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人类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出发,根据我国的学科实际并借鉴国外理论观点,整理出人类学学科体系,指出了《中图法》中人类学类目立类的三个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分类法中有关类目名称、类目内容、类目注释、类目标号等方面,提出了修订和补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第四版采用分类方法和技术进行修订,在TP类中与第三版比较, 其修订特色表现为: 增补大量新类目与新的类目注释;调整类目体系; 修订或规范类名;增加沿革注释;新增加注释等, 从而提高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三版的出版以行,是我国图书情报界的一件大事.由于此次修订类目变动的幅动较大,尤其是给藏书排架与分类目录的组织上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图书的管理和读者依类检索与利用.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换用《中留法》三版的问题.下面结合我何实际,日谈一下换法后对H类外文图书的改编问题.一、《中图法》二版、三版H类外文类目变动对应表.二、《中留法》三版H类外文类图新特点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留法》三版H类语言、文字类,首先增加了新类目、新注释,以反映新学科的方展.其次调控了类目结构和分类方法;再次…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几个类目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目的设置及划分必须立足于文献分类的实际需要 ,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系统进行立类和列类。本文就《中图法》第四版中的维修类目、安全科学类目、旅游学科类目及地方文献类目的设置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的修订是适应新学科发展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对比,第五版修改类目约5 200个,停用或删除类目2 500个,新增类目1 600个。这样的修订不仅反映了学科发展带来的类目的变化,而且避免了各馆编目人员因对概念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牵强归类和硬性归类现象。第五版较第四版在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引入了复分标记,增强了类目的参见等,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类目名称不规范、条目不清,二是有图书无其类,有恰当的类目却无法归类。因此,建议专业团队能更好地完善其类目体系,方便图书馆业务工作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已于1999年3月出版,投入使用.此版本的修订充分满足了图书馆排架要求所需的稳定性,优化了检索功能,从综合分类法结构体系上照顾了专业单位的需要,保持了各学科专业类目深度的基本一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O4物理学"类在此次修订上具有较突出的特点,即调整类目结构;增加类分资料用类目;增加类目沿革注释;修改、规范类目名称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图法》作为试行的国家标准,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全国95%以上图书情报单位都在使用它。《中图法》第三版修订幅度很大,除增加组配复分的功能外,对大量的类目进行了增补加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标引能力,增强了聚类灵活性,向体系——组配型迈出了一大步。 尤其《中图法》第三版对G大类作了较大的改动,在保持原有的体系结构和标记符号的前提下,新增类500个,其中改类名150处,这样一改动,使G大类类目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更加确切地反映当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更进一步满足工作人员类分图书的需求和读者索书的需求。 笔者在使用《中图法》三版类分G大类图书时,对G大类修订的成功之处浅淡一下自己的看法。 1、为新学科、新技术、新事物、增设了类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发展的趋势是①高度分化、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各个分支愈来愈细,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和技术。②高度综合,科学向整体化发展,其结果不断产生许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影响反映研究成果的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旧版《中图法》TP3 17及其下位类的比较 ,详细分析了新版该类类目采用“使用分离”时类目注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依考虑的侧重点不同 ,给出了两种可行性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F7贸易经济”为例,论述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F7贸易经济”类目中新增类名和类目注释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同时,针对“F76商品学”中的有关“兽用药品”和“保健品”类图书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类目设置问题,结合工作实例,按照图书分类学的有关规则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图书分类表是按学科体系组织起来的。它应包括人类全部知识的范围,因而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增加分类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满足组织图书的实际需要,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分类编目和书目管理以及读者即类索书。 三版《中图法》“J艺术”类,在二版的基础上作了不少修订和补充,加深了类目的细分程度,删去了一些不适当的类目,调正了一些类名,增加了类表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但仍满足不了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类分美术文献的实际需要。为此,浙江美术学院等高等美术学院图书馆都自编了《中图法三版美术文献分类细则》,在本系统内使用。为使美术文献的分类有统一的类分法,经国内多所高等美术院校的建议和支持,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编制的《<中图法>三版美术文献分类细则(修订稿)》于1993年底成稿(下称《细则》)。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分类法的标准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在立类、归类、序类、大纲、类名等5个方面存在着缺陷,其标准化建设应从知识覆盖、体系结构、类目组织、基本类目、类目名称、用户界面、检索功能等7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目前将文献学类等专业分别设在了文学门类以及管理学门类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存在分级地位过低、分类不清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主张将文献学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是学科门类的不断增加。原来较大的学科门类逐渐析解为较小的学科门类,同时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的理论体系也逐步建立。这种趋势的出现是科学进步与学术繁荣的结果。学科门类的细化可导致研究的深入,子学科及新...  相似文献   

