伦》是诗人对美凝思的硕果。本文试从音乐性和意象两方面探索《致海伦》的美。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他一生的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他歌颂爱情、吟咏自然,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美"是徐志摩诗歌的精髓和生命,意境美、意象美、音乐美是他诗歌"美"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金发与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王泽龙不少人认为,戴望舒是站在李金发失败的起点上前进的。或者认为,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艺探索最终走入了死胡同,戴望舒的诗歌代表了现代象征主义的成功探索。这种将本为一脉相承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两个阶段的创作对立起来的倾向,是与...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而且 ,其中的诗歌起初是靠口头传诵而得以流传。通过对《小雅·采薇》的 3种非韵体译文和 4种韵体译文管窥《诗经》翻译的韵脚处理得失 ,阐述了音韵美在《诗经》翻译中造就音乐美和赋予生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诗人,是戴望舒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的象征主义诗艺引入和诗学探索,丰富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品格,推进了现代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最早发现并在新诗创作中成功地运用了基于情绪消长起伏的内在律以代替旧体诗的固定的外在格律,这是他对新诗艺术的重大贡献。内在律一端联着情绪内容,一端联着语言形式,居于新诗各项艺术成就的核心,也是新诗区别于旧体诗的基本艺术特征。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自由诗人如艾青、戴望舒等以创作和诗学探索丰富了内在律体系,现代格律诗的提倡者如闻一多、何其芳等也注意把新诗格律和情绪内在律联系起来。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既双水分流又彼此渗透,有逐渐融合之势。在新诗的诗体建设中,如果忽视、拒斥内在律,就可能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戴望舒与何其芳具有现代主义艺术思路与技巧的比较研究,认为他们前期的诗创作都实属同源,但从抗战开始出现了分流:戴望舒经受了被日本侵略者逮捕的炼狱之难后,虽也写下了一些爱国诗篇,却又继续遁入个人哀怨的抒情,有成熟的艺术却缺乏融入群体的时代精神;何其芳走向革命,丢弃了现代主义技巧,写下一批歌颂真理人生的诗,淡化了从自我出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有正确意识却缺乏艺术性。他们的诗歌给后人的启迪是:须从自我切身体验出发,感受时代现实,并适当采用现代主义艺术思路与技巧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双峰,戴望舒与卞之琳分别是主情与主知的代表人。论文着重论述了两人在精神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的倾向性,肯定他们禀执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所做出的自我超越。同时也分析了两人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方式。并探讨戴望舒卞之琳给今天诗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戴望舒的<雨巷>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文坛关注,戴望舒也因此名声大噪,被冠之以"雨巷诗人"的美名,对这位诗人的<雨巷>诗也是众口众词,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诗情成因、意象选取、意境结构三方面来重新分析<雨巷>的缠绵悱恻的忧郁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勃洛克和戴望舒是俄中两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两位诗人虽然在诗学思想上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启发,但是在各自的文学与文化语境及诗人本身的差异中走出了不同的"象征"之路。通过对两位诗人在诗学传统、诗学立场、诗学观念三方面的平行比较,析出其诗学理论的同源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昧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戴望舒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他在广泛汲取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象征主义的同时,把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新一代诗风。虽然人们习惯性地把他定位在追求中国诗歌现代性的阶段诗人,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实现了现代诗歌现代性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文革"影像书写的艺术风格异彩纷呈,融合了中国几代导演的影像探索与追求。电影里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技巧,并分别营造出流动的情绪诗境、史诗风格的情境和超然的光色意境,导演将独特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寄寓其中。一定程度上,"文革"影像多元化的诗意风格以及别具匠心的蒙太奇技巧,都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含蓄美的特征,使"文革"历史的反思意境深远,极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