14.
论《国史经籍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国史经籍志》是中国目录学史上有影响的一部书目,历来论者评价不一,褒贬悬殊较大。文章分析了《国史经籍志》的编撰背景和过程,认为其类例和著录在继承借鉴《通志艺文略》的基础上,也有较多的变通和创新:类例上,两者体系有别,子目增删调整较多;著录上,两者著录内容和图书归类多有不同。《国史经籍志》类例详悉,反映了古今著述源流和学术变迁,颇便查检。该目继承了古代书目类分图书方法的优良传统,并较好地处理了同类书的排序问题,它多彩的注释方法和丰富的注释内容,具有一定特色。《国史经籍志》之失在于著录草率、体例丛杂和类目繁琐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问题的分析框架与类目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致力于建构互联网问题的分析框架与类目系统,从三个方面梳理互联网问题,即时间延伸产生的互联网问题、空间延伸产生的互联网问题、人类行为延伸产生的互联网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三级类目结构囊括所有问题,即在网络内容问题、网络行为问题、虚拟人及关系问题的一级类目之下逐级类分,以此将互联网问题的分析与管理推向更加系统、理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C、类目之间的关系从属关系 某一个类与其直接细分出来小类之间的关系。这个类目称上位类,细分出来的小类称下位类。一系列从属关系的类目,总称为一个类系。图书分类表的上下位类是用不同字体和缩格的方式表示的。下位类一定能包括它所属的各级下位类。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全集》注释本已出三版,注释质量逐次提高,但仍未臻完善。现新版出版已被提上日程。在新的注释修订方面,应提出最高标准,向定本目标努力。2005年版注释存在一些问题,如引文错误、事实叙述和知识介绍不准确、观点偏差、褒贬失当、文字讹误等。修订工作须从复核引文、重审内容、修改文字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地四类企业职工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修订后的塞普尔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内地五县市四类企业496名职工的调查比较发现:内地四类企业职工对职业价值观的重视顺序基本一致,但不同企业间职工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从样本总体看,最重视的前5项是成就、监督关系、独立性、同事关系、生活方式,而对变动性、管理、安全性最不重视;内地职工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是职业需要多样化,注重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强调人际关系,但层次有待提高;“经济报酬”和“安全性”的构成项目的内在一致性不高,存在明显的掩盖现象,建议修订  相似文献   

19.
方志的类目是志书体例的具体体现,也是志书各项内容经过分析、筛选、归纳后的结晶。志书类目的拟定,便是对整部志书的总体设计,在这个意义上,是否能制定出突出重点又包罗万象,备而不泛,简而不遗,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科学的类目,直接影响到志书的价值,决定了是否能编成一部体例完善,结构严谨,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志书。在地方志发展的历史中,方志类目及其设置的演化,经过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过程。研究古代方志类目的演进,对今天社会主义新型方志的编纂,或许会有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本文以清代嘉庆初年谢启昆修、胡虔纂的《广西通志》(简称《谢志》)为例,  相似文献   

20.
《艺文类聚》基本继承了《文选》"以类相分"的诗歌分类方式,但在诗歌类目的处理、诗歌类文体的排序、诗歌的立类选文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